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十大催人泪下的碑文(青山有幸埋忠骨)

十大催人泪下的碑文(青山有幸埋忠骨)龙岗地当东江要冲,自古物阜民丰,人杰地灵。鸦片战争以降,列强纷至沓来,遭逢乱世,民不聊生。龙岗大地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民主革命先驱,追随中山先生,举行庚子首义,中外为之震惊。纪念碑碑文如下: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龙西社区红花岭公园,是为纪念1948年8月粤赣湘边纵队在红花岭阻击国民党军队,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于2004年由龙岗区原龙岗镇兴建完成。占地约2.5万平方米,纪念碑分两部分,即纪念碑主体及塑像、展览厅及附属设施。纪念碑底部长4.15米,宽3.362米,碑体高度为18.6米,加上4个战士塑像共高20多米。纪念碑体正前方有宽约20米、长80米,供市民瞻仰纪念碑登高的步行阶梯。站在远处眺望纪念碑,显得雄伟壮观。在纪念碑正面,刻有“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11个金色大字,背面刻有碑文,以及从第一、二次国内

来源:读特

深圳市龙岗区,一片英雄的土地!在革命战争年代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里有着众多的英烈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抒写出一段段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缅怀他们的英雄事迹,在龙岗区这片土地上,陆续矗立起了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蔡马生烈士纪念碑等革命烈士纪念设施,让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世代流传,永为后人铭记。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来之际,深圳市龙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晶报联合推出这篇报道,与广大读者一起敬读这些纪念碑碑文,深切缅怀在龙岗这片红色热土上闪光的革命英烈。英雄们的丰功伟绩永远镌刻在这些纪念碑上,也永远镌刻在人民的心中。

十大催人泪下的碑文(青山有幸埋忠骨)(1)

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龙西社区红花岭公园,是为纪念1948年8月粤赣湘边纵队在红花岭阻击国民党军队,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于2004年由龙岗区原龙岗镇兴建完成。占地约2.5万平方米,纪念碑分两部分,即纪念碑主体及塑像、展览厅及附属设施。纪念碑底部长4.15米,宽3.362米,碑体高度为18.6米,加上4个战士塑像共高20多米。纪念碑体正前方有宽约20米、长80米,供市民瞻仰纪念碑登高的步行阶梯。站在远处眺望纪念碑,显得雄伟壮观。在纪念碑正面,刻有“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11个金色大字,背面刻有碑文,以及从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龙岗地区(含现在的坪山区、大鹏新区等)牺牲的542名革命英烈的名字。

纪念碑碑文如下:

龙岗地当东江要冲,自古物阜民丰,人杰地灵。鸦片战争以降,列强纷至沓来,遭逢乱世,民不聊生。龙岗大地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民主革命先驱,追随中山先生,举行庚子首义,中外为之震惊。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共产主义星火燎原,龙岗志士投身土地革命,扬颅洒血,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可歌可泣。

七七事变引发全面抗战,次年日寇登陆大亚湾,国民党军一触即溃,共产党人抗日救亡,龙岗民众力敌外侮。东江纵队,孤悬敌后,分击日伪顽,蜚声海内外,秘密大营救,港九建奇功。八年艰苦卓绝,浴血抗日征程。

及至抗战胜利,东纵追求民主和平,一部奉命北撤编为两广纵队,转战豫鲁苏皖,驰骋中原大地,赴汤蹈火,气吞山河;一部复员回乡,却遭白色恐怖。危急关头果断恢复武装斗争,组建粤赣湘边纵队,征战东江南北,两破重兵清剿,沙渔涌、山子下、红花岭之役,连战连捷,威震敌胆。华南解放前夕,两路雄师合兵,红旗猎猎,辉映南粤,席卷两广,势如破竹,龙岗英烈,功勋卓著。

长夜破晓,一唱雄鸡,新中国东方屹立。龙岗人民意气风发建设社会主义。适逢改革开放,发展日新月异,时代英雄辈出,装点神奇土地。抚今追昔,告慰英烈,更觉青史与日月同辉,浩气共千秋长在,特立此碑于龙岗红花岭,以誌永久之纪念。

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员会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

谨立

二〇〇八年四月三日

十大催人泪下的碑文(青山有幸埋忠骨)(2)

原东江纵队政委尹林平为龙岗红花岭题字“英雄岭”。

【敬读】

碑文阐述了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龙岗人民为民族独立、民主革命事业奋力抗争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历史,尤其是着重写了龙岗子弟参加的东江纵队、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丰功伟绩。在近现代的历次重要历史事件中,英雄的龙岗人民冲锋在前,前仆后继,不畏牺牲。

在碑文中,还刻有各个历史时期,龙岗地区(含现在的坪山区、大鹏新区等)牺牲的542名革命烈士的英名。名单按照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烈士所属的不同街道进行划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守卫和建设国家,以及为维护社会安定和保障人民安宁,龙岗人民依然甘于奉献,无畏生死,英勇奋斗。

这座丰碑,庄严肃穆地矗立在红花岭(又称“英雄岭”)战场遗址上,无声地讲述着龙岗地区的先烈们,雄壮而伟大的光荣历史。

【事迹】

“江南大捷”挫败国民党军嚣张气焰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双十协定》要求,东江纵队于1946年6月北撤山东。随后,面对国民党军队在广东进行的所谓“清剿”,包括龙岗在内的惠州东莞宝安地区党组织坚持地下活动,武装人员和复员战士纷纷拿起武器反抗。1947年2月,“惠东宝人民护乡团”成立,广泛开展人民武装自卫斗争。

1948年,蒋介石为了挽救在北方的败局,以强大兵力对人民武装队伍发起“清剿”。中共华南分局以“惠东宝人民护乡团”为基础成立“江南支队”,给予国民党反动派有力回击。尤其是1948年7月至8月,江南支队先后组织参加沙鱼涌、山子下、红花岭三次重大战斗--史称“江南大捷”,挫败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

江南支队以少胜多浴血奋战红花岭

1948年8月3日,国民党军集结2000余人突袭龙岗楼下、石窍村,企图拦截驻扎在此准备东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江南支队主力。江南支队迅速组织兵力抢占红花岭高地。红花岭海拔约300米,是龙岗附近地区的制高点。最终,经过9个多小时的激战,击退了敌军13次进攻,敌军伤亡300余人,我方牺牲20余人。

红花岭战斗是当时惠东宝地区最激烈、最大规模、最具有影响力的战斗,是江南支队粉碎第二期“清剿”计划的三大战斗之一,为反“清剿”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战斗结束后,江南支队机关率一团向约场方向转移,二团和三团部队转移到清溪牛湖村休息,休养生息。而后,江南支队重整旗鼓持续在惠东宝地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全面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清剿”。直至1949年成立粤赣湘边纵队,发起战略大反攻,推动深圳地区全境解放。

为了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原龙岗镇主持兴建了红花岭烈士纪念碑。2004年,龙岗区委区政府将“红花岭烈士纪念碑公园”更名为“龙岗区烈士纪念碑公园”。2007年8月,龙岗区政府再次对龙岗区烈士纪念碑公园进行了改扩建,重刻了烈士纪念碑碑文和全区烈士名单。2014年8月,龙岗区烈士纪念碑公园被深圳市委公布为深圳市第二批党史教育基地。2021年,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入选深圳市35个“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名单。

十大催人泪下的碑文(青山有幸埋忠骨)(3)

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

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岗头社区金园水库南侧山坡平台上。岗头革命烈士纪念陵园建筑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广场面积265.2平方米,纪念碑体长4米、宽4米、高9.1米。纪念碑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正面底座上刻有碑文和20位革命烈士英名(包括姓名、性别和籍贯)。

纪念碑碑文如下:

岗头、雪象村是革命老区,自一九二一年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当地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为了革命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或英勇作战,牺牲于战场;或坚贞不屈,就义于刑场,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后人以烈士为榜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立此碑,以作纪念。

【敬读】

碑文介绍了岗头、雪象村属革命老区,自1921年起,在历次革命战争中,许多岗头、雪象村的优秀儿女,为追求国家民族独立,不畏牺牲,献身革命事业,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建立了不巧的丰功伟绩。后人们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应以烈士为榜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十大催人泪下的碑文(青山有幸埋忠骨)(4)

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岗头社区金园水库南侧山坡平台上。

【事迹】

英勇的革命老区人民

岗头村素有革命传统。1941年1月,年仅19岁的中共布吉区委书记杨德元来到岗头村,深入群众宣传抗日救国、保卫家乡的进步思想,很快就吸收了第一批中共党员,成立了中共岗头支部。1941年冬,香港沦陷,岗头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和群众协助地下党,将原设在香港九龙的一家被服厂转移到岗头村黄泥垄山林里。同时,还挖好两个山洞,用于存放游击队从香港新界运回的炮弹、子弹、炸药等军用物资。在抗日战争中,岗头人民积极配合游击队,通过各种形式打击敌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队伍发起了残酷“围剿”,英勇的岗头人民不畏“白色恐怖”,不怕牺牲,继续紧跟共产党,与敌人斗争到底。1947年12月,国民党反动武装保安团得知岗头村金竹园果园内住着10多名游击队员,半夜前来围捕。游击队员英勇抵抗,击毙敌排长一名。随后保安团疯狂扫射,导致8名游击战士先后牺牲。事后,岗头村村民将金竹园一役中牺牲的同志埋葬在山上,这是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前身。

纪念碑历经多次修缮

1990年12月,为纪念岗头村在抗战期间牺牲的先烈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袭击我金竹园地下情报站牺牲的战士,经原岗头村委会申报,原宝安县布吉镇人民政府批准修建了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亭。

2006年3月,为使纪念碑免受水患,岗头社区予以重修。新修的纪念碑高2.5米,碑体由三块黑色大理石和一块三角形小大理石构成。小三角形碑顶上前后两面均镶刻着五角星,纪念碑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刻有碑文和20位革命烈士英名。纪念碑后8米左右,建有纪念亭一座。亭高3.5米,为钢筋水泥四柱四角尖顶结构仿古建筑,亭面覆盖金黄色琉璃瓦。

2016年7月8日,岗头社区再次对纪念碑进行维修改造,于2018年1月竣工。经过修缮后的纪念碑焕然一新,碑体显得更加庄严肃穆,成为人民瞻仰祭悼先烈、教育培养后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十大催人泪下的碑文(青山有幸埋忠骨)(5)

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

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山厦社区香山路塘口路段旁。纪念碑由主纪念碑和原东江纵队副司令员王作尧同志骨灰撒放处两部分组成。主纪念碑呈方形,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碑高6.3米。主纪念碑正面上方有五角星,中间刻有王作尧将军题写的“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9个大字,下方是碑文。碑文由王作尧将军撰写,由原东江纵队参谋主任兼江北指挥员周伯明书写。碑文上镌刻有17位革命先烈的英名,纪念碑碑文如下:

山厦乡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一九二五年中国共产党在山厦乡组织活动,次年成立乡农民协会,建立了党支部和农民自卫军,积极参加全县范围内的农民革命斗争。在港乡亲亦参加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大革命受挫后,山厦乡党组织遵照上级指示转入地下活动,以“牛会”“造林植树会”等组织名义坚持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又立即组建武装斗争。山厦经受了敌、伪、顽的数十次围捕搜查。全村有不少优秀儿女相继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纵、粤赣湘边纵队。经过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终于和全国人民一道,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获得了解放。在历次革命斗争中,山厦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志士一道建立了鱼水情谊,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百折不挠。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十七位同志贡献出宝贵的生命,建立了不朽功勋。今天,我们以崇敬的心情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为建设祖国四化,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山厦乡人民政府敬立

公元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五日

【敬读】

碑文全面、详细地回顾了山厦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早在1925年,山厦乡已经有中共党组织活动,次年又成立了乡农民协会,建立了党支部和农民自卫军。此后,在党的领导下,英勇的山厦人民不畏艰苦、不怕牺牲,与土豪劣绅、国民党反动派、日本侵略者等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了争得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一批山厦儿女和在山厦从事革命工作的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不应被遗忘。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更要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做好当下的各项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十大催人泪下的碑文(青山有幸埋忠骨)(6)

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时,王作尧将军题诗《重回山厦旧战场》。

【事迹】

山厦党支部是深圳地区第一个基层党支部

1926年初,从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学成归来的叶丽钧、叶庆光、叶昱贵、江太等人积极组织农会。当年2月,山厦农民协会诞生了,严凯详、严绍组任执行委员,总部设在山厦严、叶两家的祠堂,并在那里举办了两期农运骨干训练班,建立起来一支120多人的农民自卫军。这支部队后来加入了东宝工农革命军。

1926年5月,东莞县委组织委员、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蔡如平来到山厦村,帮助这里成立了深圳地区第一个基层党支部——山厦党支部。这个党支部有7名党员,严凯详担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抗日战争爆发,中共在山厦村设立交通站,负责情报搜集和辗转部队工作人员,同时组织武装斗争。1939年底至1945年间,山厦人民群众多次在日军占领区掩护抗日战士、交通员、运输员穿越铁路封锁线,山厦村党支部多次给部队筹粮送粮、送情报,破袭敌广九、港九铁路运输线。解放战争时期,山厦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党的领导干部和战士,为党组织输送情报。

十大催人泪下的碑文(青山有幸埋忠骨)(7)

王作尧将军去世后,按照他生前的遗愿,有关部门和他的亲属将其部分骨灰安放在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旁。

为纪念与山厦有关的17位革命烈士而立碑

在党的领导下,从大革命时期、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厦这片热土上,先后有17位英烈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84年7月,为纪念牺牲的革命烈士,山厦乡人民政府建立了这座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时,王作尧将军题诗《重回山厦旧战场》:“老大重回旧战场,山花迎笑绢花香。农军起义功犹在,大涌桥畔捐三强。瑶山陡峭浈江急,奇心洞里失进祥。血溅铁岗沈尔七,胜利牺牲黄锡良。巾帼英雄莫福娣,临刑勇夺敌顽枪。碧血碑前思战友,舍身报国英名扬。昔日残垣皆已变,今朝新厦是君乡。扭转乾坤今比昔,新人已比旧人强。”

1990年,王作尧将军去世后,按照他生前的遗愿,有关部门和他的亲属将其部分骨灰安放在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旁。

十大催人泪下的碑文(青山有幸埋忠骨)(8)

蔡马生烈士纪念碑。

蔡马生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蔡马生烈士纪念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上木古社区岭根吓公园内。纪念碑在环境清幽的甘坑水库旁,矗立在一处苍翠的山谷中。在纪念碑正面刻有“蔡马生烈士纪念碑”8个大字,左下角刻明由“周伯明题”。下方刻有碑文。

纪念碑碑文全文如下:

蔡马生,男,1912年8月出生,原宝安县布吉乡上木古村人。1941年2月参加上木古村抗日自卫队,任队长。194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带领村上抗日自卫队员,帮助部队运送物资和传送情报,破坏日军铁路、公路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配合游击队攻打石鼓车站,表现英勇顽强。1942年春,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先后在部队军需、情报部门工作。1943年冬,在上木古村执行任务时,遭遇日军“扫荡”,不幸被捕。日军对他严刑拷打,蔡马生坚强不屈,始终没有暴露党和抗日游击队的秘密。次年春,在平湖圩被日军残酷杀害,壮烈牺牲,年仅32岁。

【敬读】

碑文讲述了龙岗区籍革命英烈蔡马生的英勇事迹。面对日寇入侵家园,为了保家卫国,蔡马生毅然参加抗日自卫队,勇敢地冲到抗敌前线,与敌人战斗到底。他不幸被捕后,坚贞不屈,为追求民族解放,不惜献出年轻的生命。这座纪念碑,是对蔡马生烈士的褒扬和纪念,激励后人永远不忘革命英烈。

十大催人泪下的碑文(青山有幸埋忠骨)(9)

蔡马生烈士纪念碑矗立在一处苍翠的山谷中。

【事迹】

帮助游击队开展各项工作

蔡马生烈士是上木古村第一位共产党员。他从小家境贫寒,为了生计,青年时去香港做了一名普通的车衣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看着家国破碎,他辞去了工作毅然决然地走上革命道路,返回家乡,成为当地革命的践行者和倡导者。

1941年,蔡马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家乡上木古村抗日自卫队长。他带领队员巡逻放哨,防止敌人破坏,帮助游击队运送物资,传递情报,并配合游击队作战。在游击队攻打石鼓圩日军据点时,蔡马生带领自卫队配合作战,表现英勇,受到游击队好评。

上木古村靠近广九铁路,由于群众受过大革命的熏陶,革命觉悟较高,所以这里是抗战时期路东和路西的重要交通联络点。当时,蔡马生的家里就是游击队的地下交通情报站,游击队负责情报、交通、运输、民运工作的许多同志经常出入他家。

1942年,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时,游击队从香港营救出来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精英和国际友人,从路西羊台山抗日根据地转移到路东抗日根据地的坪山田心接待站,中途都在蔡马生家里停留、休息。

不幸被捕后始终坚贞不屈

蔡马生不仅自己投身革命,还引领亲属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他的堂叔蔡焕兴在他的影响下,不仅参加了抗日自卫队,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蔡马生负责的是第一线工作,身份逐渐暴露,党组织决定调他去部队工作。蔡马生先在宝安大队邹远山负责的军需部门工作,后又调到卢振林负责的情报部门工作,活动于布吉上八约、禾沙坑、松元头等村和龙华一带。

1943年9月,日军对水径、甘坑、上木古一带进行“扫荡”,蔡马生不幸在家乡上木古被捕。在敌人严刑拷打下,他始终坚贞不屈,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10月10日,在平湖圩一座小山上,蔡马生被日军用大刀杀害,年仅32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湖镇在蔡马生烈士遇难处修建了“蔡马生烈士纪念碑”。1988年,该碑迁建于广九铁路山厦桥东侧(属平湖街道力昌社区),原东江纵队参谋主任兼江北指挥员周伯明为纪念碑题字。2016年,该碑再度迁建于平湖街道上木古社区。

(原标题《青山有幸埋忠骨!让我们一起敬读龙岗辖区纪念碑碑文》)

编辑 陈晓玲 刘彦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李林夕 郑蔚珩

(作者:晶报记者 罗俊杰)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