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内蒙古博物馆高古瓷:塞北风采 草原雄风

内蒙古博物馆高古瓷:塞北风采 草原雄风“纳失石”为波斯语,意为“金线”。辫线袄是流行于元代的一种男子袍服,其型制为右衽交领、紧袖,腰部采用绢帛拈成的辫线密密钉绣成细裥。袍服长142厘米 两袖通长246厘米,以菱格联珠宝相花纹织金锦为面,右衽交领。1978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大苏吉乡明水村出土,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这件袍服底襟及两袖口采用头戴王冠的人面狮身纹锦装饰,具有西方文化的特征,是元代沟通中亚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繁盛的物证,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件辫线袍,十分罕见,国宝级文物。

此鎏金银冠通高31.4厘米,宽31.4厘米,重587克,系用掐丝法以银丝编结,前面为如意卷云组合之帽屋,后为高起的卷云状双翼,并饰以捶揲朵花最底下是由一较宽银片制成的冠圈,上刻纤细绵密的如意云纹。审美风格:此冠虽然也是用掐丝法编结而成,但并不如万历皇帝金丝冠那样精巧细腻,其银丝较粗,手工也较粗糙。冠顶上共有20朵圆形花作装饰,花形各异,但基本上以帽子正前方为中轴线呈对称排列。中部两侧各有一只似凤似鹰的大鸟展翅腾飞,其羽尾长大美丽。图案装饰繁多,过于冗杂,似有堆砌之感。1986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此冠保存完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时代风格,整体风格表现为古拙、质朴、粗犷,是我们研究辽代金银工艺发展水平、契丹民族的服饰风格与审美心理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证之一。

16.辽錾花银靴

内蒙古博物馆高古瓷:塞北风采 草原雄风(1)

錾花银靴用厚0.05厘米的薄银片仿照靴的实物做成。两双银靴形大同小异,錾花图案略有不同,由帮和底缝合而成。这双靴的纹样以凤鸟纹为主题,卷云纹作陪衬,飞凤呈展翅飞翔状,首有“翠毛”,尾长下垂,凤鸟上两侧各饰如意云纹。1986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这双银靴外表錾纹花样,线条自然流畅,两双花样均与所戴的金冠相同,体现了契丹贵族的奢华生活,也反映了契丹文化与中原文化间的交融,是罕见的辽代银器珍品。

17.辽系金链水晶杯

内蒙古博物馆高古瓷:塞北风采 草原雄风(2)

水晶是稀有矿物,宝石的一种,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硬度很高,很难加工。这三件陈国公主墓出土的水晶杯无色无纹,桶形平底,其中两件口沿对钻小孔系金链,上配鎏金斗笠形银盖。古人认为嘴里含上冰冷的水晶能止渴,所以先辈以水晶制杯可能并非纯粹出于实用,除了受财富占有欲支配外,或许还有某种信仰寄托。1986年出土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此水晶杯制作加工复杂,造型美观,杯型少见,仅见于陈国公主墓及朝阳北塔玛瑙杯,与杭州出土的战国水晶杯一样几乎与现代工艺风格别无二致,堪称极品,国宝级文物。

18. 辽摩竭凤鱼形玉组佩

内蒙古博物馆高古瓷:塞北风采 草原雄风(3)

玉组佩一组六件 白色软玉质,一件镂雕绶带纹玉饰 系有五条鎏金银链 分别扣连五件玉坠 玉坠依次为摩竭衔珠、双鱼衔莲、连尾对凤、双摩竭衔珠、单鱼卧荷。它以自然生物吉祥图腾、佛教圣物、自然景象等为题材,把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集中蕴含于玉佩之中,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尽显“天人合一”的中国玉雕艺术之美,为辽代玉器的典型代表。1986年出土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此玉组佩采用线刻、镂空、圆雕工艺 生动精美,龙、凤、鱼等吉祥题材的运用以及雕琢刻划中所表现出的写实风格,具有浓郁的中原文化气息,是辽代玉佩的标准器物之一,显示出辽地诸族文化的交流及玉器制作的发展水平,为辽代玉器的典型代表。

19.元四合花纳石失辫线袍

内蒙古博物馆高古瓷:塞北风采 草原雄风(4)

“纳失石”为波斯语,意为“金线”。辫线袄是流行于元代的一种男子袍服,其型制为右衽交领、紧袖,腰部采用绢帛拈成的辫线密密钉绣成细裥。袍服长142厘米 两袖通长246厘米,以菱格联珠宝相花纹织金锦为面,右衽交领。1978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大苏吉乡明水村出土,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这件袍服底襟及两袖口采用头戴王冠的人面狮身纹锦装饰,具有西方文化的特征,是元代沟通中亚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繁盛的物证,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件辫线袍,十分罕见,国宝级文物。

20. 元花鸟绣夹衫

内蒙古博物馆高古瓷:塞北风采 草原雄风(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