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的感言在朋友圈说说(别总晒加班入职的新人本想好好表现)
加班的感言在朋友圈说说(别总晒加班入职的新人本想好好表现)小茹听到经理这样的话,感到既意外又委屈。相信明眼人都能听出来,对方这样“敲打”她,显然是不喜欢她这样表现自己。起初对方还比较含蓄,后来看毕业生没有什么变化,就直言:小茹啊,民企工作肯定不像公务员那么轻松,这个岗位加班很正常,以后别总晒了。因为工作量不是很固定,岗位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有着急的任务时,就需要团队里的几个员工加班。其实整个公司里,她所在的部门是最忙碌的。不过小茹认为,只要认真完成任务,这个部门是有发展潜力的。作为新人的她,想要好好表现自己,展现出不怕辛苦的工作态度。她经常拍下自己认真加班的样子,配上很积极的“文案”,放到朋友圈里。本以为这样能获得更多认可,想不到部门经理却用语言“敲打”她。
踏入职场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可谓是一个“里程碑”。以往的成长阶段,虽然也要面临中考、高考等挑战,但学业上的压力跟工作有着本质的不同。
习惯了多年学习模式的同学,进入职场后能否把这种优势用到实际工作里,将给他们的未来带去很大的差别。对于缺乏阅历和经验的同学,可能真的要面临不少疑惑和世界观的转变。
入职的新人本想好好表现,却被部门经理“敲打”:别总晒加班小茹从小到大一直是个让人省心的好学生,虽然成绩没有很拔尖,但也是脚踏实地努力学习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向来很认可她的勤奋和务实。
大学毕业后,她顺利地应聘到了一家民企单位,在公司的市场部做一名小职员,负责整理一些关于投标项目的文件。
因为工作量不是很固定,岗位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有着急的任务时,就需要团队里的几个员工加班。其实整个公司里,她所在的部门是最忙碌的。
不过小茹认为,只要认真完成任务,这个部门是有发展潜力的。作为新人的她,想要好好表现自己,展现出不怕辛苦的工作态度。
她经常拍下自己认真加班的样子,配上很积极的“文案”,放到朋友圈里。本以为这样能获得更多认可,想不到部门经理却用语言“敲打”她。
起初对方还比较含蓄,后来看毕业生没有什么变化,就直言:小茹啊,民企工作肯定不像公务员那么轻松,这个岗位加班很正常,以后别总晒了。
小茹听到经理这样的话,感到既意外又委屈。相信明眼人都能听出来,对方这样“敲打”她,显然是不喜欢她这样表现自己。
可是在大学生的认知里,身为新人积极表现难道有什么不对吗?而且自己晒出加班照片后,领导还曾点赞,为何现在又受到上司的批评呢?
很多毕业生也曾经历过这种困惑,尤其是初入职场的阶段,总会发现很多颠覆认知的现象。在学校里,老师可能非常喜欢进取心强、积极表现的同学。
可是工作中,毕业生却必须考虑到,上司跟老师的立场是不一样的。就像小茹,她的举动可能让上司觉得“过于高调”,还没有多少本领已经这样,以后会不会想和自己竞争管理岗位呢。
再者,朋友圈里更高层级的领导看到,可能会觉得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模式有待提高,小茹等于说在给顶头上司“上眼药”。
但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经理是否认可毕业生,往往比高层管理者的态度更为重要。大学生不要抱着“越俎代庖”的思维,不然可能没等晋升就干不下去了。
而且,其他同事看到,也可能觉得小茹的举动是在“邀功”。虽然她本身并没有这种想法,但不得不承认,同事之间的关系要比同学复杂得多,还是要学会改变思维方式。
新人入职后,不要急于表现自己,默默观察更为明智大学生在学历水平上有一定优势,学习新的东西也比较轻松。但很多毕业生却有同样的难题:让自己苦恼的并非工作任务本身,而是职场的人际关系。
有时大学生认为能“加分”的表现,实际上适得其反,不仅没能得到同事和上级的认可,反而留下了坏印象。有的同学甚至已经感受到被“针对”,也不明白到底哪里做得不对。
很多毕业生存在的误区,可能跟小茹相似,就是在不该表现的地方展现自己。过来人表示,大学生作为新人入职以后,不要急于表现。
相反,默默观察才更为明智,宁可在前期表现得比较平凡,也尽量别太“高调”。因为毕业生还不清楚管理风格和上司的性格。
自己认为好的表现,没有考虑具体情况的话,很可能成为“减分项”。很多人发现,入职初期越是被刮目相看的毕业生,离职率反而越高。
【话题】你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哪些建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