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如何实现跨洋打击是苏联最为头疼的问题,仿自美国的图-4并不具备这种战略轰炸能力,看着下图可供选择打击路线很多,就是缺了一款可以直达的战略轰炸机。图-4轰炸机英国3V轰炸机起源于1947年提出的新型轰炸机计划,初始设计旨在研制一款可以携带核武器的中远程轰炸机。目的很简单,当时轰炸机正处于从活塞发动机向喷气式发动机转换阶段,同时问世不久的核武器也需要大型轰炸机作为投送载体。也就是同样的需求使美英苏三国在时代背景下,连战略轰炸机的研制要求和想法都出奇的一致,下图就是英国3V轰炸机,从上到下分别是“胜利者”、“勇士”、“火神”三大机型。英国3V轰炸机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满心欢喜的苏联人民开始庆祝打破美国核垄断,欢呼着终于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时。一个现实又迫需需要解决的问题让苏联领导层焦虑重重,因为图-4作为唯一的远程轰炸机却无力飞到美国本土有弹没载机等于个零,严峻的现实需求

1955年7月苏联航空节,按惯例西方情报机构通过观看阅兵式了解苏联新式武器信息,本次航空节高潮源自10架米亚-4“野牛”战略轰炸机成编队从天空掠过,不过苏联人玩了个小把戏让这些轰炸机在相同路线重复飞6次。于是乎一架接一架的米亚-4编队从红场上空飞过,给在场的西方驻苏武官以及新闻媒体巨大的视觉冲击,按照当时美国驻苏武官推测苏联至少拥有数百架之多,而且米格-4还能够跨越大西洋飞行足以威胁到美国战略安全,对于一、二战期间置于战场之外不断增强国力的美国而言想想都觉得害怕。

对比一年前同样在红场上首次现身的米亚-4、图-16轰炸机,仅过一年如此庞大而又先进的战略轰炸机阵容引发了美国对双方“轰炸机差距”的担忧,担心苏联将在远程重型轰炸机研制及产能方面全面超越美国。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支持率也因此遭受重创,为了这个子虚乌有的“差距”背起黑锅,而实际上当时苏联只有23架“野牛”轰炸机靠着信息不透明暂时获胜一局。

研制背景

1947年,二战硝烟刚刚散尽标志着美苏争霸的冷战随之开启,率先拥有核武优势的美国叫嚣要以原子弹毁灭苏联,部署日本和德国的B-29几乎可以轰炸苏联全境。面对这种强大的战略威慑压力,当时苏联能拿出手的战略轰炸机(未来原子弹投送平台)只有图-4,这是一款仿自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的机型。二战期间还是相当先进的,不过随着喷气时代的快速到来图-4面临才装备就略显过时的尴尬,美国B-47、英国3V等喷气式轰炸机先后研制成功,以及喷气式战斗机大规模在战场应用也对图-4构对直接威胁。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1)

图-4轰炸机

英国3V轰炸机起源于1947年提出的新型轰炸机计划,初始设计旨在研制一款可以携带核武器的中远程轰炸机。目的很简单,当时轰炸机正处于从活塞发动机向喷气式发动机转换阶段,同时问世不久的核武器也需要大型轰炸机作为投送载体。也就是同样的需求使美英苏三国在时代背景下,连战略轰炸机的研制要求和想法都出奇的一致,下图就是英国3V轰炸机,从上到下分别是“胜利者”、“勇士”、“火神”三大机型。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2)

英国3V轰炸机

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满心欢喜的苏联人民开始庆祝打破美国核垄断,欢呼着终于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时。一个现实又迫需需要解决的问题让苏联领导层焦虑重重,因为图-4作为唯一的远程轰炸机却无力飞到美国本土有弹没载机等于个零,严峻的现实需求进一步催生了大航程喷气式轰炸机的研制。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3)

图-4轰炸机

如何实现跨洋打击是苏联最为头疼的问题,仿自美国的图-4并不具备这种战略轰炸能力,看着下图可供选择打击路线很多,就是缺了一款可以直达的战略轰炸机。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4)

跨洋打击

外部大环境给苏联用于追赶的时间不多,以图波列夫为代表的主流设计师认为喷气式飞机航程难以达到要求,只有涡轮螺旋桨才是速度和航程的最佳结合。以此理论依据在图-4基础上修修补补推出了大航程图-80(简装版)、图-85(精装版),不过很遗憾两者都没能成功大师们也不是随时都靠谱,与时俱进有时更需要冲劲。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5)

图-85轰炸机四视图

研制历程

1951年2月,米亚西舍夫提交了新型战略轰炸机方案,这是一款苏联航空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型飞机。飞机翼展50米、机长44米、机翼面积高达300平方米、采用后掠上单翼常规布局、机翼前缘有折角、内翼后掠角45度、外翼后掠角40度,动力方面采用4台轴流涡喷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40吨、载弹量20吨、能够携带各类弹药执行远程轰炸任务。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6)

米亚-4轰炸机三视图

此时正值图波列夫连续研制的图-80、图-85(航程要求1.1-1.3万千米之间)等都未能取得成功,米亚西舍夫提出的大型喷气式轰炸机方案终于令斯大林眼前一亮,于是他表示“让我们相信米亚西舍夫同志,让他发展这种飞机吧!”。接下来眼光独到、胆识过人一心想要打倒图波列夫的米亚西舍夫正式登场,同期创建了米亚西舍夫设计局,但在1960年解散。传奇的米亚4“野牛”战略轰炸机正是米亚西舍夫设计局首款产品,也是苏联战略航空兵发展的起点。

大家在怀疑二战德国是否得到外星人真传的时候,也可以将目光移到这个时期的苏联同样精彩,整个航空工业发展水平急速上升。就大型轰炸机领域而言,在战后短短十年间从仿制的图-4过渡到自主研发图-16、图-95轰炸机,从螺旋桨时代跨入喷气式时代一举成为航空大国,而作为本文主角的米亚-4从批准到完工也仅用了2年时间。

图-16双发高亚音速中型轰炸机,1950年开始研制,1952年首飞,1955年交付使用。论性能和上面提到的美国B-47以及英国3V轰炸机相当,造型也和米亚-4相近。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7)

图-16轰炸机

图-95战略轰炸机,1951年开始研制,1954年首飞,1956年开始交付使用。服役了半个多世纪,至今还是俄罗斯战略轰炸力量的主力。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8)

图-95轰炸机

1953年12月27日,苏联飞行员加利茨基驾驶米亚-4原型机顺利升空,和同期另一款为了取代图-4而研制的图-95相比,明显采用涡喷发动机的米亚-4在外形上更加时尚简洁、也更加吸引人。涡喷发动机带来的高空高速性能确实不赖,但高油耗肯定比螺旋桨式飞机大,实际上天后的米亚-4达不11000-12000千米设计航程。而在飞行测试中即使以空载状态航程也只能勉强达到9800千米,正常情况下只能达到8000千米航程,因此必须采用空中加油方式以弥补航程上的不足。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9)

米亚-4战略轰炸机

1954年5月1日,首架米亚-4轰炸机在米格-15/17战斗机的护航下,首次参加了莫斯科红场的空中检阅活动公开亮相。也许是和护航的米格机相比米亚-4显得个头很大,再加上喷气式流畅造型以及4发所产生的轰鸣声,北约组织直接给它取了个绰号“北美野牛” ,而苏联则称之为米亚-4A(103М)。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10)

翘首以盼的民众

米亚-4A轰炸机在米格-15/17的护卫下从空中掠过,两者相对比大小一目了然,难怪要称之为“北美野牛”确实很符合粗犷的气质。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11)

米亚-4A轰炸机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12)

米亚-4“野牛”轰炸机

1955年7月苏联航空节,10架米亚-4A“野牛”轰炸机编队飞越观礼台,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冷战时期由于卫星侦察尚未出现,而高空战略侦察机执行任务风险又大,因此通过航展、阅兵式等公开途径进行原始的现场观摩、拍照成为各国情报来源的一种普遍手段。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13)

米亚-4“野牛”轰炸机

由于苏联经常举办各类节庆,如:每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阅兵,以及莫斯科在7月份举办航空展等,通过展示新式武器装备对外界炫耀实力,因此西方情报机构早就开始盯上这些节庆。1955年7月这次航空节同样如此,美国情报机构通过驻苏武官、记者等现场收集记录,不过表面粗犷的苏联人这次精心设计了一个圈套,通过让有限数量轰炸机重复飞行同样路线,使西方认为苏联已经拥有强大的战略轰炸能力。

武官、记者、情报人员?不论是哪种目地都一样,赶紧拍照观察记录,这才是真正第一手资料。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14)

地面观看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15)

地面观看

3机编队不断重复相同路线,给西方国家现场情报收集人员带来巨大的震撼,感慨轰炸机差距怎么一下就拉开了。回头疼定思疼,开始新一轮军备竞赛研制更好更先进的机型,整个冷战期间美苏一直处于这种追求平衡感的轮回中。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16)

米亚-4“野牛”轰炸机

好东西大家都会认真记录,下图风格大家应该更熟悉,基本性能参数识别特征都有。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17)

米亚-4“野牛”轰炸机

机体结构

很有意思的是,尽管米亚西舍夫曾经在米亚-4原型机上偷偷写了“打倒图波列夫”(真实性待考)以示决心,不过造出来的米亚-4更像是同期图-16的4发放大版,两款机型都采用AM-3型喷气式发动机,也都采用翼内布置。大家可以看下面两机对比图,不仔细观察的话很容易误判,跟个双胞胎一样。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18)

图-16和米亚-4对比

米亚-4和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在轰-6(仿自图-16)基础上改进而来的4发版轰-6I也很类似,只不过轰-6I采用的是翼下吊挂式加了两台发动机。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19)

轰-6I 三视图

即然要打倒图波列夫两者自然有不同之处,也许是受了美国B-47轰炸机的影响,米亚-4采用了自行车式纵列布置起落架(包括基本同期的U-2高空侦察机也是同样布局)。在弹舱前后安装小车形主起落架各有四个轮胎,而在两侧翼尖则设计了流线型辅助起落架,每个起落架有两个轮胎。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20)

米亚-4“野牛”轰炸机

米亚-4采用悬臂中单翼气动布局带后掠角,外翼上有一片翼刀,机身是全金属半硬壳结构。弹舱布置在前后起落架中间长约7米,机头部分是轰炸领航员舱,镶着玻璃视野还算不错。米亚-4A安装4台米库林АМ-3A/Д涡喷发动机,单台推力达8700千克,外侧两台的尾喷口向外倾斜以避开机身。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21)

米亚-4“野牛”轰炸机

升级改型

米亚-4A型由于航程未能达到设计要求,因此必须采用空中加油方式续航,而最合适改装为空中加油的机型除了图-4就是米亚-4。随后部分米亚-4A安装了KAZ加油系统,改装为苏联第一代空中加油机,装备四台ВД-7Б或РД-3М-500A涡轮喷气发动机,一次可以装载40吨燃油,加油速度2250升/分钟。

1956年首次出现在土希诺航展,一直使用到1993年,有45架米亚-4A型改成了空中加油机,加油软管卷盘都装在弹舱内。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22)

米亚-4空中加油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23)

米亚-4空中加油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米亚-4自身性能特别是增大航程,1956年3月27日,在米亚-4A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米亚-4B型轰炸机(3M型/201M型)顺利升空,该型号航程超过13000千米完全达到战略轰炸要求,这款机型也被称之为201М战略轰炸机。

米亚-4B是海上侦察型,将A型半球形领航员位置换装一个整流罩,同时还加了一根空中受油探管,机身下方安装了航空电子设备以及配套泡形整流罩。中部弹舱的前部向外凸出,机身上下方机炮取消只留下6门。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24)

米亚-4B轰炸机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25)

米亚-4B轰炸机

米亚-4C型轰炸机(3MD型),和B型基本一致是一款海上侦察反潜型,不过机头部分做了加长里面安装大型搜索雷达,最前面就是空中拼刺刀的受油管。雷达后方是轰炸观察舱具有透明玻璃罩,再往后则是两侧的圆顶观察窗可向前、左、右方向观察拍照。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26)

米亚-4C轰炸机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27)

米亚-4C型轰炸机

1959年,安装有四台Д-15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米亚-4C型试验机(编号201-M),就曾创下多项记录。包括7项有效载重-高度记录,如:载重55220千克情况下爬升到2000米高度,载重10000千克情况下爬升到15317米高度。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28)

米亚-4C型轰炸机

性能参数:

以米亚-4A型为例,最大起飞重量138500千克,装备4台AM-3A涡喷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947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3700米-14600米,最大航程约8000千米,作战半径3556千米。

米亚-4A共有10门机炮,弹舱内可以挂载4500千克核弹或普通炸弹,也可以在机腹下方挂一枚AS-3“袋鼠”空对地导弹或一枚AS-4“厨房”空对地导弹。而在米亚-4A基础上改装的3М空中加油机,机载防御武器则是6门航炮。

米亚-4B型、C型,机身后部上下两座炮塔取消机炮减为6门,常规载弹量4.5吨,最大载弹量12吨,可以携带鱼雷、水雷反潜作战使用,机腹可以挂载一枚“鳟鱼”空对地导弹(装核弹头,射程200-320千米)。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29)

米亚-4轰炸机

1970年,美国海军VFP-63照相侦察中队从空中拍摄的米亚-4“野牛”喷气式轰炸机,当时该机正在北部湾巡航。米亚-4B/C侦察反潜专用,长航程以及空中加油保证了有效的滞空时间,从这个俯视图看还是相当霸气。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30)

米亚-4轰炸机

结语

米亚-4作为苏联研制的第一型喷气式战略轰炸机,虽然设计理念以及思路都很新颖、超前,但由于早期涡喷发动机带来的油耗大、航程短问题长期困扰。和同期采用涡桨发动机的图-95相比,在载重量以及航程方面都有很大差距,特别是航程和设计要求严重短缺只能通过加油机进行弥补,因此整体产量并不大。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31)

图-95战略轰炸机

1957年米亚-4开始服役起算估计生产了110架,其中45架改为空中加油机,而海军航空兵中则装备了少量能执行远程海上侦察和反潜任务机型(B/C型)。作为一款不大成功的战略轰炸机,在服役不久后就由图-95取代其位置,不过令人意外的是米亚-4在上世纪70年代还客串了一把特种机,成就了其最后的辉煌,它就是米亚-4BM-T “Atlant”特种运输机。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32)

米亚-4BM-T “Atlant”特种运输机

上世纪70年代随着苏联航天项目火热进行中,由于需要将能源号运载火箭、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配套大型组件从生产厂家空运到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这些外形大份量又重的零部件对于运载平台要求较高。于是设计师开始对米亚-4进行改装,首先是整体机身加固,再去掉垂尾安装上新的双垂尾,通过外形变化达到运输超长部件的需要。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外形的变化使飞行操探系统也跟着大改,最后改装完毕的米亚-4于1981年4月29日飞上蓝天,开始从事天然气、航天飞机运送任务。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33)

米亚-4BM-T运输机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34)

米亚-4BM-T运输机

米亚-4BM-T “Atlant”特种运输机,先后共执行了150多次飞行任务,背负巨大的构件为苏联航天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35)

米亚-4BM-T运输机

下图是驼运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全比例木质模型的米亚-4,不过它只是客串,最后负责运输暴风雪号重任的是史上最大型运输机安-225“梦幻”。

苏联轰炸机发展史(疯狂的野牛)(36)

米亚-4BM-T运输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