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严重吗(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心房颤动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严重吗(完全性右束支阻滞)T波:V1-V4倒置,V5低平。V1-V3呈M型,,时限0.138s,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特征性的改变。Ⅰ、II、avL、V4-V6导联的S波,avR的R波增宽有切迹。R1-R5:P波规律出现,心房率55bpm,为窦性心动过缓。R6提前出现,其前有P'(落在T波上,辨识困难,T和窦T形态有差异),P'R间期>0.12s,QRS呈室上性,所以是房性早搏。R6后窦性P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同的f波,QRS波显著不齐,提示心房颤动。
女,77岁,临床诊断:慢性冠状供血不足。
心电图是动态心电图,散点图提示窦性心律、、房性早搏、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速。
图1、图2分别是一段房颤的起点和终点。
图1心电图分析:
R1-R5:P波规律出现,心房率55bpm,为窦性心动过缓。
R6提前出现,其前有P'(落在T波上,辨识困难,T和窦T形态有差异),P'R间期>0.12s,QRS呈室上性,所以是房性早搏。
R6后窦性P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同的f波,QRS波显著不齐,提示心房颤动。
V1-V3呈M型,,时限0.138s,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特征性的改变。Ⅰ、II、avL、V4-V6导联的S波,avR的R波增宽有切迹。
T波:V1-V4倒置,V5低平。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动过缓,
2.阵发性心房颤动,
3.房性早搏,
4.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5.T波改变。
图2心电图分析:
R9是房颤的终点。。
R11提前出现是房性早搏。R10、R12、R13是窦性心搏。
图3心电图分析:
R6是房性早搏,并诱发房颤。
R2、R4提前出现是房性早搏。R1、R3是窦性心搏。
图4心电图分析:
R2、R5、R6、R9、R10、R12提前出现是房性早搏。
相关知识点:
一、心房颤动
较心房扑动多见,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因其心房激动快速而紊乱颤动,失去了协调一致的收缩,心房既丧失了正常排血功能,附壁血栓易于形成。
心电图特征: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同的f波 f波的频率为350—600/min。典型的f波是诊断心房颤动的要点,是诊断心房颤动的唯一依据。但需要排除各种干扰和伪差。
2,心房颤动心室律显著不齐是由于房室结内隐匿性传导所致。心房颤动的R-R周期极度不规则,只能连续测量数个R-R周期,求其平均值,即为心房颤动平均心室率。
3,心房颤动时室内传导可以正常,也可呈室内差异传导。
二、房性早搏
起源于左、右心房、房间隔、腔静脉和冠状静脉窦口附近的早搏,称为房性早搏(APB )。在各种早搏中,以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最高。
起源于T波顶峰上的房性早搏诱发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
心电图特征:
①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②P'R间期>0.12秒;
③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三、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发生于右束支传导系统内的阻滞性传导延缓或阻滞性传导中断,称为右束支阻滞(RBBB )。
心电图表现:
1,QRS波群时限≥0.12s;
2,V1、V2、V3导联QRS呈M型,此为最具特征性的改变;Ⅰ、II、avF、V5、V6导联 S波增宽而有切迹,其时限大于0.04s ; aVR导联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
3,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
4,V1、V2导联ST-T改变多为继发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