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的目标市场:面膜行业报告 增速领跑日化 市场千亿可期
面膜的目标市场:面膜行业报告 增速领跑日化 市场千亿可期近年来面膜品牌商通过轻资产运营,将生产线整体外包,轻装上阵实现快速发展。根据“微笑曲线”理论,产业链中附加值(利润)更多地集中在研发设计与销售推广两端,而处于中间环节的加工制造附加值较低。面膜生产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料生产商,其产品主要为无纺布与保湿剂、活性物等,适用领域较广,代表厂商有欣龙控股、诺邦股份等;中游为加工制造商,负责采购原料后按照品牌商的要求进行制作包装,代表企业有诺斯贝尔、广东贝豪等;下游为品牌运营商,主要负责产品的前端研发与后端营销,进入壁垒较高,代表企业如御家汇、膜法世家等。欧美及日系面膜品牌均价较高,达上百元。主打大众的本土面膜品牌以其低价优势,快速抢占大量市场份额。从线上面膜销售占比来看,本土面膜品牌遥遥领先,占据78.7%的市场。而第二名的韩系品牌,仅占比10.5%。自身优势:其二,依靠OEM代工快速成长
自身优势:其一,本土品牌具备性价比优势
面膜产品在国内定位为大众快消品,使用频次高,同时国内化妆品消费者表现出对于低价质优产品的明显偏好。
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2-2017年我国化妆品大众市场占比约70%,大幅超过高端市场。
将本土与欧美、日韩系面膜均价对比,本土系面膜品牌均价最低,产品均价仅为54元,贴片面膜单价最低可至3元/片。
欧美及日系面膜品牌均价较高,达上百元。主打大众的本土面膜品牌以其低价优势,快速抢占大量市场份额。从线上面膜销售占比来看,本土面膜品牌遥遥领先,占据78.7%的市场。而第二名的韩系品牌,仅占比10.5%。
自身优势:其二,依靠OEM代工快速成长
面膜生产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料生产商,其产品主要为无纺布与保湿剂、活性物等,适用领域较广,代表厂商有欣龙控股、诺邦股份等;中游为加工制造商,负责采购原料后按照品牌商的要求进行制作包装,代表企业有诺斯贝尔、广东贝豪等;下游为品牌运营商,主要负责产品的前端研发与后端营销,进入壁垒较高,代表企业如御家汇、膜法世家等。
近年来面膜品牌商通过轻资产运营,将生产线整体外包,轻装上阵实现快速发展。根据“微笑曲线”理论,产业链中附加值(利润)更多地集中在研发设计与销售推广两端,而处于中间环节的加工制造附加值较低。
品牌厂商通过OEM代工,中间加工成本与人力成本大幅削减,从而将更多资源集中于研发及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实现品牌的快速发展。
从利润分配看,根据相关上市公司年报,御家汇等品牌厂商毛利率在55%-65%之间;中端制造企业毛利率在25-35%之间,原料厂商毛利率在15%-20%之间。
考虑一条面膜全外包直线生产线,假设前端收入去除毛利后的成本完全为后一方的营业收入,可估算出一张10元的面膜,品牌商可获利6元(10*60%),制造商可获利1.2元(4*30%),而原料商仅可获得毛利0.42元(2.8*15%)。因此膜法世家和御家汇等品牌面膜厂商通过将低盈利、重资产的生产线外包,轻装上阵发力营销,实现业绩和品牌影响力的快速成长。
近年来本土化妆品加速崛起,缩小研发差距,借助电商降低营销门槛,助力形象重塑,产品升级稳扎稳打,依靠粉丝经济提升消费粘性。我国作为全球最大面膜市场,电商占比高 消费者差异性需求 高性价比利好本土品牌,是少有的本土品牌占优势的化妆品类。对标日韩在渗透率与使用频次上有显著上升空间,具备品牌、品质和供应链优势的龙头机会大,享受行业千亿前景的增长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