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测什么能判定是多囊卵巢?看多囊卵巢检查指标
通过测什么能判定是多囊卵巢?看多囊卵巢检查指标判断标准:黄体生成素升高,或是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2,代表整个性腺轴功能的紊乱。促黄体生成素偏高主要是女性内分泌失调所致。在卵泡期如果促黄体生成素过高,会导致卵巢功能失调,使雌孕激素水平分泌失衡,从而抑制卵泡发育,卵泡长不大、没有峰值,也就很难实现排卵。中医怎么调理?针对高雄激素血症,西医主要用达英-35,但容易导致胚胎毒性、血清雄激素波动等副作用;中医调理针对的是肝、脾、肾这三个系统,所以治疗周期较慢。临床上多选用柴胡、陈皮、香附这类疏肝理气的中草药,也可以用柴胡舒肝丸和丹栀逍遥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治的方法,比如针灸、穴位埋线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一种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发病率占育龄期妇女的5%~21%。多囊除了中医传统意义上的分证型之外,根据检查指标,临床上也有很多不一样的情况,这些情况的调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今天我就将这些分型详细给大家讲清楚。
雄激素是女性生殖生理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激素,是卵泡合成雌激素的前提,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内分泌激素。
判断标准:判断雄激素水平升高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一是实验室检查发现雄激素水平升高或相关产物增加,但是要注意排除引起高雄激素血症的其它原因;二是通过临床体征,多毛、雄激素性脱发、反复痤疮、男性化,其中只要出现一个就可以诊断为高雄激素血症。
高雄激素给卵巢带来的影响是一个恶性循环。浓度过高会抑制卵泡成熟,导致多个卵泡闭锁,使卵巢呈多囊性改变;同时也会造成性腺轴功能紊乱,使黄体生成激素增高,继续推动卵巢和肾上腺分泌雄激素。
中医怎么调理?
针对高雄激素血症,西医主要用达英-35,但容易导致胚胎毒性、血清雄激素波动等副作用;
中医调理针对的是肝、脾、肾这三个系统,所以治疗周期较慢。临床上多选用柴胡、陈皮、香附这类疏肝理气的中草药,也可以用柴胡舒肝丸和丹栀逍遥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治的方法,比如针灸、穴位埋线等。
促黄体生成素偏高主要是女性内分泌失调所致。在卵泡期如果促黄体生成素过高,会导致卵巢功能失调,使雌孕激素水平分泌失衡,从而抑制卵泡发育,卵泡长不大、没有峰值,也就很难实现排卵。
判断标准:黄体生成素升高,或是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2,代表整个性腺轴功能的紊乱。
西医or中医
西医最常开达英、优思明来降低黄体生成素,可以通过补充孕激素,给下丘脑传递信号,误以为已经进行了排卵,从而以及黄体生成素和卵泡生成素,但是完全是避孕药的效果,会导致卵泡不发育、卵巢也不排卵。也有一部分人越吃这类药物,反而黄体生成素越高。
中医用药讲求对症调理,不太建议用激素类的药物,临床上多会尝试六味地黄丸、甘草白芍汤、理冲汤等验方辨证,也会尝试通过饮食调节,建议多食粗纤维和肌纤维少的食物,多补充维生素C等。
排卵稀发或无排卵排卵稀发是指每年少于8次的排卵,同时月经周期超过35天;无排卵即超过6个月无月经来潮。
中医如何调理?
服用激素药和促排这两个手段,如果没能顺利实现怀孕的目的,后期容易导致体重、脱发增加,月经紊乱更甚。
中医认为肾主生殖,卵泡的发育成熟与肾精充盛、肾阳鼓动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肝主疏泄,与月经、卵泡发育也有关联。所以调理以补肾、健脾、疏肝为主,并根据月经周期分阶段辨证。
临床上也可以尝试使用归术益坤汤,恢复卵巢卵泡结构,使颗粒细胞增殖,促进卵泡发育。
多囊样改变是指卵巢失去了正常的组织结构。每次卵巢该排卵的时候排不出去,长成熟的卵泡堆积在卵巢中,最终形成卵巢多囊样改变。
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双侧卵巢均有≥12个且直径2~9mm 的小卵泡,和卵巢体积增大。
不过卵巢多囊样改变只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之一,正常育龄期妇女中20-30%的人可有这种超声表现, 单纯有超声提示卵巢多囊样改变并不属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所以不用过分担心,可以用六味地黄丸进行调理。但如果跟以上三种症状其中一个同时出现,就要按照多囊卵巢综合征进行处理了。
中医辨证小结:
中医辨证多囊卵巢是肾、肝、脾三脏失调,痰湿血瘀为标。肾气虚则并不能生化精血、气血推动无力,从而阻挡卵泡排出;肝郁气结则血行不畅、冲任阻滞,导致卵巢排卵障碍;脾虚导致痰湿内生,阻塞冲任胞宫,卵泡因湿浊粘腻无法正常排出,最终形成多囊。
中医调理多以补肾填精、祛湿除痰等为主要思路,从而恢复正常月经周期、提高受孕率。
1. 补肾类药物能降低雄激素水平、调节性生殖轴、提高黄体功能;
2. 六味地黄丸可明显降低 多囊患者的雄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改善卵巢多囊样改变;
3. 丹栀逍遥散可降低雄激素水平值,改善多囊患者的排卵障碍。
调理时也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不同特点进行辨证。
现代医学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多是使用激素来制造人工排卵周期,但药停后病症又会继续出现;中医更多是通过身体的整体调理,帮助患者从根源改善卵巢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