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创新力度做强市场主体:更好服务广州高质量发展
鼓励创新力度做强市场主体:更好服务广州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7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09.20万户,同比增长5.75%,增速位居北上广深首位。截至2021年末,广州实有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是2012年末(98.8万户)的3.1倍。“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一个又一个“国家级”荣誉,既是认可也是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推进职能大融合、改革大提速、监管大提效、服务大提质、能力大提升,在细微处下大力气,让变革蓝图逐渐变成现实。如今,广州商事制度改革实现突破、市场安全获得改善、质量发展水平得到提升、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稳步推进,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底气和后劲。文/何颖思、朱少勇图/朱少勇
广州对标国际最优,大力推进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资料图
执法人员做好“广交会”展会侵权行为的防范、调解与查处。
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执法行动。
309万户!最新数据显示,广州实有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速达5.75%,增速位居北上广深首位。300多万户市场主体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稳定就业的主力军。
“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一个又一个“国家级”荣誉,既是认可也是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推进职能大融合、改革大提速、监管大提效、服务大提质、能力大提升,在细微处下大力气,让变革蓝图逐渐变成现实。如今,广州商事制度改革实现突破、市场安全获得改善、质量发展水平得到提升、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稳步推进,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底气和后劲。
文/何颖思、朱少勇
图/朱少勇
截至2021年末,广州实有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是2012年末(98.8万户)的3.1倍。
截至2022年7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09.20万户,同比增长5.75%,增速位居北上广深首位。
2022年1-7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5.75万户。
广州已有30个事项实现证照联办,其中包括食品经营许可等11项市场监管领域许可,以及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核发等19项跨部门涉企许可事项。
广州已有4家企业(组织)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1家企业(组织)获得省政府质量奖,9家企业(组织)获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18家企业(组织)获得市长质量奖。
2022年上半年,广州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10万件,同比增长29.9%;有效商标注册量205万件,同比增长21%,增速处于国内大型城市领先水平。
专利和商标质押374项、融资额58.96亿元,项目总数及金额均位居全省第一。
79项专利获第23届中国专利奖,其中金奖3项、银奖5项、优秀奖71项。
食品药品安全考核多年获评广东省A级。
99%的食品生产企业纳入全过程动态监管平台,“互联网 区块链”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管平台覆盖至150多个农贸市场。
广州市3800余家学校食堂实现“互联网 明厨亮灶”建设全覆盖。
优化营商环境 坚定市场信心
在荔湾区政务服务中心二楼开办企业“一窗通取”专窗,阳小姐代表公司领取了新的营业执照。她通过“广州市开办企业一网通”系统提交申请,当天便通过审批。第二个工作日便领取了公司的营业执照和公章。另一边厢,王先生通过“一网通”系统申请营业执照的同时,还申请了食品经营许可,以前要分开办的事项,现在一次“搞掂”。
市场主体是感知经济“水温”的毛细血管,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形势下,经济运行面临更复杂考验,降低制度成本、优化营商环境能进一步坚定市场主体经营信心,激活市场活力。
这些年来,广州市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拓展,高标准开展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先照后证”改革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和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住所(经营场所)自主承诺申报,实施“证照分离”清单管理制度,试点商事登记确认制,深化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歇业备案服务。有序推动30项事项试行“一照通行”证照智能联办,开通“穗澳通”商事登记服务,市场活力较大释放。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标准,推行开办企业“一网通办、一窗通取”模式,首创开办企业5G智慧导办服务,实现一表申报、零费用、最快0.5天办结,登记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广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获2019年国务院督查激励;在2019年度广东省开办企业便利度评估中,广州市排名第一。广州市获评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截至2021年末,广州实有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是2012年末的3.1倍。如今,309万户市场主体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稳定就业的主力军。
推进质量强市 塑造“广州品牌”
品誉四方,质赢未来。随着《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意见》《加强品牌建设十三条措施》、质量强市战略行动计划等质量方略和政策工具相继出台,广州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开展品牌建设工作,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质量发展道路,“质量第一”理念深入人心。广州成为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政产学研检用’六方联合打造‘广州定制’国际知名品牌”入选第二届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优秀案例,质量监管考核连续6年获评广东省A级,质量监管获2019年国务院督查激励;持续实施“政产学研检用”六方联合的重点产品质量国际比对研究提升行动,取得21个国际首次、23个国内首次,填补44项国际与国内行业技术和标准空白的重大成果。今年上半年,广州推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示范创建,发布市地方标准37项,市内企事业单位累计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34项,创历史新高。
这些年,广州致力树立质量标杆,引导全社会崇尚质量、追求卓越。截至目前,广州已有4家企业(组织)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1家企业(组织)获得省政府质量奖,9家企业(组织)获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18家企业(组织)获得市长质量奖,一批又一批标杆企业,激励引导全社会不断提升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支持帮扶企业全面加强质量监管、提升质量水平。”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充分发挥市质量强市办的统筹协调作用,积极争创中国质量奖、广东省政府质量奖,开展市长质量奖评选,推广应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导企业苦练内功,加强质量管理,催生更多的全市质量标杆和知名品牌。
构筑“知产”高地 厚植创新力量
今年7月1日,中国(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面向广州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开通快速预审业务。企业获得专利授权的时间大大缩短,其中发明专利的审查周期可由18-22个月压缩至3-6个月,实用新型专利由7-8个月压缩至1-2个月,外观设计专利由3-6个月压缩至5-7个工作日。
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这些年,广州稳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战略,保护和促进创新。在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的基础上,广州在今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城市”,广州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园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是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改革试验田,改革经验入选全国第一批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和典型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39个部门共同签署《关于对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初步建立以“信用 监管”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司法、行政、仲裁、人民调解有机衔接、相融互补的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
广州市创新环境持续优化,一系列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国首支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均出自广州。今年上半年,广州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10万件,同比增长29.9%;有效商标注册量205万件,同比增长21%,增速处于国内大型城市领先水平。专利和商标质押374项、融资额58.96亿元,项目总数及金额均位居全省第一。79项专利获第23届中国专利奖,其中金奖3项、银奖5项、优秀奖71项,市知识产权局荣获最佳组织奖,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坚守安全底线 增进民生福祉
“市场每天都有快检,这样当然放心很多。”在白云区一场食品安全“你送我检”活动现场,众多居民排着队将刚刚在市场买来的蔬菜、猪肉、鱼肉送到食品快速检测区做检测。2021年以来,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专卖店、餐饮服务单位、生鲜电商等重点食用农产品经营场所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严格把关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入市查验。在农贸市场实行天天快检,检测信息及时公布,让居民食得放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些年,广州市99%的食品生产企业纳入全过程动态监管平台,“互联网 区块链”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管平台覆盖至150多个农贸市场,广州市3800余家学校食堂实现“互联网 明厨亮灶”建设全覆盖,餐饮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率达98%以上。食品安全考核连续多年获评广东省A级。
“表显”时速25公里,筛查检测却涉嫌超速。经查,店内同一型号的电动自行车有3台,于是执法人员对车辆进行执法抽样,送往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这是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今年7月起开展的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百日行动”集中行动日中的一幕。截至9月初,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计检查销售门店4024家,立案查处质量违法案件46宗,查获涉嫌质量违法电动自行车136台。
这些年,广州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安全监管,全覆盖加强生产经营质量体系监督管理,健全风险防控机制,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抽检合格率保持稳定。
打造“五位一体”市场监管格局
风起扬帆,奋楫逐浪。迈向新征程,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将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增创新优势,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乘势而上开创市场监管事业发展新局面。《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十四五”规划》提出,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分工明确、沟通顺畅、齐抓共管、合作互补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企业诚信守法、公平竞争,消费者自主选择、理性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打造日常监管、风险管理、信用监管、部门协同和社会共治有机结合的“五位一体”市场监管格局。
构建优质便捷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既是高标准建设市场体系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宏观政策取向。要把畅通市场准入作为激发市场活力的首要环节,坚持“对标 创标”,围绕世界银行评价,加大制度创新,积极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对标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全球企业投资、国际人才汇聚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体系
以统一市场、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导向,规范市场秩序,夯实高标准市场体系制度基础,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在使用要素、享受支持政策、参与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等方面获得平等待遇,为实现国内大循环提供统一大市场。
构建多元共治的市场治理体系
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监管模式,明确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发挥市场主体自律、行业组织自治以及社会力量监督作用,构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担责任、共同保障、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场治理体系,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共建广州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构建严密规范的安全监管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突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等监管重点,注重源头防范、综合治理,完善机制手段,坚守市场安全底线,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构建成熟完备的质量发展体系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质量强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广州制造”“广州标准”“广州品牌”“广州服务”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为新发展格局奠定质量发展基础。
构建科学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
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打造引领型知识产权强市,更好支撑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围绕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数字创意等现代产业集群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在关键领域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探索建立高价值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激活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创造动能。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监管合作和国际市场监管交流
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紧密结合起来,稳步推动广州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市场监管规则标准的有效衔接与合作交流,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健全市场监管体制机制
加快构建现代化市场体系,统筹市场监管职能,加强市场监管协同,推进新型智慧化监管,率先构建信用全周期闭环监管、行业综合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社会自治监管“四位一体”的新型监管体系,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提升市场综合监管效能。
加强市场监管支撑条件建设
加强现代监管的人才保障,强化大数据基础支撑作用,推进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监管条件现代化、智慧化发展。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