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姐的美好明天(杨姐真的好想你)
杨姐的美好明天(杨姐真的好想你)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我们都先后离开了那个单位,各奔东西。可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很想念杨姐,不知她此时身在何处,日子过得还好吗?那个与我同姓的当家子(她丈夫),这些年是否善待了贤惠善良的杨姐?深深的牵挂飘在脑海,淡淡的相思留在心头。婚后很长时间,我问杨姐:“你这个大立柜怎么还不拉走啊?”杨姐告诉我,她现在不准备拉回去了,因为还不知道在哪里安家,妹妹已经十八岁了,也有人上门提亲,留给妹妹做嫁妆吧。那时一个立柜120元,当时杨姐的工资只有二十多元,就是节衣缩食也得攒上一两年。看得出,杨姐对于妹妹,更尽着一份母亲的责任。后来杨姐恋爱了,对象好像是别人给介绍的,在石家庄的一个建筑公司工作。两地相思,写信是那时惟一的选择,可杨姐由于特殊的身世,她随母亲改嫁后,母亲又生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家庭经济条件很差,她只读了小学二年级,便辍学在家看孩子了。由于文化太浅,写信真的很困难,她每次写信好像都要写上几个晚
杨姐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室友,个子不高,胖乎乎的,两条齐腰的麻花辫,是那个特殊年代的标志。
刚一见面我就觉得此人非常友善,时间长了,我渐渐地了解了她的身世。六岁时,她只有二十七岁的父亲便英年早逝了,一年后迫于生计,,母亲带着年幼的她和妹妹远嫁去了东北。继父待她们很好,充满了慈爱,上面的两个哥哥对她们姐妹俩,可就不这么客气了,可以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恨之入骨。他们常常制造许多恶作剧,使她们姐妹俩陷入难堪的境地,无奈在那里忍气吞声十年后,十七岁的杨姐有了返乡的念头,因为老家海兴还有她的大伯,于是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地回来了,并通过黄骅她父亲生前战友的帮助,进了供销系统做了--名合同工,她感到很高兴,很满足,从此开始了自食其力的新生活。
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回乡一次,回去探望一下她的大伯。大伯一家非常穷,因为大娘常年有病,后来不幸辞世。听她讲,大伯家除了一个灶台,两个水缸,四壁空空,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后来她又把妹妹接了过来,让她帮着大伯种地干点农活。每逢节假日,她要为远方的母亲寄去礼品,以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忘不了她同母异父的弟妹。
这一年大年初二,我和她被单位留下来值班。突然一个噩耗传来,她的大伯又不幸去世了,杨姐拿着听筒,当即就痛哭失声,眼泪像年久失修的水笼头一样,哗哗地流个不停。在她心里,每次回家看见大伯,就像见到了父亲一样,心中特别安慰,可这惟一的扑落,也这样残酷地随风而逝了,她怎能不心如刀割呢?
后来杨姐恋爱了,对象好像是别人给介绍的,在石家庄的一个建筑公司工作。两地相思,写信是那时惟一的选择,可杨姐由于特殊的身世,她随母亲改嫁后,母亲又生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家庭经济条件很差,她只读了小学二年级,便辍学在家看孩子了。由于文化太浅,写信真的很困难,她每次写信好像都要写上几个晚上。
吃过晚饭,冬天天又黑得早,她早早地就上床了,趴在被窝里,用枕头当书桌,这就开始了两地书。幸亏她会查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查,一晚上只能写几行字。爱情的力量真是很神奇啊,她奋战了几个晚上,终于可以成就一封家书了,此时她会很兴奋地招呼我:“过来,过来,帮我写个信皮儿。”写情书不容易,读情书更难,她每次收到情书,是又高兴又犯愁,因为她大多数字都不认识,查字典吧,她的那个他字迹一连笔,她就无从辨认,没法查起。再说热恋中的男女,一封信一天看不完一遍,这也不是个事。不过她还真行,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妙法,她用两手捂着信纸,两个拇指间留出大约一厘米的空,正好是一个字,让我告诉她,这样我成了她的私人秘书。
后来当她把一个大立柜搬到我们宿舍时,我便明白了杨姐不同寻常的书信恋爱成功了。在那个五月鲜花盛开的季节,杨姐的生活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婚后很长时间,我问杨姐:“你这个大立柜怎么还不拉走啊?”杨姐告诉我,她现在不准备拉回去了,因为还不知道在哪里安家,妹妹已经十八岁了,也有人上门提亲,留给妹妹做嫁妆吧。那时一个立柜120元,当时杨姐的工资只有二十多元,就是节衣缩食也得攒上一两年。看得出,杨姐对于妹妹,更尽着一份母亲的责任。
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我们都先后离开了那个单位,各奔东西。可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很想念杨姐,不知她此时身在何处,日子过得还好吗?那个与我同姓的当家子(她丈夫),这些年是否善待了贤惠善良的杨姐?深深的牵挂飘在脑海,淡淡的相思留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