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记者阅读心得(一个寒假让娃听完老鼠记者的攻略方法)
老鼠记者阅读心得(一个寒假让娃听完老鼠记者的攻略方法)从第11册到20册我就完全脱手,让孩子自己“裸听”了,听了不确定的地方,他会自己去翻书。所以,严格地说,这不能算纯粹的“裸听”,而是从“共读”逐步过渡到“裸听”,我称之为“逐步递减法”。如果一上来直接让孩子“裸听”,可能会被不少难词绊住而失去兴趣;如果全套读物都由我来读呢,我又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这个“逐步递减法”,其实就是在为孩子增加有效输入和减少我精力支出之间寻找平衡点,从而实现时间成本最小化和早教效果最大化。■ 写在最后总体感觉,孩子对《老鼠记者》这套读物的热情算是不温不火,毕竟是四年级的孩子了,对这种fabumouse adventure已经不太care了。所以,如果还能有第二次选择,不被第1本纸老虎吓倒,在二年级就让孩子听这套读物,效果一定会更好。
坚持英语亲子早教的爸妈们都知道,英语早教其实就是在孩子合适的年龄段给他读合适的读物,一开始是爸妈读(亲子共读),逐步过渡到孩子自己读(自主阅读)。读物的选择至关重要,其中几套读物,由于被安妮鲜花、廖彩杏、汪培珽、盖兆泉、曹文等牛妈们写进书单里,更是披上神秘色彩,具有里程碑性质。比如,《Magic Tree House》(神奇树屋)就成了初级章节书的代名词,似乎必须经由这套书才算真正进入初章书阶段;比如《Harry Potter》(哈利波特)似乎就是英语早教终极目标,孩子能独立读完这套书,英语早教才算功德圆满、修成正果。
今天要跟爸妈们介绍和推荐的这套《Geronimo Stilton》(老鼠记者)在我看来,也是有些被夸大神话了的、成为爸妈心目中里程碑性质的英语读物。
■ 畅销卖点
《老鼠记者》自2000年问世以来,已被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争相出版,翻译成了35种不同的文字,在全球狂销1亿册。迄今为止,全球有超过3000万的小读者读过他的冒险故事!其中在美国有900万,西班牙有200万,法国有160万,在意大利有1600万。
书的内容是讲一个叫Geronimo Stilton的老鼠在Mouse Island经营着城里最畅销的报纸《The Rodent's Gazette》。他虽然是宅男一枚,但总是被很有冒险精神的妹妹Thea、贪吃懒惰的表弟Trap和他最喜欢的侄子Benjamin拉着到世界各地去冒险,而每一次历险之后,就会给小读者们带来一本妙趣横生的好书。
老鼠记者在世界各地的探险经历、新颖调皮的图文排版方式,配套音频朗读水平和蒙施爷爷有一比,等等,这些都是本套读物非常突出的特色和卖点。其实不说别的,光是销量数字就很能说明问题。其他好话就不多说了,爸妈可以自己百度了解一下。
■ 第一印象
早在超超二年级时我就买了一套《老鼠记者》(1-10册),希望孩子能读完这套书,使英语水平跨上新的台阶。
但是当我拿到书打开第一册,就傻了眼。第一句话,“Putrid cheese puffs!”,啥意思?腐败的奶酪泡芙?随便翻了几页,发现第一册中生僻单词还蛮多的。听了一下配套音频,很有特色,音乐音效一应俱全,但是语速偏快。再查一下该套读物的蓝思级别,在430L-810L之间。综合评价下来,还不适合超超现阶段英语水平,于是束之高阁,成了装饰摆设书。
■ 第二印象
直到最近没书读了,才又想到这套书。按照惯例,我作为孩子的试读员,必须要先预习一下。我花了两个半天时间把第一册读完了。说老实话,如果说《老鼠记者》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难度,那么第二印象是有些失望。下面是我个人对这套书的评价,如果您孩子是《老鼠记者》的忠实粉丝,可以跳过这一部分。
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单词难度和内容简单之间的矛盾。这本书的作者Geronimo Stilton是意大利儿童作家,原版书是意大利文,继而翻译成英语和其它各国文字。可能由于这个原因,造成这套读物不像其他原创英语读物那样,针对目标小读者的年龄段,有效控制单词难度。
以第一册书为例,内容很简单,我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出来:四个人为了寻宝历经艰险却发现所谓的宝石原来是海中的绿岛。这种简单的情节内容原本是为小小孩准备的,即使学龄前的孩子都不难理解,并会被Stilton不断摔倒的情节感染而爆笑不已。但书中有不少生僻单词,对我国小学中高年级孩子来说都有一定难度,而到小学高年级再读这样的简单故事,孩子不免兴趣索然。
这套读物对英语母语国家的孩子来说,并不存在太多听或读的障碍,他们学龄前就掌握足够的听力词汇量,听懂《老鼠记者》毫无问题。入学掌握自然拼读后,即可自主阅读这套书。但对我国学龄左右的小孩子来说,听力词汇量有限、阅读词汇量更少,可能会让这套读物面临小时听不懂、大时不爱读的窘境。
■ 第三印象
当我预习完几本书后,发现这套书还有一个特点,其中有很多作者自己造出来的专属词语,举例如下。
---------------------------------------------------------------------------------------------------------
fabumouse:其实是fabulous,极好的。现在临睡前我都会学着书里面和孩子说一句, Have a fabumouse dream。
pawkerchief:其实是handkerchief,手绢。对老鼠来说,hand就是paw。
Raterloo:不用查字典了,根本没有这个地名,应该是Waterloo,滑铁卢。
mouse bumps:应该是goose bumps,鸡皮疙瘩。
jump to my paws:应该是jump to my feet,一下子跳了起来。
get under my fur:应该是get under my skin,惹我生气的意思。
pull your paw:应该是pull your leg,跟你开玩笑。
Rodently yours:Sincerely yours。
Clothes do not make the mouse:Clothes do not make the man,不要用衣冠取人。
---------------------------------------------------------------------------------------------------------
反正,在文中读到含有paw、fur、tail、mouse、rat等生词或习语,字典上又查不到解释,就很有可能是造出来的词语。我觉得《老鼠记者》应该出一本配套的《"鼠语"词典》。所以,建议爸妈给孩子读的时候,一定要解释说明一下"鼠语",以免孩子记住了这些《老鼠记者》的专属词语。
■ 是听是读?
现在超超上四年级,有一定听力词汇量。所以针对《老鼠记者》这套书,我决定让孩子用“裸听”的方式消化它。为什么采用“听”而非“读”的方式?一方面,“听”比“读”速度快得多,事实上,超超一个寒假就把20本《老鼠记者》听完了;另一方面,“读”需要付出意志力,一套书如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就无法吸引孩子持续阅读下去,而“听”则轻松很多,画画或者折纸时开着小音箱就可以一边玩一边听了。
■ 逐步递减
套装章节书的第1本都是纸老虎——这是我读章节书总结出的经验。
由于不熟悉作者行文风格以及常用词汇,第1本书往往拒人于千里之外,不断地查生词严重干扰阅读节奏和心情,会让你觉得很难、读得很累。但从第2本开始就会好很多,重复出现的生词会让你记住它,从而降低翻词典的频率,读得更流畅、更自信。所以,对于第1本书,最好采用“亲子共读”的方式,所谓“爸妈读、娃看图”。尤其对于《老鼠记者》这套书,其中含有不少自造或改造的词语,字典上都查不到,直接让娃“裸听”的话会成为绊脚石。
事实上,第1-3册我是完整预习并读给孩子听的,在读的过程中解释出现的生词。事实上,《老鼠记者》是一套词汇重复率相当高的读物,解决前3册的生词,就相当于解决了全套80-90%的生词。
从第4册开始,我只读开始的1/4,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对开头部分的情节熟悉一下,之后就让他裸听原版音频。
从第11册到20册我就完全脱手,让孩子自己“裸听”了,听了不确定的地方,他会自己去翻书。
所以,严格地说,这不能算纯粹的“裸听”,而是从“共读”逐步过渡到“裸听”,我称之为“逐步递减法”。如果一上来直接让孩子“裸听”,可能会被不少难词绊住而失去兴趣;如果全套读物都由我来读呢,我又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这个“逐步递减法”,其实就是在为孩子增加有效输入和减少我精力支出之间寻找平衡点,从而实现时间成本最小化和早教效果最大化。
■ 写在最后
总体感觉,孩子对《老鼠记者》这套读物的热情算是不温不火,毕竟是四年级的孩子了,对这种fabumouse adventure已经不太care了。所以,如果还能有第二次选择,不被第1本纸老虎吓倒,在二年级就让孩子听这套读物,效果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