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青椒是谁的作品(刘艳LIU)
摄影作品青椒是谁的作品(刘艳LIU)我们都想跳入那道深渊,或者杀死那道深渊 四季之一季 50cm×7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9LIU YAN湖南邵阳人,曾用画名"阿堤斯德”。1997—1999年跟随陈西川先生学习基础绘画。2006年影视编导专业毕业。2008年至今,从事绘画创作。职业绘画艺术家,写作者,摄影师,影像创作者等。现居北京•燕郊。Liu Yan was born in Shaoyang Hunan Province in 1979. She has used the pen name "Atiside". She studied basic painting with artist Mr. Chen Xichuan from 1997 to 1999. In 2006 she graduated with the major of Film and TV Production. She has engag
“极简主义”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潮流的集大成者,提供了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全新的审美形式,并启发了后来装置、观念艺术的出现。它既提供了一种源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视觉经验,同时也与西方哲学、逻辑思辨的理性传统有着密切联系。
在中国,“极简主义”从未真正成为一种艺术潮流,甚至不如在设计、建筑领域所占据的重要位置。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九零后、二千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能够去到海外留学,出国访问,他们对于极简主义美学有了更多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同时也更少文化与地域意识的负担,因此在他们中间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与极简主义美学理念有关的创作之中。
“青年极简”中所选拔、推荐的艺术家们个案,并不属于某一特定流派与观念,但他们都吸取了极简主义美学的某些方面,并与自己的独特经验和个人观念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视觉特征。他们的数量和质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要丰富,这正在构成一种全新的艺术现象。
刘艳
LIU YAN
湖南邵阳人,曾用画名"阿堤斯德”。1997—1999年跟随陈西川先生学习基础绘画。2006年影视编导专业毕业。2008年至今,从事绘画创作。职业绘画艺术家,写作者,摄影师,影像创作者等。现居北京•燕郊。
Liu Yan was born in Shaoyang Hunan Province in 1979. She has used the pen name "Atiside". She studied basic painting with artist Mr. Chen Xichuan from 1997 to 1999. In 2006 she graduated with the major of Film and TV Production. She has engaged in painting since 2008. She is a professional painter poet writer photographer video creator etc. a comprehensive artist. Her works have been collected by private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She now lives in Yanjiao,Beijing
四季之一季 50cm×7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9
我们都想跳入那道深渊,或者杀死那道深渊
创作自述
这两年的绘画作品主要是为我的家庭、我的父亲而作的(当然也有些别的)。最开始,我拍了关于他的纪录片,《一天又一天》(未完成剪辑),记录了父亲全部瘫痪后的暮年生活。我觉得拍得不够好,再者觉得侵犯了他的肖像权,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我有很大的人伦压力。后来我又尝试拍了一个关于他的摄影小项目《积极缩影》。我曾在朋友圈说,将来要有一个很棒的工作室,“其中还要有个空间,是特别为父亲准备的,其中陈列着他晚年的痛苦。这痛苦可谓人生的‘积极缩影’”。但同样,我也觉得拍得不够好。我一直很遗憾,没有拍到他去世前的最后一段时间的影像,比如最后的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我也没有拍到他离开后、在清理身体时的全身赤裸肖像。而这些都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和作为一个女儿的我,出于一种职业敏感和一种很深的对父亲的爱,特别想做的。但我没有做到。我也随兴写些关于他的断片文字。我也做了一个关于父亲的非现场行为《像父亲一样躺着》,然后去年底、今年初我还特别想做一个关于他的行为现场,想行为过后,其中至少有一点能引发国人关于国内安乐死的讨论,期待它被提上日程。但囿于各种原因,也没有实施。后来还想做一些关于他的作品的线上分享和实地展览,名字就叫《我的父亲LQQ》。
树 60cm x 8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8
合集 60cm x 8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8
失去平衡 60cm x 8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8
看风景的人 80cm x 12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8
绘画是我觉得最合适的一个表达,关于我的家庭和我的父亲。不涉及到侵犯父亲肖像权的问题,我也不需要很高调地作为一场现场行为的主角。我很清楚地明白我只适合做幕后工作。不适合站在台子上。其实早在2016年我就画了第一张关于父亲的作品《父亲的四季》,那时他已半边身体中风,留下了轻微的后遗症。在大面积的没有变化的酞箐蓝的画面四周,我安置了四根只比画面短一点的木头圆柱体。用以指代父亲。他是木匠,那时即使半边身体不便了,他还是每天在锯木头,劈木头,晒木头,垒木头。所以,从那以后关于他的作品中,我总是用木头圆柱体形状(姆妈总是在照料父亲时忍不住说,你现在就像一截木头)来指代他。这是他的宿命。在那之前,我还画了我的四季《北京四季》。在那之后,我画了《母亲四季》,以及关于父亲的第二幅作品《半边躯体的肖像》。
此景已远去,父亲的肖像 60cm x 8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9
此景已远去,一个家庭的合集 60cm x 8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9
我为什么命该如此 50cm x 70cm 布面丙烯 2019
春夏秋冬 50cm x 70cm x 4 布面丙烯 2019
早先我的绘画既具象、又抽象,其实现在也是既具象、又抽象的,只是在造型上更精简、概括了,多用直线,少用曲线,甚至感觉曲线让我痛苦,我认为这包含了个人很多在时间、社会、和时代中的真实的、深层的心理灼痛。它们是个人的深渊。我看着我个人的深渊,你看着你个人的深渊,我们一起看着人类的深渊。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创作者和真正的观者的必要前提。意志,强烈的意志,让创作者和观者都成为被鬼附身的人。至少,在那一瞬间,人们会倾注所有的爱在上面。从这点上来说,艺术是一条歧途。它企图抵达与反抗。绘画在绘画之外。
多年后的室内风景 60cm x 8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8
断片 60cm x 8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8
荣格疗法 60cm x 8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8
最初我的作品主体和背景还有些变化,我承认,我无知,我在探索之中,或者是某种连我自身都不明了的外部世界在我个人命运中的一种无情的真实显现,它们跌跌撞撞,踉踉跄跄,最终,我完全被臣服,被击垮,我愈加清醒,并企图在这种对自身命运和人类命运清醒的“看见”中悖论地建立起自身,就像在随时将夷为平地的废墟上建一座大厦,在沼泽地里砌一间平房,在陆上行舟,在水泥马路上游泳。人们在恨中寻找爱。在不和谐中寻找存在。意义是可耻的,你付出全部去寻找意义是可耻的,它虚妄,而让人恐惧。所以,我的绘画在走了十一年后,它渐渐变成今天的局面与境况。
为什么不—— 50cm x 5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9
LR 100.4cm x 43cm 布面丙烯 2019
LRR 100.4cm x 43cm 布面丙烯 2019
近年,我越来越倾向于尽量让自己像个刷墙工一样去绘画(其实以前大概从2010年起在处理背景部分时我也尽量要求如此)。这是一件看着简单、但其实非常需要专注的事情。墙对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每个人也都需要一堵墙。每个人也需要打破墙。人和人之间有墙。穷人和富人之间有墙。积极的人和消极的人之间有墙。一个阶层和另一个阶层之间有墙。国家和国家之间有墙。就是你和你自己都有墙。再者墙和空间、光线的关系还真就是人和外在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类和宇宙的关系。人有主动性,但更多人是在经历一种被动的命运,并在这种被动中去获得尽可能多的、或者只是仅存的一点欢乐。而有些人生是一点欢乐也没有的。不愉快可谓艺术的源泉。
这不是风—— 100cm x 14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9
包裹运送及来来往往 50cm x 70cm 布面丙烯 2019
由此说,我是一个快乐的刷墙工,粗糙,但企图抵达。我从一开始的只一点点热爱刷墙,到主体和背景都变为无可救药的刷墙,我不需要变化,除了是因为懒惰外,我觉得这样更强烈,使整个的内在的我强悍地呈现出来,我会觉得我像一个强奸犯一样。我得由此进入我所强烈地感知着的世界。我们都想跳入那道深渊,或者杀死那道深渊。
屏风 50cm x 70cm 布面丙烯 2019
旧 稿:单人床, 和两只床头柜 50cm x 70cm 布面丙烯、油彩 2019
四个瓶子 80cm x 80cm 布面丙烯 2019
接下来,我会继续这种绘画语言画一些关于“矛盾”主题的画作。因为我特别矛盾。我不是第一次意识到我很矛盾。但我是第一次强烈地想要表达关于“矛盾”主题的作品。我曾经写过一首诗作:
在这个时代
是做一个天天
像婊子一样
兜售自己的人好
还是做一个
天天像婊子一样
兜售自己的人好
——
2018.12.27
由此,我的矛盾可见一斑。我觉得我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我跟不同的人们说着相同的话
我不清楚跟不同的人们
应该说不同的话
更何况那话
还是我自己对自己说的话
——
2018.12.27
绘画对我意味着生与死。
情感,是我绘画的核心词。
2008-2016年作品
我想砍掉这只手掌 60cm x 80cm 布面丙烯、油彩 2008
十年 74cm x 104cm 布面丙烯、油彩 2010
欲而不能1 70cm x 70cm 布面丙烯、油彩 2010
2011年6月3日 70cm x 100cm 布面丙烯、油彩 2011
一只被画笔戳穿眼睛的鸟 90cm x 12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3
荣格疗法 100cm x 14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4
比如一匹马 100cm x 14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5
无题 100cm x 14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5
室内风景 100cm x 14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5
无题 100cm x 10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5
父亲的四季 100cm x 10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6
北京四季 100cm x 10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6
母亲四季 70cm x 70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6
半边躯体的肖像 98cm x 98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6
秩序 74cm x 98cm 布面油彩、丙烯 2016
我的绘画是“日记体”式的。并把之建构在一种具有强烈个人经验的构图形式和绘画语言上。如缺了后者,我会认为那幅作品不成立,因为它可以是A的,B的,或C的,D的。人们也许会普遍认为我的绘画具有强烈的观念性,对于此,我不可否认,但仅止于此,我想说,我作品中更多的是一种强烈的个人情感,以及承载着这种情感的作品本身的叙事性、故事性、隐喻性、哲理性、思辨性。我喜欢简洁的绘画语言,不需要更多的描绘,而我所藉此营造出来的气场却能把人的灵魂紧紧攥住。我希望人们看见的不是一幅画。我最怕一幅画太像一幅画了。我喜欢做减法。时代、社会、生活、人性都太复杂了。绘画是我在复杂的现存秩序中获得平衡的方法。或者说,我的孤独、伤感的灵魂凭藉此获得某种补偿。唯有简洁让我感觉一切仍旧充满希望。在这个点上,它成为一个哲学命题。我觉得我们正处在一个极需要自省的时代里,对我们的艺术创作,对艺术家本人而言都是如此。在时代的狂喜之诗里,我们只是莫名之诗。
——刘艳
行为作品《像父亲一样躺着》
行为作品《像父亲一样躺着》现场照片
2018年12月12日,在湖南老家,趁父亲被母亲抱起坐着的功夫,我爬上了父亲的病床,像父亲一样躺着。历时21分54秒,视频记录。父亲今年71岁,于2017年2月28日第三次中风,全部瘫痪。
过程与偶发
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方法论构建
PROCESS AND INCIDENT
THE METHOD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ISTS
本期聚焦“方法论”,深入解析艺术家构思、创作全过程;
收录13位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个案样本;
- 《李禹焕、王舒野对谈录》限量版别册,同步发行;
全方位回顾第二期《库艺术》“自由绘画工作坊”;
收录“青年极简”板块,展现青年一代丰富多元的创作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