给孩子最好的十个育儿习惯(孩子的天生气质)
给孩子最好的十个育儿习惯(孩子的天生气质)这里的气质不是用来形容一个人,仪表得体非常有“气质”,而是用来表示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与生物性相关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生的特质。一、不用再纠结,气质指的是这个许多妈妈困惑:同样的方法,甚至风靡全网,怎么用在自己娃身上就不管用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是适合别的娃的方法,想要找到管用的方法,了解孩子是第一步。天生气质,就是了解孩子的最好抓手。
为什么有的娃,被轻轻碰一下,就哇哇哭,有的娃摔在地上都不吭声?
为什么有的娃,跟谁都自来熟,人见人爱,有的娃就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玩耍?
为什么有的娃,从小就作息规律,好养好带,有的娃总也摸不透他的脾气
……
许多妈妈困惑:同样的方法,甚至风靡全网,怎么用在自己娃身上就不管用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是适合别的娃的方法,想要找到管用的方法,了解孩子是第一步。
天生气质,就是了解孩子的最好抓手。
一、不用再纠结,气质指的是这个
这里的气质不是用来形容一个人,仪表得体非常有“气质”,而是用来表示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与生物性相关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生的特质。
比如说,有些孩子天生就爱笑,像个开心果,很少看到Ta情绪低落;有些孩子则天生爱哭,饿了哭、困了哭、被人抢玩具了哭……
这些特质在婴儿时期就能显著地表现出来,是与生俱来的、天生的。
“气质”是根据英文Temperament翻译而来的,心理学家主要是从“反应性和自我调节”两个方面,来测量和描述婴幼儿期出现的个体差异。
这里的“反应性/反应度”,指情绪唤醒、注意力以及活动的速度和强度。
说人话:婴幼儿面对外界环境刺激时,比如陌生环境、噪音、肢体冲突等,他们做出反应的速度和强度。
举个例子:在游戏中被人不小心撞到,有的孩子瞬间尖声痛哭,有的孩子若无其事仍然嬉皮笑脸地玩耍。
“自我调节”指的是用于改变反应性/反应度的策略。
说人话:受到外界刺激后,自己调整情绪、心理状态,并做出相应行为的过程。
举个例子:被撞到后,有的孩子反应强烈,内心感受到无比的委屈和疼痛,无法忽略和克制自己,靠大哭来宣泄情绪;有的孩子反应平淡,只是感受都被撞部位有些微痛,但游戏更能吸引自己的注意力。
说了这么多,孩子到底都有哪些气质类型呢?
二、有些小儿,天生难养
目前,公认最具权威性的气质研究是,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切斯,在1956年开始对114名被试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气质发展进行的研究。
他们围绕九大气质向度进行观察测量,如下图所示:
九大气质向度
最终他们将孩子的气质类型分为三大类,如下图所示:
气质类型
不难发现:有些小儿天生难养,有些孩子就是“天使”,有些孩子天生就不活跃,对环境刺激反应比较温和、抑制。
同时,不要忘记还有35%的儿童,不难划分为以上三种,他们的气质属于这三种类型的不同组合,表现得不够典型。
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结果表明:气质会增加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也可以保护儿童免受高压力家庭生活事件的消极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儿童的气质。
比如,难照养儿童,即“高需求宝宝”,这样讲可能有些家长更能够接受。假如这类宝宝无法得到与其气质类型相匹配的养育,那他们在日后出现适应问题的可能性更高,包括幼儿期和小学期的焦虑退缩和攻击行为。
当难照养型的宝宝在进入到“T2”后,父母假如经常用生气和惩罚管教儿童,这会阻碍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当父母的教养方式前后不一,有时是强制式的,有时又放任不管,这会促使儿童加重易激怒、易冲突的行为方式。
如果父母积极、敏感,就能帮助儿童调节情绪,难教养气质表现会减少。
可见:孩子的气质,会随着年龄的发展、生活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是绝对不变的。
三、知己知彼,方能养好孩子
了解孩子的天生气质,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对于同一件事情的反应不一样,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同样的方法对自己的孩子不管用。
因为只有匹配孩子气质类型的方式,才能对其发展真正凑效。
所以,家长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就比如说,娃是一个活动量偏大的孩子,喜欢奔跑蹦跳,假如精力没有消耗完到睡觉时间依然兴奋无比,不肯入睡。
但妈妈是一个非常喜欢安静的人,日常休闲喜欢宅在家里看书喝茶,制作烘焙等。那这位妈妈去带娃的时候就会显得非常辛苦。并会因为自己无法陪伴好孩子而心生愧疚。
这就是气质类型不合,带来的结果。
那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怎么调整呢?
一方面,认清楚自己的气质类型和表现;另一方面,结合娃的气质类型,双向出击。
在《发现孩子天生气质》这本书中,作者围绕九大气质向度,结合生动的生活场景,给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测量题目,大家可以结合这些题目,测量出自己和孩子的气质类型。
以“反应强度”这个向度为例,带大家感受一下如何判断自己和孩子的天生气质。
孩子反应强度测试题
孩子反应强度测试题
依据测试,我家娃妥妥的反应强度强。父母可以参考下面的试题:
父母反应强度测试
父母反应强度测试
测完后发现,我也是妥妥的反应强度强的妈妈。那我和娃相处的时候,就不会觉得特别累。
这给我的启发就是:每天要保证娃的活动量,发现他的精力。
同时,要特别做好情绪管理引导。比如,借助情绪卡片,帮助孩子认识和表达情绪。
我买了一盒情绪卡片,经常跟他玩“猜猜这是什么表情”的游戏,让他认识我们人类拥有的表情,以及背后所表达的情绪,包括情绪发生的场景。
eeboo情绪卡片
我们常说“育儿愈己”,这其中就包括:在帮助孩子处理情绪问题的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并在练习中逐渐学会“接纳”。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从活动量、规律性、趋避性、适应度、情绪本质、坚持度、注意力分散度、反应阈等8个向度,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孩子的天生气质。
现在,你就会发现:孩子天生就有好动和安静的,天生就有开心果和黑脸族的不同,天生就有专注力强和专注力弱的区分,天生就是反应敏感和反应迟钝的不同……
这是我们科学育儿的基本前提,是我们教养必知的育儿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