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禅语剪辑(外来和尚好念经)
寺庙禅语剪辑(外来和尚好念经)但即便是对于佛学这样的宗教,华夏人也并不会像西方人对待上帝似的那样投入。但这时释迦摩尼来了,正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儒学便只好退居了二线。虽然后来儒学与道学都被称为了“教”,但从宗教学的意义上讲却都算不上正牌,就如同释迦摩尼是坐在天顶,而老聃和孔丘是被吊在了半空一样。1999年于无锡斗山寺出家的本源禅师法解:之所以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原因有二:首先,外来的和尚思想、视野和信息不同,能使大众产生新鲜感;其次,外来的和尚与大众之间有一定距离,距离能产生神秘感。可是,相处时间越久,彼此越熟悉,期望值就会越低,缺点也暴露无遗,最终必然产生审美疲劳。佛在世时,善星比丘与提婆达多出家后,虽然常随佛陀左右,但最终却背叛僧团,毁谤佛陀。其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长期与佛陀相处,忽略了佛的功德,把佛的优点看成了缺点,长处看成了不足,从而失去对佛的恭敬心。由此可见,唯有“距离才能产生美”,出家人除了要加强自身修
这两天看到香港很多餐馆都是欧洲大厨掌勺,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很多游人说“还是外来和尚好念经”啊!
据说禅宗最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师马祖道一的老家在成都,他的父亲是卖簸箕的。
马祖得道还乡时,全城轰传有个高僧来,等见了面大家都嚷:“原来是马簸箕的儿子呀!”马祖不胜感叹:“得道不还乡,还乡道不香!”这可能算得上是关于“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最早的注脚了。
为什么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1999年于无锡斗山寺出家的本源禅师法解:之所以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原因有二:首先,外来的和尚思想、视野和信息不同,能使大众产生新鲜感;其次,外来的和尚与大众之间有一定距离,距离能产生神秘感。可是,相处时间越久,彼此越熟悉,期望值就会越低,缺点也暴露无遗,最终必然产生审美疲劳。
佛在世时,善星比丘与提婆达多出家后,虽然常随佛陀左右,但最终却背叛僧团,毁谤佛陀。其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长期与佛陀相处,忽略了佛的功德,把佛的优点看成了缺点,长处看成了不足,从而失去对佛的恭敬心。由此可见,唯有“距离才能产生美”,出家人除了要加强自身修养以外,还须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因走得过近,而让人失去恭敬心。
汉武帝的“罢黩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使之距离宗教也许只有一步之遥了。
但这时释迦摩尼来了,正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儒学便只好退居了二线。虽然后来儒学与道学都被称为了“教”,但从宗教学的意义上讲却都算不上正牌,就如同释迦摩尼是坐在天顶,而老聃和孔丘是被吊在了半空一样。
但即便是对于佛学这样的宗教,华夏人也并不会像西方人对待上帝似的那样投入。
对于华夏人来说,几千年的历史认为“权力和吃饭”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的宗教不过是一种包装,顶多就像穿在身上的衣服,是可以今天穿、明天就可脱的。或者说儒和道只是衣服的正反两面和前后两片:正面是儒,反面是道;前片是儒,后片是道。而且,这件衣服也并不是总被穿在身上的,当赤裸也成为一种美丽的时候,它们就只是一块可有可无的遮羞布了。但无论是用来蔽体还是用来遮羞,就都要以不透明为好。因为不透明,所以神秘,所以让别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正所谓“君权天授”,也只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了。
儒和道都是这种被用来遮遮掩掩的东西。
道学是儒学的老师,但因为其信仰的自然太含混,即便被染成了黑色其密闭的程度也显然不如后者;但因为用来遮蔽的部位是臀部,所以也就可以将就用了。儒学的青出于蓝和后来居上是因为其信仰的天比起前者的自然来要明确了许多,虽然要被不断漂白但密闭性却要相对的强,也正适合用来遮蔽下体,也因此便更加受到偏爱。
佛学之所以能取代儒和道的地位而成为国人的宗教是因为其简单易行。
佛家既不像道学那样故弄玄虚,又不像儒学那样一本正经;既单纯得像一个孩子又糊涂得像一位老人,不必学习更不必研究,这对于贪图享乐的国人来说再合适不过了。虽然做和尚要受一些苦,但可以白吃饭又是难得的美事,更何况还可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甚至还可以时不时地去“花”上一“花”呢。如果说佛学也是一件衣服或一片布的话,那就是一件花衣或一片花布,是男人女性化的道具,是自我安慰最便捷的手法。至于那经,反正也是谁都听不懂,就让那些和尚们胡乱地去念吧。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源自于国人的喜新和尚奇,当然也包括以旧为新的复古和以异为奇的折腾。
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从唐初的三教并举到宋代的三教合一,国人在由儒释道所开辟出的三角地中折腾了两千多年,之所以会如此,只是因为没有更新鲜的东西出现而已。到了“废除帝制的民国”,就不仅砸孔家店,还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了。这或许也是一种境界,为了把日子过得更美好,很多时候要“破旧立新”的。
佛教在华夏的兴盛是因为有了唐僧的西天取经,而取经的成功是因为孙悟空的一路护送。
孙悟空本来是要将这个世界摧毁掉的,只是因为在如来的指缝里尿了尿才不得不罢手,于是这世界又有幸继续地存在了下来。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孙悟空是一个激进的道家,所追求的是变化;猪八戒是一个消极的儒家,所追求的是恒定;沙和尚则是个模棱两可的中庸,并因此沟通了儒道释这三者。孙悟空的“狂者进取”是因为虚妄,猪八戒的“狷者有所不为”是因为懒惰,沙和尚的“不得中行而与之”是因为忠厚。虚妄和懒惰正是道家的两面,忠厚正是儒家的别名,也因此只能联起手去做佛家的附属了。
直到今天,无论儒家和道家如何叫嚷,佛教依旧是最风光的文化存在。
但所谓的风光也不过是今天被这个有钱人塑一个金身明天又被那有钱人塑一个银身,而且所安放的地方还都只是旅游的景区,即便再高大也不过是在装点着风景并被有闲的人们玩耍着,至于在人们的心中,是并不占有太重要的位置的。和那些将上帝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西方人比起来,这或许就是国人“不信邪”的伟大吧!自我,只有自我,才是对自我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当下是一个咨询业爆炸的年代,电视剧中的公关人物形象愈发高大上,也是一个外脑盛行的黄金时代。
无论是招商、管理、广告、VI、市场、物流、培训等各个领域都冒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实战专家”。于是乎,很多老板当遇到棘手问题时首先就考虑到请专家来坐堂诊断,而公司内部的经理人却似乎成了多余之人,在这里笔者不禁要问:难道野花真比家花香?
外来和尚经难念、野花未必远来香。
马老板是一家鞋业公司的老总,在公司发展出现瓶颈时马老板打起了聘请“外来和尚”(外脑)的念头。在没有经过与下级经理通气的情况下,马老板毅然从网络里搜索到了某位中意的专家,并在几日后将专家请到了公司。专家不愧为专家,一见面专家便拿出了一叠叠的客户档案给马老板过目。只见,马老板越看越高兴,越看越觉得聘请专家是一个明智之举——他在想,这位专家连很多国际著名公司都服务过,实力自然是不言而喻。为此,马老板爽快的答应了这位专家开出的条件,并在一周后让专家的团队进驻了公司。
然而,专家团队的进驻并未给该公司带来多少起色,相反的一系列问题却随之出现。
第一,马老板的经理们对老总的决定并无准备,专家进驻后打乱了他们销售与管理的步伐,公司整体秩序开始动荡;第二,专家团队的建议固然很好,但整体改革的目标过于宏大,企业一时间根本无力适应;第三,经理人们开始感到了一种信任危机,老总的心似乎全都抛向了专家那边,他们却成了多余的摆设;第四,专家动辄就提那些成功企业的策划方案,但是,适合本公司的方案却并未拿出几个……
两个月后,在马老板已经交纳了十几万咨询费用的同时,本公司的企划部经理、销售部经理相继离职,而职能性部门的经理们也都在心里敲着小鼓,盘算着自己的未来前景。同时,企划部与销售部经理在离职时还带走了一批核心员工,使公司的整体实力遭到了重创。而最值得气愤的是,在这两个月内公司从管理到销售政策上都有了大幅度的变动,但销售业绩却不进而退,滑坡现象明显!
马老板终于坐不住了,当他再次与专家沟通后得到的答复是:变革必须要经过一个阵痛期,只要能挺过去,那么彩虹必将在风雨后出现。于是,马老板又耐着性子等了三个月,可是状况却依旧每日愈下,公司内部员工已经离职过半,无奈间马老板只有重新聘请经理人,以填补企业内部的空洞……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野花未必就比家花香!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盲目的信任“外来和尚”而疏远“内院方丈”必将得到应有的报应!当然,笔者也并非在数落着“外来和尚”的不是,只是什么情况下需要聘请“外开和尚”坐堂,聘请什么样的“和尚”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上堂开示颂》唐·黄櫱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