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格发展史:见筑 12个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发展史:见筑 12个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表现主义自然生物形态般的、富有生命力和生物情感的建筑形式与同处于19世纪10到30年代的包豪斯简洁的线性造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表现主义由德国、荷兰、奥地利、捷克和丹麦的先锋派发展而来,探索了由钢、砖和玻璃等建材大量生产引发的新技术的可能性,以及对异形建筑的想象和乌托邦构想。Grundtvig’s Church / Peder Vilhelm Jensen-Klint. Image Courtesy of Flickr user Flemming Ibsen荷兰风格派成立于1917年,在1917到1931年间达到高峰,名称 De Stijl 的含义就是荷兰语的“风格”。风格派将设计简化至纯粹的形状和色彩,用横线和竖线的几何构成与黑、白及三原色作为主要创作元素。由荷兰设计师特奥·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出版的同名杂志《风格》也是当时风格派的主要舞台。© Denis Es
现代主义所说,尽管自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以来世界格局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主义哲学仍在当代建筑探讨中稳占话语权。在向包豪斯百年的2019挥手作别之际,我们整理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风格和其代表项目,全面展示理论背后的现代主义建筑实践20世纪早期风格包豪斯
Dessau Bauhaus / Walter Gropius. Image © Thomas Lewandovski
包豪斯由德语 bau(建造)和 haus(房屋)组合而来,起源于1919年由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在德国创立的建筑与艺术学校。该学校不仅为而后的建筑教育提供了模版,其倡导的以包豪斯命名的建筑流派,重功能、少装饰,强调建筑几何形态与抽象图像的平衡统一,为现代主义建筑序章写下了独特的一笔。
- 包豪斯德绍校区 /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 法古斯工厂/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阿道夫•迈耶
- 格罗皮乌斯之家 /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Café L’Aubette/ Theo van Doesburg. Image Courtesy of Wikimedia user Claude Truong-Ngoc
荷兰风格派成立于1917年,在1917到1931年间达到高峰,名称 De Stijl 的含义就是荷兰语的“风格”。风格派将设计简化至纯粹的形状和色彩,用横线和竖线的几何构成与黑、白及三原色作为主要创作元素。由荷兰设计师特奥·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出版的同名杂志《风格》也是当时风格派的主要舞台。
- 施罗德住宅 / 赫里特·里特维尔德
- 奥贝特咖啡厅(Café L’Aubette)/ 奥·凡·杜斯堡
© Denis Esakov. Image
建构主义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早期的苏联,与西欧包豪斯和风格派并行发展。建构主义将技术创新和俄国未来主义的影响相结合,创造出抽象几何形式的体量。著名俄国建构主义建筑师包括埃尔·李西茨基( El Lissitzky)和弗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r Tatlin),二人为大众所熟知的作品主要为设计方案和未建成建筑。
- 叶卡捷琳堡(Yekaterinburg)建构主义建筑简史
- 聚焦:建构主义先驱康斯坦丁·梅尔尼科夫(Konstantin Melnikov)
- 共产主义乌托邦:叶卡捷琳堡的建构主义建筑
Grundtvig’s Church / Peder Vilhelm Jensen-Klint. Image Courtesy of Flickr user Flemming Ibsen
表现主义自然生物形态般的、富有生命力和生物情感的建筑形式与同处于19世纪10到30年代的包豪斯简洁的线性造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表现主义由德国、荷兰、奥地利、捷克和丹麦的先锋派发展而来,探索了由钢、砖和玻璃等建材大量生产引发的新技术的可能性,以及对异形建筑的想象和乌托邦构想。
- 格伦特维教堂/ Peder Vilhelm Jensen-Klint
- “大都会碎片”:柏林表现主义历史
- AD经典:现代工业和装饰艺术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