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协和眼科专家排名(第一人协和眼科院士)

协和眼科专家排名(第一人协和眼科院士)面对如此大的差距,赵家良教授十分感慨,眼科医学的差距也正是我们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他暗下决心,“要想改变这个状况,必须把中国的眼科学和世界的眼科学相结合。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需要走向国际,了解国际的情况,更需要提高我们自身的技术水平,改变落后的状态。四年多的交流与实践,使赵家良教授看清了国内的眼科发展与国际水平存在的较大差距。一是人才的培养体系不一样,这个差距到现在还是存在,需要我们几代人共同努力去改变;二是医疗设备落后很多,在美国所有的眼科手术基本上都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的,我们国家80年代初期几乎是没有;三是医疗技术上面的差别。为什么选择眼科?赵教授讲到,“一个是受了医院眼科主任的影响,另一个是眼科医学比较精细,病人也比较多,能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譬如说像白内障治疗后能够很快地恢复视力。”赵家良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金”眼科。赵家良教授和香港狮子会303区负责人80年代末

他海内外求学求索,坐诊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曾经主导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积极申请和推动“全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的复明手术项目”;首次引进和主持编译中国首部《眼科临床指南》;主创中国眼科博物馆。

2004年,他是我国眼科第一个入选国际眼科科学院的院士,2018年他又成为中国首位当选国际眼科科学院副主席的专家。一生都在与“眼睛”打交道,他就是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专家赵家良教授

协和眼科专家排名(第一人协和眼科院士)(1)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我上的中学,始建于清朝光绪32年,是培养了很多新中国院士的江苏省南通中学,在那里毕业后考入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前身)”赵教授说。1970年大学毕业的他去了医疗条件非常落后的陕西高陵县基层医院工作,且一干就是八年。在这段时间里,赵家良认识到,要想为更多患者服务,必须具有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

1978年国内恢复高考制度,赵家良考取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眼科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工作。

为什么选择眼科?赵教授讲到,“一个是受了医院眼科主任的影响,另一个是眼科医学比较精细,病人也比较多,能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譬如说像白内障治疗后能够很快地恢复视力。”赵家良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金”眼科。

协和眼科专家排名(第一人协和眼科院士)(2)

赵家良教授和香港狮子会303区负责人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他以访问科学家的身份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美国南加州大学眼科研究所生物统计和流行病学研究室学习和工作,此后在日本也交流访问了半年多。

四年多的交流与实践,使赵家良教授看清了国内的眼科发展与国际水平存在的较大差距。一是人才的培养体系不一样,这个差距到现在还是存在,需要我们几代人共同努力去改变;二是医疗设备落后很多,在美国所有的眼科手术基本上都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的,我们国家80年代初期几乎是没有;三是医疗技术上面的差别。

面对如此大的差距,赵家良教授十分感慨,眼科医学的差距也正是我们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他暗下决心,“要想改变这个状况,必须把中国的眼科学和世界的眼科学相结合。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需要走向国际,了解国际的情况,更需要提高我们自身的技术水平,改变落后的状态。

求新求变,创造辉煌

2002年,赵家良教授经过艰苦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并经过我国有关部门的批准,中华眼科学会加入了国际眼科理事会,成为在国际眼科学术组织中唯一代表中国的一个眼科学会。同时,他开始组织全国眼科学术会议。

他率先打破了原有的封闭状态,将会议办成了开放式的国际化大会,当年就吸引了3000多名眼科医师参加会议,这在国内眼科界中是一个创举。之后每年的全国眼科学术会议的规模越来越大。参会的国外眼科专家也越来越多,真正成为检阅我国眼科学发展水平和促进国内外眼科界学术交流的平台。

赵家良教授表示,如今我们的理念和设备都有很大的更新,像白内障超声乳化设备、激光的设备都引进来了,我们国家中央级的、省一级的、地区级的医院设备都很先进,甚至一些县一级的医院设备也相当不错了。他高兴地看到,自己多年来持续的努力,已经对全社会关注中国人的眼病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协和眼科专家排名(第一人协和眼科院士)(3)

2006年10月 赵家良教授在河北进行关于盲人群体的九省调查

不忘初心,行千里路

2007年,我国残联的相关负责人和赵家良教授一同前往印度访问,发现印度的年白内障手术例数较前有明显增加,防盲工作的开展颇有成效。于是,吸取经验,在赵家良教授的努力推动下,2009年卫生部、财政部、中国残联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对全国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并进行手术费用补助,中央财政在3年中为全国100万贫困白内障患者补助手术经费高达8亿多元。

协和眼科专家排名(第一人协和眼科院士)(4)

1999年赵家良教授在印度进行儿童屈光不正的相关调研

由于这一项目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项目延长了3年,至2015年共完成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175万例。且从这一项目以后,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为占全国总人口95%以上的参保人员提供白内障复明的大部分经费,并在“十三五”期间为所有贫困人员提供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解决经济困难不能施行白内障手术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实施白内障复明项目,成为联系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除了白内障的防控,赵家良教授也在我国沙眼的防控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赵家良教授曾在WHO参加会议时,WHO负责防盲工作的官员对赵家良教授说:“你们中国还是沙眼的高发流行国家。”甚至在2010年,我国沙眼的防控较以往已经卓有成效时,我们仍是被WHO扣上了沙眼高发流行国家的帽子。

得知此事的赵家良教授认为需要做一个流行病学研究来再次确认我国的沙眼患病率。在赵家良教授的推动下,第三期“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将重点放在根治致盲性沙眼,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根据卫生条件,从以往的沙眼发生情况严重,最可能有沙眼的区域开始调查。赵家良教授在青海省进行调研期间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已年过半百的赵教授却仍忍受着身体不适继续工作,直到肺部啰音明显,在旁人的劝说下才被迫离开了调研区。

协和眼科专家排名(第一人协和眼科院士)(5)

2006年10月 赵家良教授在新疆进行关于盲人群体的九省调查

经过2年多的时间,最终结论表明我国已经达到了宣布沙眼消灭的指标。赵教授起草撰写了研究报告给国家卫生部,后递交到WHO。直到2020年1月13日,WHO的总干事谭德赛给我国卫健委主任写了封信: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把沙眼这一公共卫生问题消除。同期,WHO驻华办事处负责人又写了封邮件,已经在WHO网页上修改了中国的沙眼患病情况。“中国是沙眼高发流行”的帽子终于就此被摘掉。这是以赵家良教授为首的400多位我国眼科工作者的共同奋斗成果。

医者仁心,厚德济世

行医的50年里,赵家良教授接诊、治疗过的病人不计其数。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语言和习俗,但他们有着共同的期许——就是获得光明的希望。这种期许是落在我们这些医者肩上的重托,也是对我们这些责任在肩医者的鞭策。于医学之博大精深,医者不可止于学,学而悟其道,方可成明医;于医学之厚德济世,医者须有大爱,方能惠泽众生。这也正是赵家良教授理解的协和的精神所在。

始终保持奋斗姿态,工作与生活才能在状态、有收获。在创新研究的路途上,“亚洲太平洋地区白内障屈光手术学会杰出成就奖”、Carl Kupfer 国际防盲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亚洲太平洋地区眼科学会奖、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中美眼科学会金苹果奖、亚太眼科学会最高奖Jose Rizal 奖、国家科技奖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终身成就奖、美国眼科学会成就奖……这些荣誉记录着赵家良教授一路洒下的汗水。

2004年,赵家良教授成为第一位当选国际科学学院院士的中国眼科医师。2018年6月1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国际眼科科学院全体成员大会上,经过提名和选举,赵教授当选为副主席。2020年,国际防盲协会(IAPB)授予赵家良教授防盲领域顶尖专家Vision Excellence Awards称誉

协和眼科专家排名(第一人协和眼科院士)(6)

赵家良教授说:“从事防盲工作的20多年来,我认为防盲工作不能仅仅被视为疾病的治疗,把视角放宏观来看,防盲工作相关项目可以说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项目,本质上也伴随着社会变革。这些年来,我们在推动防盲工作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同时,中国眼科的发展也是防盲工作进展的基石。”

关注"北京协和医学院招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协守光明PUMCH、养生大世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