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明竹艺村创新创业(走进道明镇竹艺村)
道明竹艺村创新创业(走进道明镇竹艺村)2014年,“道明竹编”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何破解林盘逐渐消失、竹编传承渐趋没落的窘境?如何保护、传承、壮大已经延续两千多年的竹编产业?村里虽然算不上脏乱差,但也颇为落后,当地曾经兴盛一时的“道明竹编”也面临断绝。——其路漫漫 其心弥坚初进竹艺村,曲径通幽处,一座座古朴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屋前有菜畦二三,屋后丛竹掩映,人们或聚在一起编花篮,或在自己的竹编工艺品展销点位悠闲地绣花,整洁干净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然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龙黄村9组、11组、13组村民依竹而居的川西林盘聚落,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留守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可以称得上是“空壳村”。
竹里俯瞰图
继党的十九大擂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鼓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近年来,各地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铺开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图景,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争先涌现。
1月16日,记者走进“网红村”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探寻它华丽蜕变背后的故事。
“变脸”艺术
——其路漫漫 其心弥坚
初进竹艺村,曲径通幽处,一座座古朴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屋前有菜畦二三,屋后丛竹掩映,人们或聚在一起编花篮,或在自己的竹编工艺品展销点位悠闲地绣花,整洁干净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然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龙黄村9组、11组、13组村民依竹而居的川西林盘聚落,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留守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可以称得上是“空壳村”。
村里虽然算不上脏乱差,但也颇为落后,当地曾经兴盛一时的“道明竹编”也面临断绝。
2014年,“道明竹编”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何破解林盘逐渐消失、竹编传承渐趋没落的窘境?如何保护、传承、壮大已经延续两千多年的竹编产业?
道明人开启了一场“头脑风暴”。
“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我们萌生了突出非遗文化和川西林盘打造竹艺村的想法。”道明镇党委委员、竹艺新村党支部书记方科告诉记者。
想法有了,新成立的竹艺新村党支部并没有一开始就上项目,而是发动群众中的积极分子通过长达一年多的走访,收集意见和建议,反复推敲制定实施方案,并召开村民大会发动村民积极参与。
由于前期缺乏资金,竹艺村最终决定自主实施一期28户的农房风貌改造。“一期自主改造我们只花了很少一部分钱,很多都是老百姓自筹自建的,包括前期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用到谁家田、谁家林地等,都没有赔付过一分钱,这是我们摸清群众需求带来的好处,他们打心底明白,我们搞建设是为了他们好。”方科说。
贺莉是竹艺村工作站工作人员,她刚调来竹艺村的时候,竹艺村第一批点位还在打造当中,随之而来的社区治理成了首要问题。
“传统农村房屋的状态都是房屋外面堆满柴火,内部乱七八糟,我们就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帮扶治理,尤其是对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村民或者有特殊情况的家庭,大到车子怎么停,小到被子怎么叠,我们都一一示范。”贺莉说,“同时我们还成立了竹艺村管委会和竹里创新社区发展促进会,实现村民自决自治和专业公司、原住民代表、商家联盟、人才联盟、集体经济组织五位共建共治,助推竹艺村全面振兴。”
如今的竹艺村已经大变样,欣欣向荣的乡村田园小城市正初具雏形,规划改造还在进行当中,路很漫长,但竹艺村的人们都充满了信心,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村里改造后,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提升,村民可以加入合作社,就在村里工作,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来了,村里越来越有人气了。即便不回来,闲置的房屋也能通过租赁赚钱。”老村民胥念勇说。
游客在丁知竹竹编创意馆参观竹编鱼缸
其乐融融
——诗与远方在田园
竹艺村因“文化”得名,自然要靠“文化”发力,文化是竹艺村的灵魂。
为充分彰显独特的文化基因,除大力发展竹编产业外,村上以竹编产业为平台,吸引其它文创产业,如三径书院、遵生小院、来去酒馆、见外美术馆等,实现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非遗文化 文创基地 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竹编产业和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引进新的产业,就会有新的村民。成为竹艺村的新村民要先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能为竹艺村带来什么?二是能带领竹艺村村民干点什么?
“让新村民带动老村民融合发展,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促使建成其乐融融而又生机勃勃的诗与远方的田园才是竹艺村发展的最终目的。”在方科眼里,“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人的振兴,只有人的广泛参与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振兴。”
冯玮是竹艺村目前7位新村民中的一位,她的“遵生小院”是一家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中的生活美学,传播健康有趣生活方式”的民俗手工生活体验馆。
“‘遵生’二字源于中国古代养生集大成的著作《遵生八笺》,书里从八个方面记录了古人合于道法又富具诗意美感的生活方式,我取名‘遵生小院’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以不同的形式将经典中的生活美学重新呈现出来。”冯玮说。
遵生小院
冯玮将一些传统手工艺重新拾起,如年画、糖人儿、香包等等,她不仅自己做,还带领村民一起做。
村里已经年过八旬的吴婆婆在遵生小院学会做香包后,一个月能挣三千多块,“年纪大了,做不了竹编了,没想到除了竹编以外,还有自己能做的事情。”这极大地鼓励了吴婆婆的积极性,她主动要求在家里开设一个小作坊,之后只要是村里的活动,吴婆婆都会主动参与。
而“三径书院”的创办初衷,则是其创办人青年诗人马嘶送给刚出生的孩子的童年礼物,他希望孩子成长的记忆能够在田园中,在书院里。
“书院以‘耕读传家’为理念,秉承苏东坡《三槐堂铭》中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思想,传播‘立德、立功、立言’的家风文化和社会文明。”马嘶说。
三径书院有公共和开放的阅读空间提供给村民,书院里的书村民可以免费借阅,同时,书院会不定期举办道德讲堂、村民学堂、放翁讲堂、三径公益课等各类主题公益讲座,涉及地方文化、文学艺术、亲子教育等方面,给竹艺村带去文化互动和交流。
“2018年7月底的一个周末下午,大暑天,书院里里外外都坐满了人,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小学生,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一本书,像个图书馆。”这是让马嘶颇有感触的一个场景,“我感受到了做书院的价值所在,这也就是我一直想引导的新的生活方式,书院既是大众的文化休闲空间,也是我的精神空间。”
此外,竹艺村通过乡情见面会、腊八粥会等林盘小活动,搭建起新乡贤、新引进的人才与原住民交流沟通的平台,促进林盘内原住民对乡村的建设、林盘的发展有新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素养。
竹艺村还会定期在周末举办特殊课堂,由青年志愿者辅导留守儿童的作业,也会组织一些手工体验课堂,让非遗文化能够深植孩子们心中。
同时,竹艺村还着力培养孩子们成为小小导游、小小演员和小小解说家,挖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村里的小朋友对记者说:“我喜欢现在的村子,现在的人也多了,而且新老师(小朋友对新村民的称呼)也特别好。”
竹编工艺品展销点位
百村百态
——可以生长的村庄
竹艺村之所以成为“网红村”,最先要归功于“竹里∞建筑”。
“竹里”是竹艺村邀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量身设计的文化创意展示中心,其名取自陆游任蜀州(今崇州)通判时造访道明的白塔禅院写下的《太平时·竹里房栊一径深》中的词句:“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其形“无限(∞)形”是建筑对时间、空间、环境的回应,内与外、竹与瓦、新与旧的关系被概括在“大象无形”的屋顶之下,是“竹里”的精神内涵与形式外延。
说到“竹里”对村民的意义所在,方科说:“乡村酒店应该怎么做,民宿应该怎么做,蓝图和规划村民不懂,村民也不知道该如何提档升级,那我们就打造一个乡村精品酒店,让他们有一个直观而清晰的认识,给他们树立追赶的目标,为竹艺村的不断成长打下基础。”
目前的竹艺村已经划分了“野奢酒店·禅院食府”区、民俗民宿区、竹艺工坊区、大地艺术区,新建共享生活第五空间、国际工作营地,建成道明竹编创客基地、竹艺工坊、丁知竹非物质文化演习所等。
同时,竹艺村自治、法治、德治的社区治理模式已经逐步形成。
但是竹艺村并不会止步于此,竹艺村只是道明镇乡村振兴的一个引爆点,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竹艺村会不断扩面,它是一个可以生长的村庄。”
竹艺村从最开始的28户发展到现在的86户,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将辐射周边白头镇、王场镇、济协乡、公议乡等地,带动周边群众大力发展林盘经济。
“我们做的是可持续的控制性规划。”道明镇政府经发办主任刘启龙说,“从国内外小镇的发展方式中寻找适合川西林盘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的发展模式,因此,从规划上,我们就从可以生长的村庄这个概念上来推衍,契合本地林盘发展实际,先规后建,在保留原来建筑形态和体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促进林盘内自然形态往更高层次迈进,达到让乡村向田园小城市成长,这是我们开发和发展的立足点。自然形态的生长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业态的生长,我们要通过规划管理的引导,改变原来零散、粗放的经济形态,由小做大,再形成有规模的非遗集市,到最后打造竹艺村农商文旅体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经济新形态。”
之后的竹艺村可能会是两三个村,也有可能会发展成两三个镇,竹艺村会越来越大,范围也会越来越广。
“这个扩面,不是简单地强行纳入旁边的林盘,每个林盘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同的林盘适合的发展模式不同,我们将用绿道串联起可以发展的林盘,我们的目标是融入崇州全域旅游。”方科说。
竹艺村在提升自身品质并进行扩面的过程中,不同林盘的资源、产业、交通、区位优势采取的模式不同,群众参与的方式就有可能不同,更多的林盘模式,更多的产业,更多的资源,都将成为竹艺村的一部分,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部分,参与到其中的群众会越来越多,共享乡村振兴的成果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百村百态都是乡村振兴。”方科说,“除此之外,我理解的乡村振兴还要追求思想境界的振兴。除了生产生活的直观的改变外,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让他们生活在中国的乡村就能跻身世界的前沿,在乡村就能看见和感受外面的世界,也让下一代的起跑线更高。”
林间路
本报记者 赵青 实习记者 李尚维
原标题:《走进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探秘——“网红村”是怎样炼成的》
文明岛,你的岛!
微信搜索“文明岛”公众号
你要的好,我都能给你!
-End-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阅读
(点击蓝字可直接跳转到文章)
人间不值得,但你值得
你的言行,藏着你灵魂的模样
真正的高手:或许走得很慢,但从不后退
讲究,你就赢了
真正的成熟,是做个简单的人
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就算现实冰冷,也要心有微光
如果喜欢,请君点赞
若以为是,转走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