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建筑风格发展史:见筑 12个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发展史:见筑 12个现代主义建筑风格The Barbican Estate / Chamerlin Powell and Bon Architects. Image © Joas Souza形成于日本战后的新陈代谢派将巨构建筑和生物组织的有机生长相结合。受马克思思想和生物过程影响,包括菊竹清训、黑川纪章和槙文彦等人在内的年轻设计师群体在1960年发表了他们的新陈代谢派宣言,从此进入公众视野。新陈代谢派建筑具备模块化、预制化、适应性等特点,并常伴有完备的核心基础设施。Villa Savoye / Le Corbusier“国际风格”一词由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和 H·R·希契科克(Henry-Russell Hitchcock)在1932年他们共同策划的现代建筑国际展览中首先提出。在欧洲早期现代主义准则的演变阶段,国际风格描述了欧洲现代主义向国际舞台尤其是美国扩张的时代。国际风格的简单几何和去装饰的特

Renovation of a Functionalist Villa “Indian Ship” / Idhea. Image © BoysPlayNice

功能主义形成于一战之后,其风格与社会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想紧密联系,主张建筑的设计应反映其目的和功能。20世纪30年代,随着功能主义思潮在德国、波兰、苏联、荷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蓬勃发展,建筑改善城市物理环境的理念逐渐渗透入“形式追随功能”的中心思想。

  • 功能主义别墅改造“印度船” / Idhea
极简主义

建筑风格发展史:见筑 12个现代主义建筑风格(1)

Barcelona Pavilion / Mies van der Rohe. Image © Gili Merin

以密斯·凡得罗等为代表的极简主义建筑由20世纪20年代的荷兰风格派和包豪斯发展而来,强调将设计简化至简单去装饰的基本组成元素,从而探索事物的本质。其建筑通常由纯粹的几何形态,不加修饰的建筑材料,重复元素和简洁的线条构成。

  • 巴拉干公寓 / 路易斯·巴拉干
  • 巴塞罗那展馆 / 密斯·凡德罗
国际风格

建筑风格发展史:见筑 12个现代主义建筑风格(2)

Villa Savoye / Le Corbusier

“国际风格”一词由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和 H·R·希契科克(Henry-Russell Hitchcock)在1932年他们共同策划的现代建筑国际展览中首先提出。在欧洲早期现代主义准则的演变阶段,国际风格描述了欧洲现代主义向国际舞台尤其是美国扩张的时代。国际风格的简单几何和去装饰的特点在美国本土形成了标志幕墙、平屋顶和大面积玻璃的体积庞大的摩天大楼。

  • 萨伏伊别墅 / 勒·柯布西耶
  • 西格拉姆大厦 / 密斯·凡德罗
  • 联合国大厦 / Wallace K. Harrison
新陈代谢主义

建筑风格发展史:见筑 12个现代主义建筑风格(3)

Nagakin Capsule Tower / Kisho Kurokawa. Image © Arcspace

形成于日本战后的新陈代谢派将巨构建筑和生物组织的有机生长相结合。受马克思思想和生物过程影响,包括菊竹清训、黑川纪章和槙文彦等人在内的年轻设计师群体在1960年发表了他们的新陈代谢派宣言,从此进入公众视野。新陈代谢派建筑具备模块化、预制化、适应性等特点,并常伴有完备的核心基础设施。

  • 中银胶囊塔 / 黑川纪章
  • 静冈广播中心 / 丹下健三
  • 菊竹清训的天空住宅:当柯布西耶遇上新陈代谢派
粗野主义

建筑风格发展史:见筑 12个现代主义建筑风格(4)

The Barbican Estate / Chamerlin Powell and Bon Architects. Image © Joas Souza

粗野主义始于20世纪50年代英国建筑师艾莉森和彼得·史密森夫妇。最初由和勒·柯布西耶相关联的法语 Béton brut 一词发展而来,意为粗糙的混凝土。粗野主义建筑体量庞大、几何稳固、外形奇特,并以标志性的露面混凝土作为建筑外墙,常用于建造政府项目、教育建筑或高层住宅。

  • 伦敦南岸国家大剧院/ Denys Lasdun
  • 巴比肯村屋 / Chamberlin Powell and Bon Architects
  • 圣玛丽大教堂 / Gottfried Böhm
  • 普伦蒂斯妇女医院 / Bertand Goldberg
20世纪后期风格后现代主义

建筑风格发展史:见筑 12个现代主义建筑风格(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