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佛祖为什么不愿惹妖怪?魔王为何不在如来佛祖成佛前消灭他
西游记佛祖为什么不愿惹妖怪?魔王为何不在如来佛祖成佛前消灭他下面咱们就一起科普和学习一下。渡劫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但为什么要渡劫,却没有人能知道其中的玄机奥妙。严格说起来,此刻的佛祖正处在成佛的关键时刻。你说他成佛了,他已经是佛。可是他还差成佛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渡劫。于是,咱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1.
《西游记》第七十七回,孙悟空因为被大鹏虐成狗,哭天抹泪地去西天找佛祖告状。这里,佛祖说了一段陈年往事。
佛祖说,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
也就是说,佛祖当年是在大雪山修行成佛的。那么成佛之后呢,一大波魔王率领着魔怪魔兵来了。他们是来阻止佛祖成佛的。
不是佛祖已经成佛了吗?怎么还能阻止呢。
严格说起来,此刻的佛祖正处在成佛的关键时刻。你说他成佛了,他已经是佛。可是他还差成佛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渡劫。
于是,咱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1.
渡劫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但为什么要渡劫,却没有人能知道其中的玄机奥妙。
下面咱们就一起科普和学习一下。
所谓修行之前,大家都是普通人。那么修行的法门统称为“道”。按照《西游记》菩提祖师的说法,“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修“道”的门类大致可以分为“术”字门,“流”字门,“动”字门,“静”字门。
“术”字门,主要以法术为主,比如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这种法术目前许多人都在用,比较普遍。
“流”字门,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这个解释一目了然,我们目前的“儒、释、道”都属于“流”字门。所以后来宋朝时候有邵雍、张载、程颐、程颢、周敦颐一起研究“三教合一”,史称为“新儒学文化”。
“动”字门目前来看,就基本类似于旁门左道了。是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猪八戒的“按摩禅法”、“鏖战禅法”基本都属此类。
“静”字门,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这个门类因为方法简单,所以目前道教、佛教都有人研习。
前面菩提祖师已经说了,三百六十个旁门,都能成正果的。
这里就有两个疑问。其一,为什么这些门类都是旁门?其二,为什么旁人却能修成正果?
先解释第一个问题。之所以说其都是旁门。是因为,所有的门类修行,其实都是修的自己。你的第一目的是自己要得道成仙成佛,既然如此,那么修行过程必定要对周围造成伤害。这也正是《道德经》所说的,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再解释第二个“正果”问题。所有的修行,都是先“索取”,而后“反哺”。
也就是说,在你修行的时候,是对周围环境造成伤害的。你把“好”取走了,就把“坏”留下了。
于是我们就发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凡是圣人出现修行的地方,其环境最终会变得很恶劣。
比如说孔圣人出生地鲁国。鲁国本来是周公旦的封地,可以说是礼仪的典范。后来孔子成圣了,他首先在鲁国推崇“周礼”,可结果是,鲁国出现了“三桓之乱”。从历史看,这段历史恰恰是鲁国最“礼崩乐坏”的时代。也直接导致了孔子去周游列国。
再看如来佛祖,他是在大雪山成佛的,大雪山在哪里呢?其实就是现在的阿富汗一代。于是我们发现,圣人的成就越高,其修行地就变得越来越贫瘠荒凉。这实在并非圣人本意,但也没有办法。这就是“天道法则”。
2.
本来世界是“混沌”之状。有人取走了光明,则必然留下黑暗;有人取走了善良,则必然留下丑恶;有人取走了美好,则必然留下丑陋。
所以菩提祖师才说,三百六十法门,道道都是旁门。
难道说,我们追求美好、善良、仁义、礼仪是错了吗?还真是这样。
世界之初,其实是一个“无善无恶”的世界。正如《庄子·应帝王》中所说,由于南海大帝与北海大帝给混沌大帝开了七窍,于是世界才发生了变化。人们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开始按照自己的所好、理解、悟性去追求、去改变自己认为的理想世界。
这就是世界从无极到太极,再从太极到阴阳的变化。
所以说,阴阳就是目前这个世界的本质。
既然如此,那么圣人的出世就有了重要的意义了。
虽然说,圣人出生之初,对世界造成了伤害。但之后,他们马上就要开始反哺这个世界了。只不过,出生之后,反哺之前,魔王也出现了。
魔王是哪里来的呢?其实也是圣人造出来的。
世间万法,均为对立;世界万境,皆由心造。
前面说了,圣人出世,恶化了他修行的环境。那么这个环境里,立刻就又生出了魔王。
我们举一个例子。佛教以莲花为象征。那么莲花生在哪里呢?是生在淤泥里。其实,这片土地,没有莲花之前,只是普通的土地。恰恰是因为有了莲花,土地才成了淤泥。
莲花越纯洁,则淤泥越污淖。
有时候我们想一想,一个好人的身边,是不是总会有许多的坏人。好人越好,则坏人越坏。就好比说,有一个岳飞,就会有一个秦桧。
所以,佛祖出生的时候,魔王立刻杀来就不难理解了。你不成佛,魔王就不存在;你一成佛,魔王带着魔子魔孙立刻就杀来了。
所以说这就是渡劫。要想成佛,必须自己渡过这一劫。能否成功渡劫,完全靠的是智慧。
那么佛祖是怎么渡劫的呢?
佛祖在《西游记》中,描述了这样一段故事。
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
其实在孔雀之前,佛祖已经经受了各种魔王的诱惑和攻击,但都一一化解。孔雀的这个劫数,也是其中一部分。
佛祖的做法,并没有直接“以暴制暴,以恶制恶”,而是采取了包容化解的方法。这就是前面菩提祖师说的“正果之法”。
现在我们可以简单小结一下了。佛祖成圣,也制造了魔王。那么成圣之后呢,就要依靠自己的智慧,把这些魔王的心结化解。也就是说,淤泥成就了莲花的圣洁,但不能就此不管淤泥了,还要把淤泥度化成净土。
这个难度可想而知了。不断有人依靠自己的智慧成圣,就不断会有新的魔王出现。于是魔道之争始终无休无止。这就是常言说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魔道作恶,最终都会堕入地狱。这不是谁人为决定的,而是因果决定的。
佛教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因果论。
因果是对世界形成最好的解释。
3.
整个世界就如同一张太极图,一半是黑,一半是白。白中有黑,黑中有白。
大家仔细看太极图中的阴阳鱼就非常明白了。阴鱼中长着一只阳眼,阳鱼中长着一只阴眼。恰恰代表了前面所说的因果关系。
圣人吸取了全部的正能量,让自身呈现阳面,但其内心的“阴眼”,代表了成长过程中的“恶因”;而魔王被迫接受了剩下的负能量,自身呈现阴面,但其内心的“阳眼”,代表了他将来也能成圣的“善因”。
这也就是为什么,佛祖一定要帮助所有的妖魔鬼怪最终都脱离地狱苦海的原因。因为他要解除他的因果。
那么总要有些具体的措施吧。当然,地藏王菩萨不是一直帮助佛祖管理地狱吗?地藏菩萨有句名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地狱有地藏王菩萨管理,可以先慢慢度化着。那么人间呢?
人类的分类相对就复杂了一些。是良莠混杂、正邪交织。前面我们说了魔王的事情。魔王虽然没有能力阻止佛祖成佛,但是要迷惑普通人类还是相当有办法的。
当初魔王失败的时候,就给佛祖留下了一句话。我虽然斗不过你,但是我让我的魔子魔孙们,穿上你们的衣服,歪念你的经,曲解你的意,又当如何呢?
当时,佛祖就流泪了。因为,他暂时没有想到好办法来阻止魔王的阴谋。
不过,这阴阳既相克也相生。佛祖没有办法的事情,还有孔圣人在呢。
魔王暗中兴风作浪,果然导致社风日下。人们互相之间“恶口、两舌、绮语、妄语”不绝于耳。
在《西游记》中,佛祖说: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
这句话,算是对孔圣人的儒教给与了很客观的评价。毕竟说,儒教的“仁义礼智信”对于社会风气起到了净化的作用。对于人心的下滑堕落起到了缓解的作用。
当然,佛祖也说了,儒教并不能真正改变人心。
孙悟空早在菩提祖师处就说过了,求神问卜,不如自己做主。
没有谁能改变谁,能改变自己的,唯有心境智慧。这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最高境界——不解释。
所以佛祖始终都在要求大家修心。不过,对于执迷不悟的那些人,也必须要有儒家的“仁德”来警醒震慑匡正。
而所有的教化,其实都是缓解提示。真正决定人这一生走势的,唯有因果二字。种什么因,就显什么相,然后结什么果。所谓因果报应,真是毫厘不爽啊。
《风林话古论今》专栏, 文:风林秀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