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大全集狼狈为奸(华夏少年梦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大全集狼狈为奸(华夏少年梦成语故事)意思是说,伯夷、叔齐不记别人过去的仇恨,所以他们的怨恨情绪很少。这是因为他们以求仁为目的,而得到的正是仁,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孔子在《论语.公冶长》、《论语.述而》中,对伯夷都有过很高的评价和赞颂。孔子说:“伯夷、 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故事《伯夷列传》是《史记》七十篇列传中的第一篇。本篇传记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文中简要的记述了孤竹君(孤竹,国名,传说为商汤所封,在今河北卢龙)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互相让位而逃,最后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上的事迹,歌颂了他们注重节义的品德,同时说明伯夷、叔齐之所以能闻名后世,与孔子的称颂有直接关系。
【成语释义】比喻两者相互协调、配合,就能突出双方的长处和优点。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更加;彰:明显,显著。
【典故出处】《史记,伯夷列传》。
成
语
故
事
《伯夷列传》是《史记》七十篇列传中的第一篇。本篇传记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文中简要的记述了孤竹君(孤竹,国名,传说为商汤所封,在今河北卢龙)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互相让位而逃,最后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上的事迹,歌颂了他们注重节义的品德,同时说明伯夷、叔齐之所以能闻名后世,与孔子的称颂有直接关系。
孔子在《论语.公冶长》、《论语.述而》中,对伯夷都有过很高的评价和赞颂。孔子说:“伯夷、 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意思是说,伯夷、叔齐不记别人过去的仇恨,所以他们的怨恨情绪很少。这是因为他们以求仁为目的,而得到的正是仁,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司马迁在《伯夷列传》中,写道 “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骥:千里马;附骥尾:比喻追随贤人之后。意思是:伯夷、叔齐虽是贤德,也只是得到孔子的赞誉名声才更加显赫;颜渊虽然专心好学,也只是因为他追随孔子,德行才更加显著。
后来,从上面这段话中就引出“相得益彰”这个成语。
启示:小朋友们,在我们学习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休息,这样学习和休息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华夏少年梦》栏目,用纯真的童心,抚慰平凡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