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岁的男孩对妈妈大吼(2岁男孩愤怒咆哮)
8 岁的男孩对妈妈大吼(2岁男孩愤怒咆哮)作为父母,再忙再累,有三句话也别“忘记”跟孩子说。不,其实,孩子的愤怒和哭泣代表着:他是多么在意父母的关爱和重视。孩子点了点头:“啊呀!天哪!” 孩子愤怒的表情、委屈的神情、夸张的动作,只是因为他的妈妈出门的时候,忘,记,和,他,吻,别!可能有些人对此一笑了事:小孩子,一点点小事就生气,有什么呢?
01
近日,一名美国的2岁小男孩亚历山大因在镜头前愤怒“咆哮”的视频走红。
在视频中,孩子试图向父亲解释他的愤怒。
父亲笑着表示理解:“什么?你想亲亲她,她却直接去上班了?”
孩子点了点头:“啊呀!天哪!”
孩子愤怒的表情、委屈的神情、夸张的动作,只是因为他的妈妈出门的时候,忘,记,和,他,吻,别!
可能有些人对此一笑了事:小孩子,一点点小事就生气,有什么呢?
不,其实,孩子的愤怒和哭泣代表着:他是多么在意父母的关爱和重视。
作为父母,再忙再累,有三句话也别“忘记”跟孩子说。
02
第一句:别忘记和孩子说“再见”。
视频里的那个小男孩之所以咆哮,是因为妈妈没有和他告别就去上班了,令他感到不安和不开心。
对孩子来说,妈妈在,才安心,因此,我们在离开之前,要和孩子认真说“再见”,告诉孩子,妈妈去了哪儿,什么时候回来。
有这么一则暖心的新闻:
列车长薛峰因工作原因,很少能够陪伴家人。但从儿子壮壮识字的时候起,薛峰就用写信的方式与孩子告别。
2年多的时间,妈妈一共写了21张请假条。这21张请假条,是妈妈和孩子的21次告别,也是21次再见。这些充满坦诚与温情的请假条,让孩子觉得妈妈一直都在他的心里。
慢慢的,孩子长大了,他开始理解了妈妈,他说:上班我觉得也是一个很大的事情。
妈妈的告别,带给孩子的是足够的安全感。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指出:安全感并不是天生的,安全感建立在孩子幼年时期。
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稳定,性格平和不失坚定,遇到事情主动解决,不抗拒社交。而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则来自于妈妈的陪伴。
因此,不要忘记和孩子说“再见”,要告诉孩子:妈妈一直都在,从未走远。
03
第二句:别忘记对孩子说“爱”。
心理学者米尔有一个“储爱槽”的说法:
储爱槽里储存着每个人的爱,里面存有多少爱,你才能给予别人多少爱。倘若槽里本就空空如也,爱的给予便无从谈起。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的从父母那里获得爱,来填充自己的储爱槽。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过程,是他们从父母那里获得爱、感受爱的过程,也是一个蓄满自身储爱槽的过程。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吝于给孩子说“我爱你”。
香港影星秦沛的女儿姜丽文,从小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但她同样是被爸爸用爱喂大的。
姜丽文小的时候,家里生活不富裕,为了省钱,秦沛就经常给她做炸酱面。
那一碗看似普通的炸酱面,在孩子的眼里,“是很重要的一样东西,它就是像是家里的一个亲情符号。”
伴着爸爸的爱长大的姜丽文非常爱笑,有简单小确幸的知足感。
还有一个男孩,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
他从小就怀揣着动画梦想。他的父母虽然不懂动画,但是,他们选择给予儿子最大的支持和最深厚的爱。
而这个被父母深爱的孩子,就是今年夏天刷爆荧屏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作者:饺子。
爱孩子,就要大声说出来,让孩子切实的感受得到。
因此,不要忘记对孩子说爱他,要告诉孩子:妈妈永远爱你,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04
第三句:别忘记对孩子说“对不起”。
爸爸妈妈也是普通人,也会在孩子面前犯错误。
犯了错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不要吝于承认错误。
就像美国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的: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习惯。
曾经有一次,胡可和安吉约定好接他放学。但却因带小鱼儿体检而耽误了时间。
见到妈妈来了,安吉没有第一时间跑过去叫妈妈,胡可理解儿子的心情,她主动解释了迟到的原因,真诚的跟安吉道歉。
听到来自妈妈的真挚道歉,安吉原谅了妈妈。
杨澜也曾经提到:有一次自己和先生吵架。当时他们都很生气,忘记了孩子在现场。
平静下来之后,杨澜意识到这样对孩子的伤害会很深,于是,他们主动对孩子道歉:爸爸妈妈刚才做了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我们在你面前争吵,而且还用了许多不雅的话,真对不起,请你原谅我们。
一句对不起,让孩子消除了心里的阴影。
父母向孩子道歉,是把威严转化为温情,在亲子之间建立起了如朋友一样的纽带,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勇于和孩子说“对不起”,是父母对孩子深沉、长远的爱。
05
曾经看过一个很暖心的公益广告:
妈妈因为忙于家务,忽视了孩子的感受。没有了妈妈的陪伴,孩子很孤单。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主动帮妈妈做起了家务。
妈妈发现他不见了,就四处找他,问:你上哪儿去了?
孩子说:我希望你可以来看我的演出,所以我一直帮你节省时间。
当站在舞台上的孩子,看着台下闪着泪光的妈妈,是那么的开心。
父母的及时回应,就是对孩子的情感重视,会让他们安心和放心,会觉得自己被父母看见和重视。于是,孩子的内心会是满足、踏实的。
真正的爱,就是让孩子被看见、被尊重、被呵护。
撰稿:夏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