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水形物语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奥斯卡最佳影片如何炼成 独家深度解析水形物语
恭喜水形物语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奥斯卡最佳影片如何炼成 独家深度解析水形物语人鱼之恋的设定,让本片看起来仅是一段纯粹的奇幻浪漫故事。但如果深入影片的时代、角色等其他设定,编导的野心就显露出来。即使以童话称之,那也是暗黑向的成人童话。个中意味,非成年人不能理解。现实隐喻2018-03-16 上映美国吉尔莫·德尔·托罗 莎莉·霍金斯
文/红袖添饭 (淘票票独家稿件,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违者必究)
在刚刚落幕的第9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水形物语》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配乐四项大奖,成为当晚最大的赢家。尤其是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这两项桂冠,在连续分离两届后,终于又统一到一部作品中。
就题材内容而言,《水形物语》也是整个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的历史上,继2003年的《魔戒3:王者归来》之后、第二部斩获最佳影片的奇幻类型片。不过,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在类型片的大框架中,融入了许多超越娱乐性的元素,让本片不仅好看、有所触动,可能还会有思索。
-
水形物语 (2018)
-
2018-03-16 上映
-
美国
-
吉尔莫·德尔·托罗 莎莉·霍金斯
现实隐喻
人鱼之恋的设定,让本片看起来仅是一段纯粹的奇幻浪漫故事。但如果深入影片的时代、角色等其他设定,编导的野心就显露出来。即使以童话称之,那也是暗黑向的成人童话。个中意味,非成年人不能理解。
《水形物语》将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为1962年,颇见心机。除了后文会谈到的怪物类型片传承,六十年代对上了年纪的美国人而言,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按导演自己的话来说,那是一个麻烦开始的时代(troubled time)。
稍微回顾一下历史的话,二战后经历了经济迅猛增长的美国,进入六十年代遇到了不少挑战。外交上面临与苏联的全面竞争,除了经济实力,军备竞赛更是如火如荼,而且在常规武器和核武之外,又新添了对太空的争夺。简而言之,美国战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被越来越严酷的冷战阴云所笼罩。
《水形物语》中、美苏双方对鱼人的争夺,也就成为冷战大背景下的一个小个案。在争斗过程中,双方都不择手段、草菅人命,是冷战生态的一种直观展现。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观众,可能难以体会那种压力。不过,当今的世界,也没有那么太平。冷战时期的巨头之一虽然解体了,但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还在;再加上某些极端宗教分子与世俗力量之间的较量,现实世界,也可以说像影片描绘的那样、是个隐患不断的时代。所以,政治意识敏锐的观众,能从本片中嗅出几丝对当前现实的隐喻。
国际形势变化之外,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国内社会矛盾也在激化,其中以种族主义和平权运动的对抗,最为激烈。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美国社会内部的各种歧视和压迫,貌似缓和了,莫如说是更隐晦了。从《水形物语》正面人物的设定,可以管窥编导影射现实的心思。比如说,女主作为身有残疾的清洁工,一人就集性别、健康、社会地位三种可能的歧视于一身;再看女配角,除了种族的特色最明显外,影片也有暗示她在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至于女主信赖的男配角,则有一场戏表明他因性取向而遭到不公对待。编导集中笔墨于这三个角色,他们代表了当今美国社会最为典型的几种歧视与压迫,并让他们在反抗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片中大反派,对待女主及其朋友的骄横,以及对待鱼人的残忍,也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的“白人至上”极端分子。
不少人从这种种有意的设定中,读解出本片“政治正确”的意味。其实,“政治正确”本身无可厚非,值得商榷的,是其延伸的广度和实施的方式。像这样一部作品,从构思都开拍,都要经历好几年,仅仅因为它上映档期正逢MeToo运动高峰、就批评它是奔着“政治正确”去的,似乎有欠公允。
实际上,“政治正确”理念的背后,是我们说滥了的现代普世价值,比如自由、平等、博爱。但凡弘扬美好的电影,很难超脱这个框架,而且,也没必要为了超脱而超脱。说到这里,影片的片名,就是一个隐喻:水之形,看似流动无方,实则可刚可柔;既能包融万物,也能荡涤丑恶。爱,也一样;特别是《水形物语》中演绎的、可以超越物种的爱,能弥补形态构造上的天差地别,也能让看似弱小、甚至受歧视压迫的人们爆发出难以忽视的力量。
借助类型片的元素,《水形物语》将“大爱若水”的道理,说得很浅显,有时候甚至太明白了,以至于有点“俗”。但稍微深究一下的话,又会发现一些“大俗大雅”的味道。例如,初看此片的观众,很可能被影片在表现情欲方面的大尺度吓一跳:女主那和刷牙洗脸一样日常的自慰,给鱼人送蛋(卵)生情的桥段,也有浓厚的性意味,更不用提女主和鱼人在洗手间内的“你中有我”了。好好的跨物种之恋,就不能玩得柏拉图一点么?
导演德尔·托罗之前的作品,也没这么露骨的。但结合影片的主题,水的意象,多想一下就释然了:爱欲相随,本就一体。既然水形无相,道法自然,那展现情欲,也就是自然而然了。
喜欢脑洞大开的影迷,甚至可以结合影片开场和结尾的画面,读解出“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的意味。毕竟,以视觉上“你懂的”门户概念,阐释“玄之又玄”的神秘,他在《潘神迷宫》中,已做过一次:
幕后匠心
导演原本设计的开头,是女主梦到在巴士站等车。不过,那不是寻常世界中的车站,而是一片水世界;巴士也不是在路上行驶过来,而是飘浮着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