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从中原崛起到底怎么发展(群雄逐鹿天下争雄)
曹操从中原崛起到底怎么发展(群雄逐鹿天下争雄)《魏书》: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历前相不见举;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当然,这个时候的曹操还不是后世有名的魏武帝,他是一个想着报效国家,希望政治清明的热血青年,于是在自己的官位上他开始勤恳劳作,不畏强权,希望自己做个好官有能力的官。(荀彧影视剧形象)其一:深受皇恩,谈及梦想,效仿卫霍,愿开疆扩土。 曹操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虽然父辈有侯爵,但是无论哪个朝代,对于宦官总是会有些鄙夷,然而曹操却依然能够做官,不得不说曹操深受汉朝恩惠,使他从小锦衣玉食,衣食无忧。
论历史战争的波澜壮阔,就不得不提三国,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征战沙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传说,提起三国,就不能不提起曹操,这个在三国时代的主角之一,不管后世怎样评价这位枭雄的好坏,但是无疑,他的政治军事能力是那个时代的顶尖。
(曹操赤壁之战前作诗)
“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范晔《后汉书·许劭传》)“子治世之能臣个,乱世之奸雄”(陈寿《三国志·武帝纪》)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占据了半壁江山,却为何最终也没有选择称帝篡位,他真的没有称帝之心吗?对于这位枭雄,我们都不太了解他的内心,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详细分析一下这位枭雄没有称帝的原因吧。
(荀彧影视剧形象)
其一:深受皇恩,谈及梦想,效仿卫霍,愿开疆扩土。
曹操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虽然父辈有侯爵,但是无论哪个朝代,对于宦官总是会有些鄙夷,然而曹操却依然能够做官,不得不说曹操深受汉朝恩惠,使他从小锦衣玉食,衣食无忧。
当然,这个时候的曹操还不是后世有名的魏武帝,他是一个想着报效国家,希望政治清明的热血青年,于是在自己的官位上他开始勤恳劳作,不畏强权,希望自己做个好官有能力的官。
《魏书》: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历前相不见举;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曹操影视剧形象)
可以说,此时的曹操心里只有国家,一颗赤子报国之心。而曹操也在自己后来成为魏王之后谈及自己的梦想,说到自己最初是想想霍去病一样,征战匈奴,死后墓碑上写道“大汉征西将军之墓”。大汉二字言明了曹操的内心。
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后来即使兵强马壮,占据半壁江山,然而却也没有篡位称帝的想法,可能是因为在他的心中,皇帝之位也没有自己对于征西将军那样渴望。这或许是曹操不愿代汉自立的原因之一吧。
(影视剧中曹操与司马懿)
其二: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名声在前。
如果了解曹操的崛起之路,我们会发现,曹操真正崛起就在他救回天子之后,也就是后世闻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事件的发生,虽然天下大乱,但是汉朝四百年的统治根深蒂固,所以有皇帝的名义,往往会更能收复民心。
而曹操正是接着皇帝的名义,打着替皇帝办事的口号进行的自己一系列的征伐,在曹操的崛起过程中,有皇帝在手,为他提供了主动权。然而到最后,曹操成为天下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天下三分,皇帝已经没有用的时候,却成为了曹操名望的包袱。
(影视剧中曹操逃亡杀吕伯奢一家)
在百姓面前,曹操一直扮演的形象都是忠于汉室,忠于皇帝的一副忠臣的样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曹操如果一旦篡位,就会大失民心,因此曹操选择了放弃。
曹操的《述志令》中记载到:“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周室也。”
曹操正是吸取历史经验,觉得哪怕自己兵强马壮,可是毕竟还有敌人,没有真正的一统,于是他依旧选择了侍奉天子,来争取自己名义上的正统。
(影视剧中曹操行刺董卓被发现)
其三:曹操更重视实权,更在坚持自己的内心。
在曹操的征战生涯中,敌视他的都骂他曹贼,称他为篡国之贼,然而曹操并不想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他一生以天子的名义征讨各地,如果一旦篡位,不仅会真正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而且还会失去很多终于汉室的臣子。想当初荀彧生气曹操戴九锡而自杀身亡,想荀彧可以说是可以说是曹操的重要谋士,却仍因这件事而自杀,可以想象,曹操一旦称帝,将会引起怎样的动乱。
(影视剧中曹操行刺董卓)
曹操曾说:“若天命在吾 吾为周文王矣.”
曹操说这句话就是表示自己要做周文王,因为周文王是没有称帝的,称帝的是他的儿子周武王,或许曹操也知道,自己阻止不了儿子的行为,但是自己要做周文王,自己是为儿子扫平道路的,并且自己不篡位以此来报答汉朝给与自己的恩惠。而且相比起皇帝的称号,曹操更在意的是实际权力,有着皇帝的权利,称号什么的对于曹操来说就没有什么重要的了。
(影视剧中曹操被马超追杀)
仔细剖析曹操不称帝的原因,我们会真正的真正意义上的认识曹操,这样一个不一样的枭雄,或许正是他内心的坚守才让他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吧,才能够称霸三国,成为后世赫赫有名的魏武帝!
参考文献:《述志令》《让县自明本志令》《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