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新郎新娘婚礼现场起争执,婚礼进行时新娘愤怒走掉

新郎新娘婚礼现场起争执,婚礼进行时新娘愤怒走掉所谓的“三书”是指聘书、礼书和迎书。所谓的“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迎亲。待这些婚礼仪式举行过之后,才能够举行婚礼。应该说,新人要想举行婚礼,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位礼仪学家指出,古代的婚礼仪式相当繁琐,在举行婚礼之前,还要先写“三书”,后行“六礼”。婚礼是最普遍和最古老的一种礼仪,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有其传统的婚礼仪式,而且,每个民族和国家的传统婚礼仪式都可以追溯至几千年以前,据称,世界上最古老、延续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婚礼是我国的儒教婚礼、印度教婚礼和基督教婚礼,这三种婚礼形式被称为“三大文明圈婚礼”。《礼记》中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其意思是说,举行婚礼的目的,是将两个不同的姓氏结合在一起,组建一个家庭,以便能够使宗庙的香火不断和一个家庭后继有人。基于此,人们才非常重视。人们将婚礼重视到什么程度呢?

引言

婚礼为人生“五礼”之一。

所谓的人生“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

按照古代礼仪的规定,祭祀之礼为“吉礼”;丧葬之礼为“凶礼”;从军之礼为“军礼”;宴请宾客为“宾礼”;冠婚之礼为“嘉礼”。

一位历史学家指出,在人生“五礼”当中,冠婚之礼最为隆重。在原因就在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婚姻只有一次,举行婚礼,就意味着一对新人从此以后就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了。

婚礼是最普遍和最古老的一种礼仪,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有其传统的婚礼仪式,而且,每个民族和国家的传统婚礼仪式都可以追溯至几千年以前,据称,世界上最古老、延续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婚礼是我国的儒教婚礼、印度教婚礼和基督教婚礼,这三种婚礼形式被称为“三大文明圈婚礼”。

《礼记》中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其意思是说,举行婚礼的目的,是将两个不同的姓氏结合在一起,组建一个家庭,以便能够使宗庙的香火不断和一个家庭后继有人。基于此,人们才非常重视。

人们将婚礼重视到什么程度呢?

一位礼仪学家指出,古代的婚礼仪式相当繁琐,在举行婚礼之前,还要先写“三书”,后行“六礼”。

所谓的“三书”是指聘书、礼书和迎书。所谓的“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迎亲。待这些婚礼仪式举行过之后,才能够举行婚礼。应该说,新人要想举行婚礼,是相当不容易的。

既然新人举行婚礼不容易,那么,男女双方的家长、尤其是男方的家长对于新人举行婚礼的过程是相当重视的。

一位资深网友曾经称,在她的儿子结婚时,她在婚礼举行前的半年内都没有消停过,不但要准备儿子、儿媳用的各种物品,而且,还要考虑举行婚礼时的各种细节,生怕有什么疏漏,遭人耻笑。

按照古老的婚礼仪式规定:在新人举行时,男女双方的父母都要登台,接受一对新人的拜谢。毕竟,父母将一对新人从襁褓中的婴儿养大成人是相当不容易的,新人在结婚时拜谢父母是情理中的事情。然而,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总会有一些男方或者女方的父母在儿女举行婚礼时无法接受儿女的拜谢,从而导致婚礼举行的不那么完美。

一般来说,在儿女举行婚礼时,父母无法接受儿女拜谢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受不可抗力的影响,比如,有一方父母出现了健康问题等等;第二个方面,就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了,比如,被人为阻止参加等等。

对于来自第一方面的影响,包括新娘、新郎在内的所有人都会表示理解;而对于来自第二方面的影响,恐怕包括新娘、新郎在内的所有人都难以表示理解了,从而有可能导致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发生。

这不,就在10月3日,河南周口的一场婚礼上,就发生了一件令所有人都意识不到的事情------

新郎新娘婚礼现场起争执,婚礼进行时新娘愤怒走掉(1)

事件

10月3日,是新郎仝某(化姓)和新娘贺某(化姓)结婚的大喜之日,新郎仝某的父母为他和儿媳特意在某酒店举行婚礼,而当婚礼正在进行时,新娘贺某先是愤怒地走下了舞台,然后脱掉脚上的高跟鞋,换上了便鞋,紧接着,新娘贺某叫上自己的一位闺蜜,让闺蜜骑着电动车带着自己离开了结婚现场。据一位目击者称,新娘贺某让闺蜜带着直接回了娘家。

结婚是大喜之日,新娘贺某怎么会这样做呢?

原来,情况是这样的-----

网友高冷范儿说:“新娘贺某是一个孤儿,被养父收养长大,贺某的养父在许多年前遭受了意外事故,从而导致腿部残疾。新郎以及新郎的父母觉得让贺某的养父参加婚礼有失面子,于是,在没有与新娘贺某商量的情况下擅自决定:不让新娘贺某的养父参加两人的婚礼。当婚礼进行到双方父母登台接受新人拜谢时,满心期待养父登台接受拜谢的新娘贺某才知道自己的养父被新郎及其家人拒绝参加自己的婚礼了,顿觉愤怒异常。于是,愤怒的新娘贺某便走掉了。”

一段网传的视频显示:一个穿着中式婚礼服的女孩被一位骑着电动车的女子带着离开了婚礼现场。

当这一事件被众多网友知悉后,网友们便纷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新郎新娘婚礼现场起争执,婚礼进行时新娘愤怒走掉(2)

网友声音

网友我本淑女:愤怒的不单单是新娘贺某,还有我呢!我表示:愤怒、愤怒,万分地愤怒!新郎仝某及其家人的做法不是一般的过分,而是太过分了!人家贺某的养父是残疾人怎么了?难道残疾人就该受歧视吗?人家贺某还不歧视人家养父呢?能轮到新郎仝某及其家人歧视吗?就凭新郎仝某及其家人的为人,仝某就该打光棍,仝某的父母就该娶不到儿媳妇。

网友飞花令:为新娘贺某点赞!贺某就应该这样做,让仝某打光棍去吧!这样的人和这样的家庭就不应该有媳妇!

总之,网友们的议论有很多。

新郎新娘婚礼现场起争执,婚礼进行时新娘愤怒走掉(3)

老胡观点

“歧视”一词出自清朝人薛福成所著的《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一文中,在该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朕恭膺天命,寅绍丕基,中外一家,罔有歧视。”自此以后,便有了“歧视”一词。

《词语新解》中称,所谓的“歧视”是指某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缺陷、缺点、能力、出身等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含有鄙视、藐视的意味。

一位社会学家指出,歧视别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凡是歧视别人的人,都存在人格上的扭曲,都不是正常人的表现。

老胡认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是谁,其身上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或者缺点,倘若自己歧视别人,那么,自己也必然会被别人所歧视。

在这个世界上,尊重别人是对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只有自己尊重别人,才能够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否则,要想使别人尊重自己,简直是痴心妄想。

在这一事件当中,新郎仝某及其父母的做法着实是太过分了,当他们歧视贺某的养父时,难道他们就没有想想他们自己身上都存在哪些缺陷吗?最起码,看不起贺某的养父就是人格上的一种缺陷,而且,这种缺陷是一种致命的缺陷,是最容易遭受别人歧视的缺陷。如果新郎仝某及其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未来也许会以悲剧收场呢!

大家以为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