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9个县为啥划入内蒙(东北三省与内蒙古的区划调整)
辽宁省9个县为啥划入内蒙(东北三省与内蒙古的区划调整)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北洋军阀时代,为了解决内蒙古缺乏地方区划的问题,北洋军阀政权设立了几个特别区,例如热河特别区、察哈尔特别区等等。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以后,当时的政权陆续设立了宁夏省、热河省、绥远省和察哈尔省,被称为塞北四省。每个省份管理了内蒙古的部分区域。在清朝统治的前期,这个问题还并不明显。进入清朝统治的后期以后,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清朝一败再败,自身的统治摇摇欲坠。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开始染指清朝的各个地区,其中就包括内蒙古地区。在这一阶段,随着内蒙古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部分区域划入了山西省、直隶省等省份管理,例如出现了口北三厅的说法。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政权之间的博弈,从秦汉一直延续到了明朝,属于反复循环的状态。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以后,疆域面积空前庞大。依靠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根据无法有效管理各个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元朝借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东北地区的区划变动,例如东北六省、东北九省的区划变动等等。今天,作者和大家聊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内蒙古与东北三省之间的区划变动。60年代末期,内蒙古的34个县和旗,陆续划入了东北三省管理。到了70年代末期,34个县和旗又陆续还给了内蒙古。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区划变动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内蒙古的基本情况。内蒙古是我国34个省级区划之一,也是我国5大自治区之一。内蒙古面积辽阔,而且跨度很大,从东北一直延伸到了西北。内蒙古自治区下辖了9个地级市、3个盟,总计12个地级区划,分别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
按照2020年七普统计的数据,内蒙古总人口2400余万人,与吉林省、甘肃省,基本上在一个水平线上。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的GDP总量达到了2万亿以上,已经达到了非常不错的水平。至于内蒙古的区划格局,在70年代末期才逐步形成。在六七十年代,内蒙古与东北三省之间,曾经出现了涉及30多个县、旗的区划变动。
在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与盘踞在北方的游牧政权,一直是反复拉锯的状态。在中原王朝强盛的阶段,通过大规模的北伐,控制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并且设立州郡和军镇。但中原王朝进入衰败期或者内部混战的阶段,北方游牧政权立刻就会卷土重来,重新控制内蒙古各地。因此,在内蒙古各地,既有中原文化的印记,又有游牧文化的影子。
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政权之间的博弈,从秦汉一直延续到了明朝,属于反复循环的状态。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以后,疆域面积空前庞大。依靠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根据无法有效管理各个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元朝借鉴了金国行尚书台的经验,设立了行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湖广行省、辽阳行省等等。
当时,内蒙古各地隶属于好几个行省管理。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沿用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并且进一步完善调整。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因此,形成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格局。在这一阶段,内蒙古的很多地区,在北方游牧政权的控制之下。为了抵御北方游牧骑兵,明朝从东北到西北,组建了九边重镇。
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南明各个政权,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总计设立了18个省份,出现了汉地18省的说法。在清朝统治时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清朝在内蒙古地区并没有设立行省。由于缺乏地方官员和各级区划,清朝对内蒙古各地的实际控制力很有限。对于各地的人口、耕地情况并不了解,控制能力非常有限。
在清朝统治的前期,这个问题还并不明显。进入清朝统治的后期以后,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清朝一败再败,自身的统治摇摇欲坠。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开始染指清朝的各个地区,其中就包括内蒙古地区。在这一阶段,随着内蒙古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部分区域划入了山西省、直隶省等省份管理,例如出现了口北三厅的说法。
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北洋军阀时代,为了解决内蒙古缺乏地方区划的问题,北洋军阀政权设立了几个特别区,例如热河特别区、察哈尔特别区等等。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以后,当时的政权陆续设立了宁夏省、热河省、绥远省和察哈尔省,被称为塞北四省。每个省份管理了内蒙古的部分区域。
塞北四省的组建,主要有2个目标,第一,加强对内蒙古各地的管理。第二,塞北四省起到了战略缓冲作用。在抗战时期,塞北四省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战略缓冲作用,例如著名的热河抗战、绥远抗战等等。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组建。当时,内蒙古自治区的管辖范围,大概只有今天的内蒙古东部各地,管理范围比较有限。
进入50年代以后,大规模战争已经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外部环境已经明显变化。此时,塞北四省的战略缓冲作用大大降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塞北四省都存在经济单一、人口稀少的问题。1952年到1955年,察哈尔省、绥远省、宁夏省、热河省被陆续撤销,大部分区域划入了内蒙古管理。
内蒙古的管辖范围,逐步从东北延伸到了西北,跨度非常大。在和平年代,这样的区划没有任何问题。但进入60年代后期,我国北方的防御压力大大增加,出现了“百万大军压境”的情况。从防御部署的角度来说,难度非常大。因此,1969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划,出现了很大的变动。东部地区的各个盟、旗,分别划入了东北三省。西部地区的各个盟、旗,陆续划入了甘肃、宁夏。
在这一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大体上基本上只管理了中部的各个地区。我们聊聊什么是盟、旗、苏木、嘎查,盟对等于各个地级市,例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等。旗对等于各个县、县级市、区,例如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等等。苏木对等于各个乡镇,嘎哈对等于各个村庄。
1969年7月,出于各方面的需要,内蒙古自治区的昭乌达盟,划入了辽宁省管理。昭乌达盟下辖了2个县、7个旗,相当于9个县级区划。内蒙古的哲里木盟,划入了吉林省管理。哲里木盟下辖了8个县、旗,再加上呼伦贝尔盟的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中旗。合计有11个县级区划,从内蒙古划入了吉林省。
同一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划入了黑龙江省管理。呼伦贝尔盟下辖的2个县级市、12个旗,相当于14个县级区划,划入了黑龙江省管理。言而总之,在这一年,内蒙古东部的34个县、旗,划入了东北三省管理。这一格局持续了10年时间,进入70年代末期,我国北方的压力已经大大降低。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内蒙古的区划也需要恢复原来的格局。1979年,呼伦贝尔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等地,陆续从东北三省划入内蒙古管理。后来,这几个盟组建了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由于距离首府呼和浩特的距离太远,对于内蒙古东部各地的人们来说,外出办事或者看病,一般会选择距离自己比较近的东北城市,很少去呼和浩特。
内蒙古东部在口音、风俗、饮食等各个方面,更接近于东北三省。尤其是内蒙古东部的年轻人们,外出工作基本上会选择东北地区的四大城市或者北京市、天津市等地。
关于我国各省市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