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分析应注意什么问题(需求-功能-逻辑-物理)
应用技术分析应注意什么问题(需求-功能-逻辑-物理)逻辑设计:从逻辑的角度设计系统的架构,定义实现系统的逻辑组件及逻辑接口。功能分析:定义并分解产品的功能,定义为满足客户需求,产品需要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以及子功能。事实上,RFLP分析方法是工程领域著名的正向设计方法之一,几乎所有日常所见产品的设计过程都遵循该过程,小到水杯、剪刀,大到汽车、飞机。RFLP分析方法一经提出,立刻由于其符合设计规律的思路以及简单易记的名字,为各种设计方法论所学习和借鉴。具体来说,RFLP这四个流程要依次完成四个层次的分析。需求分析:定义产品的需求,定义用户想要的产品和服务。
今日话题:如何运用RFLP进行产品的正向开发?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质量工具是非常多的,但RFLP方法论遵循了需求分析-功能分析-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四步法,将复杂的质量方法论简单化,以便设计工程师们能快速理解和运用。
话说一位网友在公众号后台提问,产品开发中有没有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方法论,前面看过你的一篇文章《产品开发过程中有哪些质量管理(工具)方法论?》,VDA14这本标准中有很多产品开发的工具,但都不容易理解与学习,是否有比较容易理解的正向开发的方法论呢?
先说观点,在产品正向开发过程中,不论开发流程是IPD,还是APQP,其背后都遵守了一套逻辑,需求-功能-逻辑-物理(RFLP)的分析过程。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RFLP需求-功能-逻辑-物理的正向开发过程。
事实上,RFLP分析方法是工程领域著名的正向设计方法之一,几乎所有日常所见产品的设计过程都遵循该过程,小到水杯、剪刀,大到汽车、飞机。RFLP分析方法一经提出,立刻由于其符合设计规律的思路以及简单易记的名字,为各种设计方法论所学习和借鉴。
具体来说,RFLP这四个流程要依次完成四个层次的分析。
需求分析:定义产品的需求,定义用户想要的产品和服务。
功能分析:定义并分解产品的功能,定义为满足客户需求,产品需要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以及子功能。
逻辑设计:从逻辑的角度设计系统的架构,定义实现系统的逻辑组件及逻辑接口。
物理设计:从物理的角度实现系统的架构,定义最终实现系统的物理组件实体及物理接口。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以我们家里使用的水龙头为例:
第一步:需求分析:首先,我们假设“用户想要一个能控制水量和控制水温的水龙头”。若干条像这样的用户需求,构成了产品的需求集,定义了我们工程师研制产品的要实现的目标。
第二步:功能分析:根据上面用户提出的需求,我们识别出水龙头应该具有“控制水量”和“控制温度”两条功能。能够把输入的冷水和热水变为流量合适、温度合适的温水进行输出。
我前面写一篇文章《在DFMEA分析时,从哪些方面来定义产品的功能?》
功能是动词加名词的排列组合,功能=动词 名词,动词:表达活动、发生、存在,名词:表达了活动跟何事、何物相关,如:灯泡的功能是发光,菜刀的功能是切菜,尽量避免模糊性的动词描述,如提供、使用、允许等。
那么一个产品到底包括哪些功能呢?我们先来说一个例子,惯例还是“水杯”的例子,我们来讨论一下水杯的功能,注意了动词 名词的结构,
--能(装 水)
--不会(漏 水)
--易(携 带)
--防(烫 手)
--抗(摔 )
--耐 久/用
这里的能什么XX,不会什么XX,易XX都是设计功能,防什么···,抗什么···都是安全和法规功能,耐什么···都是可靠性功能要求。那么如何保证功能识别是完整的呢?首先功能分类为功能与非功能,非功能就是设计约束条件,如重量、空间等。这是设计工程师们没法控制的,是限制条件。如发动机的设计约束条件是发动机舱体空间的大小。而功能又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基本功能是产品设计的主功能,辅导功能包括了接口功能、自诊断功能、自保护功能、防伤害功能、可维修功能等。
具体见下图:
第三步:逻辑设计:控制水量和控制温度两条功能,是通过水龙头的架构实现的。在逻辑设计阶段,我们会定义水龙头的逻辑架构和逻辑组件。例如,我们定义了两个流量控制单元、一个冷热混合单元作为系统的架构组成。
第四步:物理设计:最终,我们根据逻辑设计中定义的逻辑架构和逻辑组件,定义最终实现系统的物理实体。例如图中就是我们常见的两种水龙头物理架构。
当然,真正的工程产品研发比这个要复杂很多,但其中的基本思路却是一致的。实践证明,小到水龙头、大到飞机,都可以使用这种思路进行分析和设计。
综上所述,鲜老师认为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质量工具是非常多的,但RFLP方法论遵循了需求分析-功能分析-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四步法,将复杂的质量方法论简单化,以便设计工程师们能快速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