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斯讲述了女性的什么特征(米洛斯的维纳斯立足现实题材)
维纳斯讲述了女性的什么特征(米洛斯的维纳斯立足现实题材)三个人留在了那片自由之地,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王子战败归来不见妻儿,得知真相后踏上了寻妻的道路,最终找到了长出了双手的妻子和已经长大的儿子,女孩斩断了恶魔的耳目,恶魔最终妥协。对父亲失望的女儿只身离开,落入河床中被河神所救,河神指引她遇到了王子,两个人暗生情愫,喜结良缘,王子送给女孩一双纯金打造的手,却因为战争不得不离开已经怀孕的女孩。女孩在园丁的陪伴下诞下小男孩,却在与王子的书信来往中被魔鬼从中作梗,园丁以为王子要伤害她们母女,便放他们逃生。女孩带着孩子又在河神的帮助下找到了一片净土,自己开垦种地,将儿子抚养长大。
2016年5月12日,一部改编自格林童话的电影《米洛斯的维纳斯》在法国戛纳电影节首映,并于2016年12月14日在法国正式上映,而这部电影的名称和主角,都与陈列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中的断臂维纳斯的雕塑形象不谋而合。
《米洛斯的维纳斯》又名《无手的少女》,是由塞巴斯蒂安·劳丹巴彻执导并编剧,阿奈丝·德穆斯捷、杰瑞米·埃尔卡伊姆、奥利维雅·布洛什等配音的一部类似于中国水墨画的画风,用大写意的水彩画风讲述了一个奇异的童话故事。
该电影不仅被选为2016年戛纳电影节独立电影传播协会开幕影片,还获得了26届安锡国际动画节长篇动画评审特别奖、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特别奖单元以及第42届法国恺撒奖最佳动画片奖的提名。
电影讲述了磨坊主父亲迫于生活压力,向魔鬼出卖了自己的女儿,魔鬼却因为女孩的纯洁无从下手,最终命令父亲斩断了她的双手,却依然无法伤害她。
对父亲失望的女儿只身离开,落入河床中被河神所救,河神指引她遇到了王子,两个人暗生情愫,喜结良缘,王子送给女孩一双纯金打造的手,却因为战争不得不离开已经怀孕的女孩。
女孩在园丁的陪伴下诞下小男孩,却在与王子的书信来往中被魔鬼从中作梗,园丁以为王子要伤害她们母女,便放他们逃生。
女孩带着孩子又在河神的帮助下找到了一片净土,自己开垦种地,将儿子抚养长大。
王子战败归来不见妻儿,得知真相后踏上了寻妻的道路,最终找到了长出了双手的妻子和已经长大的儿子,女孩斩断了恶魔的耳目,恶魔最终妥协。
三个人留在了那片自由之地,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在电影中女孩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映射在当代女性身上的一生。
这短短的几十年,每个女性都要扮演很多角色:作为女儿,要时刻为父母着想,不得违背父命的女孩让父亲斩断了自己的双手;作为妻子,要承受男人为更高的使命而战的身份,纵使没有双手,也要独自承担起养儿育女的重担;作为母亲,要生养,要哺乳,要忍受孩子日夜的啼哭和吵闹,要抚养孩子成人;只有作为自己,她才是真正自由的。
故事的主题是关于女性的自我救赎和独立意识的觉醒,虽然电影改编自19世纪初的《格林童话》,但其主题和人设反映的则是21世纪社会的主流意识。
影片的叙事结构其实很简单,以独立的时间主线为主要线索,按照顺序铺开脉络,纹理清晰,简明易懂。
文章的结构整体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与父亲的诀别,第二段是与王子的相遇和分离,第三段是与王子的重逢。
第一段:
随着河流的蜿蜒和吱呀作响的风车转动,电影缓缓拉开了序幕,磨坊主父亲和母亲迎来了新的生命。
父亲在森林中伐木,遇见了一只野猪,正要捕杀野猪时,突然出现了一个魔鬼,魔鬼对父亲说,你用你磨坊后面的一切来和我做交换,可保你衣食无忧。
父亲欣然答应,回到家后,母亲却告诉父亲,磨坊后面的苹果树上,还站着他们的女儿。
得到财富的父亲欣喜不已,为女儿打造了一座纯金制作的房间,金碧辉煌,而女儿却说自己和苹果树紧密相连,不愿意住进父亲的房间。
魔鬼想来带走磨坊主的女儿,却因为女孩儿太过纯洁而无法下手。
魔鬼愤怒了,要求父亲不许她洗澡,直到她变得肮脏不堪。
在尝到了富有生活的甜头之后,父亲答应了魔鬼的要求,用两只凶狠的狼狗将女孩儿困在了苹果树之上。
几天后,魔鬼又来了,想要父亲砍掉女儿纯洁的双手,父亲麻木地问魔鬼,我的妻子已经被狼狗咬死了,你还要怎么样?
魔鬼回答道:“既求富贵,何以安生。”
父亲狠狠心,真地砍掉了女儿的双手。
魔鬼却只取走了她的眼泪。
女儿看着父亲说:全世界的金子也不能让你成为贵人,我伸出双手是希望您能够握住它,保护好它。
我的双脚不需要任何金子,他只想要行走,走到天边,远离于你。
女儿转身离开,只留下独自哭泣的父亲,旁边是女孩儿流了一地的血。
第二段:
女孩儿为了寻找新生的希望,独自穿越进了黑暗的森林,落入了湍急的河流,却被河神救起,河神指引她走向了王子的宫殿。
王子和女孩儿一见倾心,为她打造了一双精纯却冰冷的纯金制成的双手。
这双手如此精良,却无法攀爬树木,看远方的风景,也无法抚摸王子的脸庞,更无法在她想要阻止王子离开时推开那扇紧锁的窗。
两个人很快结婚生子,王子却在女孩儿怀孕后即将奔赴沙场征战,这一去就是很多年。
女孩儿诞下了男婴,此时的她身边拥有世间最好的一切,却唯独没有爱人的陪伴。
园丁给战争中的王子寄去了喜讯,却被魔鬼将男孩儿篡改成了怪物,将自己的妻子描述成了巫婆,男主回信到并不介意,他依然愿意接纳她们母子,回信又被恶魔篡改成了要园丁杀掉孩子和他的母亲。
善良的园丁对公主有着爱慕之心,不忍心伤害他们,于是放走了母子二人,让他们寻找新生之路。
第三段:
没有双手的女孩儿带着孩子再次踏上了未知的颠簸之途。
在河边,女孩儿甩掉了累赘的金手,在河神的指引下,找到了一片自由的净土。
在这片净土上,终于听到了她久违的笑声,感受到了她久违的放松。
为了谋生,女孩儿打开了园丁赠与她的种子,用留血的双臂开垦,用嘴唇衔着一粒粒种子播种,日复一日地施肥浇水,那每一粒种子都有她的汗水和血水。
王子战败归来,从园丁口中得知了一切,于是决定找寻自己的妻儿。
王子一路奔波,走过了女孩儿曾经走过的路,目睹了女孩儿曾经经历的一切,和受过的苦难,也看到了她因愧疚而在金绳子上上吊的父亲。
影片的最后,女孩儿重新长出了自己的双手,用那双曾经砍断自己双手的斧子终结了魔鬼的诱惑和荼毒。
魔鬼对他说他无法伤害她,只能放任她做她想做的事。
此时,王子才真正了解了自己的爱人,于是与她一同留在了这片世外桃源之地,奔赴更自由的远方。
三个部分的故事相互独立,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女孩儿单独拿出来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角色, 第一个故事中她是在父母保护下成长的活泼少女,第二个故事中她是被王子收留的青涩少妇,第三个故事中的她成为了一个孩子的母亲,虽然孩子为她带来了新的压力和负担,但她因此而更加强大,因为她终于不需要再依附于任何人,而是成为了自己身后最坚实的靠山。
导演用极具发展性的眼光一步步塑造女孩儿独立觉醒的女性意识,他着重表达的是,在经历了抛弃和背叛之后,女孩儿依然不曾放弃生的希望,而是干脆利落地甩掉过去,重新寻找找新的生机,而这,恰好是我们最需要的勇气。
这部全片72分钟的电影本身的影片风格极具实验性,均由其导演塞巴斯蒂安.劳登巴赫独自手绘而成。
塞巴斯蒂安是个有着诗人自由、浪漫灵魂的艺术家,据他所说,他一边画画,一边听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
在一次访谈中,塞巴斯蒂安提到:“我在创作期间是一种精神恍惚的状态。并且作品创作中,没有做过任何线拍,仅在创作初期,拍摄了一套连贯镜头来看画面风格自己是否喜欢。”
导演利用的制作方式叫做“cryptokinographie”,通过利用限制条件来制作动画,模拟出一种动画的形态。电影本身拥有完整而饱满的关键帧,但在许多部分的中间连接帧却是空白的,甚至有些画面是完全空白的。比如说你看到了少女在舞蹈,但当画面按下暂停键时,画面中是没有任关于少女的线条的。
这种制作方式更关注的,其实是动态的本质。它在商业性动画电影创作中极为少见,在影院动画长篇的背后,都有庞大且分工明确的制作团队。
美国皮克斯工作室推出的《寻梦环游记》中,导演李·昂克里奇说:长达几年的创作周期中,片子每天都在修改和完善,一直改到最后展映。“相较于传统理性的好莱坞大片而言,《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在灵感和冲动下,完成的实验性创作。
“我喜欢这种限制性的方式。我会为观众留白,即便里面有很多空白处,但它的内容是丰富的,不是空洞的,这样一来观众能够有一个跟电影对话的空间,自行填满这份空白之处。它本来就是个童话故事,最大的优势就是观众们拥有着自由的想象空间。我不喜欢把任何个人倾向带到我的电影里,像是在解释着什么一样。”
而这种制作方式,恰好是对女孩儿独立意识觉醒的最佳阐释方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女孩儿翩跹的舞姿和柔美灵动的身影充分诠释了女性内在的坚强和外在的柔美,通过动与静的巧妙结合完整表现女孩儿坚韧的性格和逐渐独立的心路历程。
虽然是根据格林童话改编而成,影片却弥漫着浓浓的东方动画的风情,兼具优雅和粗犷,想象力和敬畏心。
作为水墨动画电影,本片的画面主要靠线条和色彩支撑,饱和度非常高,大胆的用色形成强烈的视觉感。
以红黄蓝绿为主色,分别利用色调和颜色的深浅做了不同程度的处理,通过大片的色调和粗细线条的交织将惊悚的画面做了和谐,放大了抽象的画面,精准地突出了画面的要点。
大块的色彩渲染渲染了整部电影的气氛,拿捏着观众的情绪。
多用红黄蓝绿四种主色,分别利用色调和颜色的深浅做了不同的处理。
在父亲毫不犹豫地接下了魔鬼的毒药,与魔鬼做了赌约和交易后,整个画面倏尔变成了血红色。
用绿色代表希望、轻松和惬意的生活以及自然的美好,美丽的风景、河神和婴儿都是绿色。
用黑色、深紫色和褐色代表困境、迷茫和曲折,女儿在第一次离家后,失去了双手的她在乱林和湍急的河流中毫无方向、跌跌撞撞地走着,前方的路毫无方向。
用金色代表诱惑。耀眼的金色无比诱人,却又充满邪恶, 父亲上吊时,用的也是金色,那正是导致悲剧的罪恶之源。
用红色代表悲剧、疼痛和不安。每当不安的事情发生时,就会用红色来调动观众紧张的情绪。
在在人物色彩形象的刻画上,导演也下了细致的心思。
整部电影中,女孩儿线条主色皆为紫色,紫色象征着她那颗纯洁而高贵的心。
而在父亲受魔鬼蛊惑,想要砍掉她的双手时,女孩儿变成了墨绿色,那是她第一次独立意识的觉醒,既是积攒的失望和悲伤,也是对旧的自我的告别。
在女孩儿与王子相爱,生下儿子后,女孩儿变成了深紫色,华丽而沉重,那是她无处倾诉的想念和难过。
而在女孩儿在看到自己种下的种子结出幼苗时,则变成了鲜明的亮紫色,那生动的线条无时无刻不再释放着她的单纯和快乐。
直到最后一刻与王子相对而视,她的紫色中和了王子的暗红色,变成了富有生命力和希望的橙色,她温柔地对王子说:“我早已不是从前那个我了。”
除了在配色上的格外用心,在配音上,导演也做到了完全还原真实感。
鸟鸣声、流水声、呼吸声、呻吟声、风吹过丛林的呼啸声,风车转动的吱呀声……每一处都细致到了极点。
这水墨画的极简主义,线条描绘的人物轮廓和低沉的喘息声相对应,画面中大量的留白和空间,让整个故事灵动而充满韵味,独立的画风,具有想象力的表达,画派风格的独特都在提醒着观众它的新颖和艺术性。
隐喻的手法来表现意向,能使得其具有更加丰富的美学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树:
整部影片在不同阶段出现了三棵树,少女家中磨坊后的苹果树,王子宫殿花园的梨树,以及女子隐居院落的果树。树的形象丰富了画面的构图,增强了意境,也暗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少女的依靠。
大树的形象伟岸和高大,给人以踏实的安抚感,因此影片中的树皆作为女孩儿心灵的依靠。第一棵树是来自父亲的依靠,却被父亲当作禁锢自己的囚牢,第二棵树是来自王子的依靠,却在王子外出征战后无法攀爬,第三棵树是来自自己的自由,她终于可以重新登顶,看到那远处美丽的风景。
双手:
象征着女孩儿心理上的创伤,原本对父亲充满期待,希望得到父亲的保护,却不想最终还是被伤害。女孩儿的手一直没有长出来新的,是因为她内心深处的伤迟迟无法愈合,而当她真正体会到自由的快乐后,慢慢地展会了自我和快乐,原本炽烈的伤口也在自我疗愈下逐渐变得完整。
河神:
影片中,河神总在女孩儿绝望之际出现,救她于困苦之中,为她指引方向。
而在隐喻的层面,河神象征着柔韧而坚强的女性自我意识,在第一次觉醒后,她遇到了爱,在第二次觉醒后,她找回了自我。
金子:
在遇到魔鬼之前,父亲一直是一个安守本分的磨坊主,而在享受过物欲之后,父亲却成了金子的傀儡,为了金子出卖了女儿,害死了妻子,最终也终结了自己的一生。金子代表着物欲,代表着人性最岌岌可危的一面。
斧头:
斧头是伤害女孩儿的凶器,也是女孩儿对抗恶魔的武器。王子一路辗转,就是为了jia能够斧头带到女孩儿身边,只有战胜魔鬼,她才能真正地自由。因此斧头其实象征着勇气和力量,是自由带给他的勇气,是爱人带来的力量,当她试图反抗时,她被父权夺取的双手和自主性,都重新回到了她身上。
魔鬼:
影片中,魔鬼变幻无穷,可以变成多种面孔和角色,唯独声音无法改变,他变幻无穷,却最终无法掩饰自己罪恶的本质。他是不为人知的诱惑和阴暗,无时无刻不再用眼线窥探着人性的脆弱和不堪。
野猪:野猪是整部电影出现频率最高的配角,一言不发却极具影响力,每当野猪出现,魔鬼势必会登场,它是诱惑的触角,试探着人心的正义和邪恶。
为人女时,她是财富和生活的牺牲品,
为人妻时,她是家庭和爱情的牺牲品。
为人母时,她是母爱和幼子的牺牲品。
为自己时,她才真正摆脱成为牺牲品的命运,成为了命运的主宰者。
影片中,感动河神的正是女孩儿对生的渴望,即使一个人坠入湍流,一个人穿越丛林,一个人抚养孩子长大, 一个人承担生活之苦,但她从来都没有放弃,也没有在原地留恋不止。
她内心怀揣着爱,却又充满与过去告别和迎接新生活的勇气。
在父亲斩断了她的双手后,在得知昔日的爱人要伤害她和孩子后,纵然不舍,但她都能头也不回地离开,这与挚爱和依赖告别的勇气,造就了她前行的动力和性格的坚韧,让她无坚可摧。
立足当下,更多的女性开始脱离家庭和男权社会的束缚,打破了性别的不平衡,开始依靠自己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普遍提升社会地位,《米洛斯的维纳斯》就社会意识方面而言,是具有一定根基的。
现代社会,关于女权的话题不断成为众矢之的,女性的弱势和无力被有心人无限放大,但更多的女性开始用行动证明社会关系和机遇的平等,也有更多的女性从经济、物质、能力乃至精神上实现了更高层次的独立,这成长过程,一如影片中的女孩儿,充满辛酸、眼泪和汗水,但前进的步伐,从来都没有停滞。
自由我们有了,但只有当某一天我们可以不再着重谈论女权时,才真正实现了平等。
被称为“女权喷火器”的一位学者在一次访谈时被问及“自由女性、自由男性”指的是什么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指的是,两个性别都有权利定义自己。我们这个时代里男性遭到过多的责备,我想除去女权主义中的男性批判,我想让女性明白。男性也有定义其自身身份的权利,“
”我的意思是,生活具有两面性,在英美国家中,人们已经转而将工作看多定义身份的标签,过去,男性和女性的世界是分开的,现在已经截然不同,我说的是,女人们,别再为了你的不幸福而责怪男人,就是带过去了,旧时代里,女性负责照顾老人孩子,洗衣做饭,女性聚集在一些做这些事,上千万年以来都是如此。每时每刻,每个女性都应当承担自己的个人责任,你有责任告诉身边的所有人,什么是你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你不会容忍的,被再去寻找大家长似的人物,期待他们把你从困苦中解救出来,生活本来就是困难的。”
在谈及女权时,总会有人将它过度解读为女性的强势和对男权的压迫,更多的女性在追求女权的过程中,刻意去强调男性标准,把男性的顺从和维诺当成是女权的表现。其实这种观念已经是有失偏颇了。
在美剧《紧急呼救》中,亨因为在业务中遭遇了女性最常见的潜规则而转行,偶然加入了911紧急救援的队伍,最初,作为新入队的唯一一个女性,受尽了队长的屈辱和打压,她一直被当作”拖后腿的“一份子,从来没有正式出任务的机会。
她无法口头去和一群高大强壮的男人谈论女权和社会平等,她能做的只有蓄势待发,等待时机,直到真的有人看到她的存在和价值,她用自己的行动和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平等,
女性独立所追求的本该是言论自由、精神自由和三观的独立性,是因此而应得的尊重,我们未必非要刻意地去强调权力和义务的平等性,也不是口头上呼风唤雨的权利和命令,而是可以面对平衡的压力、同等的机会和自然的眼光。
我们能做的,就是:“Step up and step up the plate。”
断臂维纳斯的残缺美吸引了世人的围观和复刻,而女孩儿残缺的美造成了独立的人生和精神的自由。
从依附父亲的女儿,到依附爱人的妻子,女孩儿无力改变现实的走向,但成长和自我意识的剧性,让她拜托了依附感和脆弱,成为了命运真正的主宰者。
只有作为自己,成为一个不依附任何人的独立个体,才能更好地诠释其他的身份。
当她的内心再也不畏惧被抛弃,就连命运都为她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