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背后的故事(富平籍作家李红)
李红背后的故事(富平籍作家李红)《潮起潮落》是李红精心打造的一部探索人性、人格问题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土地改革、文化革命、改革开放等时代大潮为背景,以赵家兄弟及子女两代人的命运起伏为主线,通过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充分展示了时代大潮、传统文化对个体命运的撞击、左右和影响。作品人物众多,生活场景涉及城市、农村,时间跨度超过半个世纪,丰厚而广阔地展现了人在滚滚大潮面前的无奈、迷茫,和人性脆弱人格失缺的严峻现实,从而揭示出一个令人深思令人惊醒的问题,即个体与整体、人性与时代大潮的深层关系和相互作用,深情表达了李红对人性善恶的探究,对美好生活的呼唤和渴望。▲王琪玖教授(左)给李红签名赠书 长途电话是陕籍著名军旅作家、“五个一工程”大奖获得者党益民,刚刚看完了李红的《潮起潮落》,要跟她在电话里讨论修改意见。 接完一个多小时的长途电话,李红一直处在兴奋之中。看着设计精美的邀请函,李红思绪万千,情绪激动,回想起了围绕《潮起潮落》发生的好
【作者简介】李印功,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长篇小说《胭脂岭》作者,《陕西文学》杂志副主编,陕西电视台《百家碎戏》、《都市碎戏》编剧,陕西农村报原执行总编。
2018年10月9日,陕西省社科院、陕西省作家协会和渭南市委宣传部将联合举办一场“新时代 新创作 新发展——文学陕军再进军与基层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富平籍女作家李红的三卷本长篇小说《潮起潮落》的上、中部(下部也已脱稿)有幸被指定为专家学者研讨的作品之一,李红本人也被邀参加研讨会。
▲“文学陕军再进军与基层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就在李红接到邀请函的当天,李红接到了一个来自雪域高原西藏的长途电话。
长途电话是陕籍著名军旅作家、“五个一工程”大奖获得者党益民,刚刚看完了李红的《潮起潮落》,要跟她在电话里讨论修改意见。
接完一个多小时的长途电话,李红一直处在兴奋之中。看着设计精美的邀请函,李红思绪万千,情绪激动,回想起了围绕《潮起潮落》发生的好多往事。
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日子优裕无虑,但半辈子割舍不下的文学情结,使李红自找苦吃,写起了长篇小说。耗时十年,字超百万,一、二部正式出版,第三部也已脱稿,堪称鸿篇巨制。
▲王琪玖教授(左)给李红签名赠书
《潮起潮落》是李红精心打造的一部探索人性、人格问题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土地改革、文化革命、改革开放等时代大潮为背景,以赵家兄弟及子女两代人的命运起伏为主线,通过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充分展示了时代大潮、传统文化对个体命运的撞击、左右和影响。作品人物众多,生活场景涉及城市、农村,时间跨度超过半个世纪,丰厚而广阔地展现了人在滚滚大潮面前的无奈、迷茫,和人性脆弱人格失缺的严峻现实,从而揭示出一个令人深思令人惊醒的问题,即个体与整体、人性与时代大潮的深层关系和相互作用,深情表达了李红对人性善恶的探究,对美好生活的呼唤和渴望。
在《潮起潮落》虚构的世界里,李红孕育社会风暴,布设行云流水,不动声色地描述书中主人公人生的河东河西之变,咀嚼主人公命运的欢乐与苦难。那台陪李红时常熬夜的电脑,见证了李红在文学殿堂里执着行进的四季。写完三本书,李红长叹一声,眼圈泛红,酸辣苦甜咸翻涌萦绕,挥之不去。她真不敢想象,当时哪来的那么大的胆量和决心,第一次接触长篇,竟然敢铺这么大的排场!最后竟然大功告成!
李红性格内向,喜欢独处,不喜欢热闹,从来不会主动往人窝里钻,也不擅长社交,更不会戏言巧色,谦逊厚道的性格鲜示于人,一有闲暇,便与书为伴,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品味人生的丰富与多样,给人有离群索居的印象。李红酷爱文学,年轻时激情澎湃,诗歌、散文曾在《诗刊》《陕西日报》等报刊发表。但老了老了,脱几层皮拼着命写《潮起潮落》,却正如她所说,“不为刻印,只为情怀”。谈到名利,李红笑道:“花甲已过,名利何用?只不过不想蹉跎岁月,枉为一回‘文人’啊。”
▲大型书店书架上的《潮起潮落》
《潮起潮落(一)》在北京出版了,书也在全国大城市上架销售,李红一身轻松,觉得剩下的都不是自己的事了。她给我这个几十年不曾见过面的高中老同学快递了一本书,谁知就是这一本书,惹得李红再也没有安宁过,也刺激、鼓舞我激情难耐,精尻子撵狼,出版了拙作长篇小说《胭脂岭》。
读了《潮起潮落》,我为昔日老同学的大作感到惊讶,遂介绍给《陕西文学》杂志张铖主编。《陕西文学》刊发了《潮起潮落(一)》出版的消息,又设想在《陕西文学》上选登《潮起潮落》章节,还没来得及实施,《新西部》杂志关注富平籍作家长篇小说的创作情况,杨旭民总编策划了文学陕军中的富平现象的大型调查报道,李红有幸被列入其中。秦文化研究专家、西安市委党校王琪玖教授受邀配合《新西部》的报道撰写《富平籍作家长篇小说创作概观》的论文,《潮起潮落》的评论成为其中的重要章节之后,言犹未尽,又专门为《潮起潮落》写了两篇评论,分别发表在了全国重点文学期刊《名作欣赏》和《出版人》上。陕西学前师范大学赵录旺副教授也为《潮起潮落》写了评论,发表在《西安社会科学》杂志上。李红做梦也没有想到,“不为刻印,只为情怀”的《潮起潮落》,竟然赢得专家关注,赢得读者好评如潮。
李红从我这儿得知,陕籍著名军旅作家党益民,不仅是著名的军旅作家,还是著名的书画家。看见党益民给《新西部》杂志题写的刊名和给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野女镇》题写的书名,想通过我给党益民说,也给自己题写一下书名。我给党益民一说,党益民爽快答应。遒劲飘逸、拙中透雅的书名《潮起潮落》四个大字,李红看了又看,爱不释手。
▲军旅作家党益民为李红《潮起潮落》(第三部)题写的书名
因题写书名的事,党益民知道了李红是富平籍作家中唯一的女性,而且是唯一一个写上、中、下部三卷本长篇小说的作家,就给予了李红更多的关注。去年有次他回西安时,凑巧李红回了北京,没能相见。党益民通过杨旭民和我了解李红的创作情况,说富平出一个有才气有恒心的女作家不容易,要好好扶持。今年5月,李红终于在西安见到了党益民。当我把李红介绍给党益民、党益民紧紧握着李红的手的刹那间,党益民的爽朗、诚恳、热情,一下子感染了李红。
《潮起潮落(三)》完稿后,李红想叫党益民给她把把关,就《潮起潮落》三卷整体提出意见和建议。党益民当下就把地址发给了李红。党益民是军职领导干部,工作繁忙,硬是利用节假日、出差坐飞机的时间,把书看完了,并很快打了一个多小时的长途电话,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了李红。党益民在谈了《潮起潮落》故事丰茂、语言鲜活、细节生动、不避美恶、叙述自然、有史学风范等优点后说,作为小说,《潮起潮落》的结构和故事性还有待加强,小说不是专门给专家看的,普通人才是更大的读者群,所以一定要在勾连、悬念、趣味性上下功夫。另外,小说是控制的艺术,不要把话说完,不要把读者当傻子,要学会留白,多给读者一些想象的空间,反而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就像吃饭,煮得太烂,人就不爱吃,没味道了嘛。也不能一口接一口地给人喂,要叫人有喘息的时间,要给读者回味的时间,要考虑读者的感受。最后,党益民给李红推荐了《白鹿原》《平凡的世界》《静静的顿河》《飘》等名著,希望她认真读一读,从中汲取营养,学习提高。他还建议李红等三部出完以后,再下功夫大刀阔斧地删减,搞一个简装本。言之切,情之真,全然没有大官、大作家的架子,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通过和党益民、王琪玖打交道,李红逐渐从纯粹的“我行我素,我抒我怀”中走出来,认识到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责任、文友间互相交流学习的必要,也逐渐打消了见名人的恐惧感。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李红邀我一块去拜访她仰慕已久的富平乡党、著名文艺评论家、西安音乐学院的仵埂教授。和党益民、王琪玖一样,仵埂对李红的文学理念和创作勇气十分赞赏。仵埂掂着沉甸甸的书稿,一再说,作为一个退休的女同志,苦熬十年,一百多万字,三卷本,真不容易,再忙也要抽时间把《潮起潮落》看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李红心情激动,充满了期待。
尽管说长篇小说的创作是十分独立的个体劳动,成败与否在全于作家自己,但多一个名家指导和帮助,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这却是不争的事实。李红和其他富平籍作家一样,得到了党益民、仵埂、王琪玖、赵录旺等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这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这些都得于杨旭民总编在《新西部》杂志这个平台上,把富平籍作家推向了社会,走向了读者。
李红曾一度埋怨我,怪我把她拉进了文学圈子,打乱了她宁静恬淡的生活,结果被我狠狠地“批判”了一通。我说我记得党益民乡党曾经告诫我,说“作家不是社会活动家,想当作家就不要当社会活动家,作家要拿作品说话,搞那些花拳绣腿没用”,但你李红也不能书一出版,啥事都不管了,不听取专家学者对书的评价,不听取读者对书的反映,不关注书的命运,也不和文友交流。就像生娃不管娃的婆娘,对娃入托、上学、成长、前途一概不管不操心!李红笑我比喻“粗鲁”,但她承认,的确是这么个道理。事实上,要不是进文学圈子,李红哪能得到党益民、杨旭民、仵埂、王琪玖、张铖、赵录旺等名家和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也没有机会认识林喜乐、杭盖、南先锋、赵焕茹、惠伟、许方学等文友。
党益民(前排左)仵埂(前排中)杨旭民(前排右)和李红(后排中)合影
从此以后,李红对参加必要的文学活动再没有开始那么抗拒了。
因《新西部》报道富平籍作家群引发的“文学陕军再进军与基层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是李红及富平众多作家期待已久的事,届时李红将和富平其他作家一样,当面聆听肖云儒、李国平、邢小利、段建军、杨乐生、韩鲁华、冯希哲、李震、周燕芳、张艳茜、仵埂、王琪玖、魏春春、李险峰、赵录旺、李有军等专家、学者对富平籍作家作品的评论指点,这是一个多么难得多么让人兴奋的好机会呀!
李红说,她感谢《新西部》杂志杨旭民总编对富平籍作家群的关注和持续报道!
李红还说,邀请函将和帮助过她的各位老师、专家、学者、文友对她的情谊一起,被她永远珍藏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