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麻城市16个传统村落(探访麻城古孝感乡都侧记)

麻城市16个传统村落(探访麻城古孝感乡都侧记)二零一九年六月十五日,我们湖北席氏家族联谊会部分宗亲代表,受席安全会长的委托,慕名来到红色革命老区麻城。此次红安麻城红色之旅老区行,缘于今年五月在宜昌召开的湖北席氏家族联谊会年会(2019年),考察探访明清时期人口迁徙地,成为与会宗亲代表的共识,被列为本次年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时至初夏,云淡风轻。麻城的映山红虽早已花瓣谢落,但映山红的故乡龟峰山仍山峦起伏,翠绿成荫,生机盎然。麻城是块红色热土,曾映红了黄麻起义的党旗,映红了红军星章,也映红了鄂豫皖苏区的将军路⋯⋯麻城也是著名的将军县,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王树声、陈再道等六十多位威震四海的开国将领从那里走出。“若问祖籍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古老的麻城还是中国古代八大移民发源地之一,湖广填川的起始地和中转站。千百年来,映山红花开龟峰山,映衬着迢迢移民路。

在映山红盛开的地方

一一探访麻城古孝感乡都侧记

湖北随州/席先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邵华女士一篇《我爱韶山的红杜鹃》的散文,脍炙人口,记忆犹新,像烈火,像朝霞,红遍大江南北,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如今,在巍巍大别山深处的湖北麻城,著名的映山红之乡,莽莽群山红似火,杜鹃花开别样红,映山红漫山遍野,争奇斗艳,像红绸舞动,似朝霞燃烧,吸引着无数的游人流连忘返。

麻城是块红色热土,曾映红了黄麻起义的党旗,映红了红军星章,也映红了鄂豫皖苏区的将军路⋯⋯

麻城也是著名的将军县,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王树声、陈再道等六十多位威震四海的开国将领从那里走出。

“若问祖籍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古老的麻城还是中国古代八大移民发源地之一,湖广填川的起始地和中转站。千百年来,映山红花开龟峰山,映衬着迢迢移民路。

麻城市16个传统村落(探访麻城古孝感乡都侧记)(1)

时至初夏,云淡风轻。麻城的映山红虽早已花瓣谢落,但映山红的故乡龟峰山仍山峦起伏,翠绿成荫,生机盎然。

二零一九年六月十五日,我们湖北席氏家族联谊会部分宗亲代表,受席安全会长的委托,慕名来到红色革命老区麻城。此次红安麻城红色之旅老区行,缘于今年五月在宜昌召开的湖北席氏家族联谊会年会(2019年),考察探访明清时期人口迁徙地,成为与会宗亲代表的共识,被列为本次年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据息,席姓人口五十六万,占全国姓氏排名第一百六十九位。除河南为席姓第一大省外,巴蜀宗亲紧随其后,成为席姓第二大聚居地,目前川渝席氏宗亲人口应超过五万之众。据家谱记载和历代相传,川渝宗亲多为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从麻城移民至此。资料显示,重庆的巫山、奉节,开州,长寿,垫江、巫溪、城口、酉阳、秀山、巴南、大足和四川的彭州、广元、遂宁、南充、仪陇,阆中、达州、广安和巴中等已有席氏宗亲支脉聚居地区,遍布巴蜀三十多个市县。

随着近年来家族联谊活动的蓬勃开展,宗亲寻根问祖的热情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家人希望能寻找到自己的根和本支系的先祖和出处,许多宗亲在祖传的记忆中,只知道先祖来自孝感麻城,更有甚者千里昭昭,从巴山蜀水来到湖北孝感,寻找先祖的足迹,都多因古地名和现地名之误而失望而归。

三年前,我曾和安徽的时扬、广东的百川宗亲到四川的彭州访亲,孔良宗亲就告诉我,他曾两次到过湖北孝感市,不仅未找到先祖的迁徙之地,就连席姓宗亲也未见到一人。他当时并不知道,麻城属黄冈市所辖,当时麻城的行政体制也没有孝感乡建制,孝感乡仅是个古地名。因此,做为湖北席氏家族联谊会,先行摸清和探访麻城古人口移民地已迫在眉睫,责无旁贷。

麻城市16个传统村落(探访麻城古孝感乡都侧记)(2)

那天,我们一行十四人分乘四辆车,从红安七里坪一路驶向麻城,因对麻城古移民地都较为陌生,红安宗亲建新就近联系了朋友做向导。到了麻城,向导执意要先带我们去龟峰山景区,饱赏龟峰山映山红谢落后的秀丽风光。不曾意想的是,去景区的路途,正好经过古移民地的孝感乡。

龟峰山位于麻城市东部二十五公里的龟山镇,最高海拔一千三百二十米,地形山势酷似一只昂首吞日的神龟而名“龟山”,因其龟背岭上连片集中面积达十万亩古杜鹃群落,素有“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的美誉,是国家“四A”风景区,也是大别山中的名山,被誉为湖北十大名山新秀,近年来一直颇受中外游客的亲睐。

到达龟峰山下,已时至正午,因探访古移民地心切,我们婉谢了向导的盛情,就近在景区附近的农庄午餐,后返回到著名的麻城古移民地——孝感乡都。

当车行至麻城郊区一个叫桃林河路段时,一块古孝感乡都度假村的广告指路牌,指引我们顺河堤前行四公里,到达古孝感乡都移民地古码头——古孝感乡都度假村。

桃林河地处四望山下,碧水青山,河水清澈,河床约三四十米宽,虽明显看出已经千百年的冲刷和无数次的整修,但仍能辨认出古老沧桑、百舸争流的痕迹。这也印证了安陆人涛宗亲此前对古移民地一定通水路的说法。

麻城古今一直为位于长江沿岸的黄冈(黄州)管辖,桃林河因长江向大别山深处延伸,又背靠山清水秀的龟峰山,古人把桃林河选择为移民集散地,的确令人感慨至深,思绪万千。

“桃林春色”为古代“麻城八景”之一,两岸桃花盛开,姹紫千红,与龟峰山映山红交相辉映,秀丽风光堪与张家界媲美。据清光绪年间《麻城县志》记载,“桃林在县东十五里,地名桃林河,夾岸多桃花,绵亘十数里,居民村巷罗错,花时红霞如锦,茅檐竹舍,掩映芳华,觉武陵源犹在人间也。”不难想象,当年桃林河两岸,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喧闹繁华,再现麻城版的《清明上河图》美景。

麻城市16个传统村落(探访麻城古孝感乡都侧记)(3)

麻城市16个传统村落(探访麻城古孝感乡都侧记)(4)

古孝感乡都度假村,是近年来当地政府在古孝感乡都遗址上打造的古香古味的游人寻根圣地,也是巴蜀后裔寻根问祖的向往之地。我们一行走进村中,游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民族风情的大型表演火辣奔放,座无虚席。我因寻找史料心切,无意观看演出,走进度假村国际大酒店大厅,一位好心的服务员给我一个电话,让我找刘书记了解。

刘书记说还在龟峰山景区,马上往回赶,半小时后在家中等我,这让我心情好一阵激动。

夕阳西下,其他宗亲已先行赶往红安七里坪晚聚,按刘书记给的微信位置图,我和人涛、亮文宗亲驱车沿古移民码头前行两公里,找到他的家里。​​

这是一栋三层小楼,一楼客厅茶几上摆满了大堆小摞书籍资料,看上去他对移民文化很有研究。当获知我们是以家族组织形式拜访查找移民资料时,十分热情爽快,告诉我们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刘书记叫刘明西,现任鼓楼办事处孝感乡社区副支书,这位土生土长在原孝感乡的子民,其骨子里充满着乡情,始终把研究移民文化作为爱好和追求,还担任着孝感乡移民后裔寻根问祖联络处主任,先后撰写学术研究文章八十余篇,收集采访整理资料百万余字,接待川渝移民后裔来访一万三千人次,并主编了《孝感乡社区志》,是远近闻名的研究移民文化的土专家和活字典。

刘书记介绍说,他现在的住宅,就是古孝感乡都的中心地,古孝感乡都遗址牌坊和《都碑记》石碑就在他前边山丘上。孝感乡位于麻城东郊四公里处的沈家庄,现行政体制改为鼓楼办事处孝感乡社区。

麻城市16个传统村落(探访麻城古孝感乡都侧记)(5)

麻城市16个传统村落(探访麻城古孝感乡都侧记)(6)

孝感乡因东汉汉灵帝年间议郎赵咨“孝感蛮酋”的故事而得名。 据史载,孝感乡建制在唐武德八(625)年正是定乡,明化成八(1472)年,并入仙居乡,清初至民国,孝感乡所在的沈家庄一直划为太平乡管辖,故此,五百年来,许多川渝移民后裔不知孝感乡在何处或误将孝感市混淆为孝感乡,也就顺理成章了。

据考证,孝感乡人口外迁始于元末明初,迁徙潮长达五百多年,填川人口达四十万人,在江西填湖广之前,因麻城地处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繁,早有土著人开始移民入川。到了朱元璋洪武年间,随着江西移民的大量涌入,“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进入高潮。从孝感乡迁出的,大多移民四川,也有少数迁往陕贵高原或中途因故滞留在德安府(今安陆市)。据孝感乡寻根问祖联络处收集的资料统计,经孝感乡中转的姓氏40%来自江西,80%以上都迁往了四川。因此孝感乡被称为中国八大移民集散地之一,其他移民圣地分别是,山西大槐树、苏州阆门外、江西瓦屑坝、山东枣林庄、广东珠玑巷、福建石壁村、河北小兴州。

从元末到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另外两大因素为义军领袖明玉珍和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

明玉珍,湖北随州人,元至正十三年(1357),红巾军将领明玉珍在湖北罗田、麻城、沔阳一带举旗造反,聚众起义,征集众多农民参加了持续十八年的农民战争,全盛时期拥有军队百万之众,后率部及家眷入川。至正二十二年(1362),建立大夏国,在四川称帝,建都重庆。明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遣使劝降未果,遂派重兵攻克,大夏灭亡。为绝后患,朱元璋下令将其嫡将及家眷大部诛杀,余下部分被流放高丽国,至今,韩国明姓和卢姓多为明玉珍后裔。上世纪末,韩国明姓纷纷组团到明玉珍故里祭祖,并投资三千万元在湖北随县柳林镇兴隆村明玉珍的祖居地修建纪念馆,韩国总统卢泰愚卸任后,也曾专程赶来随州寻根问祖。

张献忠,明末农民军领袖,明崇祯年间组织农民军起义。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攻陷麻城,麻城五万七千农民军投附义军,编为新军,改麻城县为长顺州,部邸设沈家庄,恢复孝感乡,后率部入川。据《黄冈志》记载,“黄麻归附张献忠农民军的人员大部分随军入川”。1644年在成都称帝,建大西政权,1646年战死于西充凤凰山。鲜为人知的是,到明末清初,因清廷平叛吴三桂,四川大乱,屠杀无辜,四川人反清遭残忍镇压。可谓“弥望千里,绝无人烟”,清廷不得不施行“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政策。后清廷在史实记载中,将罪责嫁祸于二百多年前已作古的张献忠,成为替罪羊,因此,张献忠屠城的罪名流传至今。

麻城市16个传统村落(探访麻城古孝感乡都侧记)(7)

据《孝感乡社区志》记载,明末清初的入口大迁徙,应该是先将麻城土著人迁徙后,再大批江西移民涌入麻城,而江西移民多来自于上饶、鄱阳、新余等地,江西移民统称瓦屑坝。清中晚期入川的移民除指令性以外,也有很多是受天府之国的引力和其先祖在川成功立足而自愿投奔亲友的。经考证,入川途径分陆路和水路两种,其水路入川路线为麻城--武昌--宜昌--重庆--成都,全程五千六百六十里。而陆路则经麻城--黄安--黄陂--孝感县--德安府--随州--襄阳--巴东入川,全程三千五百里。

之所以陆路移民路线舍近求远,是因为当时官府也是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设定的,类似现在的兵站,便于交接、食宿、管理,以防止移民逃跑、溜号、掉队等意外发生,保证移民安全送达。

除从孝感乡直接移民入川外,也有部分是从湖南或其他地区入川的,尽管湖南本属湖广范筹,但这些移民多自称是从麻城填川,究其原因,他们不仅可能享受麻城移民的优惠政策,同时还可避免背上流窜罪名,故此多众口一词,从麻城填川。

孝感乡也称为孝感乡都,乡都的旧址在现在的沈家庄,传说中的“洗脚河”“磨子场”“七里岗”等古地名也都真实存在。刘书记(刘明西)的住宅就是孝感乡都的中心点。刘书记告诉我们,沈家庄不仅仅是明末义军领袖张献忠的兵营驻地,它还是明清时期麻城县政府的驻地,因此,古孝感乡叫孝感乡都也就不足为怪。刘书记说,孝感乡都的牌坊和古碑遗址距他家只有半里路。

麻城市16个传统村落(探访麻城古孝感乡都侧记)(8)

麻城市16个传统村落(探访麻城古孝感乡都侧记)(9)

麻城市16个传统村落(探访麻城古孝感乡都侧记)(10)

当我们问起是否知道席姓的情况时,他肯定的说,有,但大多都迁走了,留下土著的席家人不多,有家谱。他当即查找资料,终未能如愿。随后,给我们讲起了有关席家人的往事。

他说,他的先祖世代都是在孝感乡烧火的,至今他的网名为“我在孝感乡烧火”,听他爷爷说,乡民留下土著的,多是老实厚道,表现好的。移民一茬又一茬、南来北往,初来乍到,吃住都需要很多人服务,和他先祖搭手的就是一户席姓,与他祖上也是世交。

刘书记的故事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之火,顿时兴奋起来。终因天色已晚,还要赶路,只得告辞。他骑着摩托车,引领我们来到一个小山丘上写有《孝感乡都》的牌坊下,牌坊后面树立着一座高大的古碑,碑上雕刻着由明末清初举人邹知新写的《都碑记》,这也是古孝感乡都遗址的铁证,刘书记说,这块碑是复制品,真碑现存在麻城博物馆。

合影留念后,刘书记将我们送上麻城至孝感乡的城市专用道,在夕阳的余晖下,我们结束了既古老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孝感乡都之行,驱车赶往大别山腹地的另一支席家人聚居地——红安县七里坪镇。

返回随州后的第二天,刘书记发微信说已找到了麻城土著席家人的资料,这让我喜出望外。据二零一五年《麻城五十年》资料统计,麻城现有席姓六十一人,分别住在龟山乡新屋湾村倒席龙和盐田河镇蕙兰山村席家榜。

盐田河镇,总感到有些牵挂,似曾相识,不知是否纯属巧合,集居在红安七里坪的席家,住居地也叫盐店河村。这个古老的行政自然村,不仅是前国防部长秦基伟将军的故里,同时也是席家唯一的开国将军席舒民的祖籍地。这里不仅有湖北唯一保存完好的席家祠堂,而现任盐店河村的支书兼主任也是由一个叫席建新的宗亲担任。

我又把此事转告孝感乡的刘书记,他答复说麻城史上曾被黄安(今红安)管辖,古孝感乡都辖区范围较广,七里坪距孝感乡只有几十公里,也曾是古孝感乡的一部分。我时常在想,那七里坪席氏是否就是孝感乡的土著?或麻城盐田河与红安的盐店河又是否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呢?

麻城市16个传统村落(探访麻城古孝感乡都侧记)(1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