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千年战争(承载着千年战争风云)
穿越时空千年战争(承载着千年战争风云)说到襄阳城墙,定不能忘记“夫人城”的传说。当时苻坚派兵攻襄阳,守城朱序抗敌,其母亲韩夫人早年随夫生活在军营之中,对作战耳濡目染颇有见解,便亲自登城巡视,察看地形,见城西北角地势险要,必先受敌,就带领家眷及城中妇女不分昼夜筑起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敌军攻破,守城将士移驻新城继续战斗,保住了襄阳城。后为纪念韩夫人筑城有功,就把此段城墙称为“夫人城”。夫人城城墙高6米有余,周长约100米。千百年来,韩夫人这位巾帼英雄一直为后人缅怀,夫人城也屡获修复。襄阳城墙有诸多胜迹。其东南角有仲宣楼,西南角有狮子楼,西北角有夫人城。临汉门也被叫做小北门,拱门上大大的“北门锁钥”四个字就是对它作为战略要津的一种赞誉。在临汉门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楼。1988年,襄阳文管所对年久失修的小北门进行了一次落架大修,严格遵照传统工艺,恢复历史原貌,修旧如旧,基本上保留了临汉门原来的风貌。现在
□本报记者周美娇文/摄
自古以来,襄阳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名将白起、关羽、岳飞等都曾在此鏖战。古襄阳城凭借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的特点,赢得“铁打的襄阳”美称。古城墙则承载着千年战争风云,见证襄阳之沧桑,是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襄阳城的城墙始建于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初为泥土夯筑,宋代的时候改为砖城,又增设垛堞(城墙上成凹凸状的矮墙),修筑新城。但当时由于战乱,城门与城楼屡修屡坏,历经沧桑。后来在明洪武初年又一次对古城进行了维修和扩建,在城的东北角又建了一段新城墙,现在古城墙基本为明代墙体,城墙高10.84米,城周长7331米。原有6座城门,分别为:阳春门、西成门、临汉门、拱宸门、震华门、文昌门。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角设有角台,沿线分设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
现在仅存的三座古城门分别为临汉门、拱宸门和震华门。
临汉门也被叫做小北门,拱门上大大的“北门锁钥”四个字就是对它作为战略要津的一种赞誉。在临汉门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楼。1988年,襄阳文管所对年久失修的小北门进行了一次落架大修,严格遵照传统工艺,恢复历史原貌,修旧如旧,基本上保留了临汉门原来的风貌。现在的小北门已完好如初,成为古城的标志之一。
有小则有大。俗称大北门的拱宸门,东接震华门,南连“荆州古治”过街券门,城高6米,内宽22.8米,深10.75米。光绪版《襄阳府志》卷6《建置志三》“城池”记载:“明初邓愈筑旧城,别拓东北角由旧大北门外东绕今长门,环属东城为新城,今旧大北门瓮门仅存,尚是故迹。”东、西两面分别为瓮城门,南为主城门,东、西两面瓮城门洞设有两道防水闸门,此门洞紧依汉江,是城内取水的重要通道之一,因此也称“水门”。迄今为止,拱宸门的瓮城是襄阳古城所遗三座城门中保存最为完好的。
震华门又称长门。现长门遗址即震华门的屯兵城,建于明朝初年。明朝开国初年维修古城时,汉水南岸北移,为使北城与汉水联系更加紧密、加强城墙防御能力,把城向东北扩展,修建此门。
襄阳城墙有诸多胜迹。其东南角有仲宣楼,西南角有狮子楼,西北角有夫人城。
说到襄阳城墙,定不能忘记“夫人城”的传说。当时苻坚派兵攻襄阳,守城朱序抗敌,其母亲韩夫人早年随夫生活在军营之中,对作战耳濡目染颇有见解,便亲自登城巡视,察看地形,见城西北角地势险要,必先受敌,就带领家眷及城中妇女不分昼夜筑起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敌军攻破,守城将士移驻新城继续战斗,保住了襄阳城。后为纪念韩夫人筑城有功,就把此段城墙称为“夫人城”。夫人城城墙高6米有余,周长约100米。千百年来,韩夫人这位巾帼英雄一直为后人缅怀,夫人城也屡获修复。
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赵蔚霞告诉记者,“古城墙,是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是襄阳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较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2001年6月25日,包括夫人城在内的襄阳城墙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