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监控工程专业(智能预见未来-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智能监控工程专业(智能预见未来-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招生专业学生发展 近3年来,获校级以上奖学金644人次,就业率在97%以上,升学深造率在61%以上,毕业生雇主满意度在98%以上,不同专业学生先后获得专利114项,发表论文17篇,市级以上竞赛获奖97项,如陈俊志获得2021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史添升获得2021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史浩东获得2020年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韩士杰获得2020年度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汇博杯”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编程技术赛项一等奖,张爱宠获得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十七届高等数学竞赛专科级一等奖。教学科研 学院建有省级工程研发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研究所2个和校级重点实验室3个。近3年来,学院教师参加省级教学能力比赛获奖7项,出版教材8部,发表论文272篇,获得专利265项、著作权6项,横向到账247万元,专利转化17项,转化总金额44万元,市厅级以上项
院部特色
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于1981年,是苏州市职业大学的老牌学院。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围绕地方产业人才需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专业设置紧贴苏州市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设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电梯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8个专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师资队伍为保障、校企合作为依托、教学科研为支撑、专业特色鲜明的工科学院。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会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梯工程技术等专业立项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2人,其中正高15人,副高33人,讲师30人。队伍中有博士15人,硕士48人,国家级技能大师1人,双师素质79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4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1人,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1人,青年优秀骨干教师人5人。学院教师队伍职称高、学历高、双师素质高,人才质量高。
教学科研 学院建有省级工程研发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研究所2个和校级重点实验室3个。近3年来,学院教师参加省级教学能力比赛获奖7项,出版教材8部,发表论文272篇,获得专利265项、著作权6项,横向到账247万元,专利转化17项,转化总金额44万元,市厅级以上项目13项,《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推进沪苏同城化的思考与建议》获第四届“苏州市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
实训基地 学院建有省级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训练中心,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训练中心,汽车运用技术训练中心,电梯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1 X”省考核管理中心,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面积达22000多平方米,累计设备总值达8000多万元。
校企合作 学院积极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建了汇川联盟学院、电梯学院、莱克学院、江铃汽车华东培训中心等校、行、企协同育人平台,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定单班、冠名班都能模式实现人才精准培养,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学生发展 近3年来,获校级以上奖学金644人次,就业率在97%以上,升学深造率在61%以上,毕业生雇主满意度在98%以上,不同专业学生先后获得专利114项,发表论文17篇,市级以上竞赛获奖97项,如陈俊志获得2021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史添升获得2021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史浩东获得2020年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韩士杰获得2020年度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汇博杯”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编程技术赛项一等奖,张爱宠获得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十七届高等数学竞赛专科级一等奖。
招生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高水平骨干专业、央财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专业主修电机控制与调速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工控组态与触摸屏技术、工业生产线控制与调试等课程,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智能控制应用能力的培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先进制造业、非标自动化领域,每年向校企合作企业输送大量人才。专业与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与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建就业实习基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是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专业,是我校和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合作开展的人才培养项目,学生毕业可获得我校和启思蒙学院两个毕业证书。
该项目主修电机控制与调速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工控组态与触摸屏技术、工业生产线控制与调试等课程,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智能控制应用能力的培养。学校鼓励学生参加专转本考试,本专业约50%的同学通过专转本考试转入南京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大学等本科院校学习。
本专业与莱克电气、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每年向对英语能力要求较高的外企输送大量从事自动化机电设备操作、安装调试、故障诊断及维修等工作的人才。
数控技术
数控技术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专业建有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能制造数字化工程训练中心,开发了基于“互联网 ”学习模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专业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历届学生多次获得江苏省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在江苏省“数控加工综合应用技术”、“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及智能化改造”和“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数控相关技能大赛中均有不俗表现,还在欧亚大陆国际比赛逆向工程技能赛中获得项银奖。
专业就业岗位主要包括数控机床技术员、数控加工工艺员、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员等。专业与强生医疗器械(苏州)有限公司、苏州英格索兰设备有限公司、苏州莱克电气有限公司长期建立订单班培养合作关系,每年向合作企业输送大量人才,毕业生供不应求。
电梯工程技术
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依托苏州地区高度发达与集聚的电梯产业,是苏州市职业大学与苏州市电梯业商会合作共建的电梯学院重点打造的专业。专业根据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人才规格需求设置课程,以“技能为本、专注敬业、终身涵养”为原则,注重对学生电梯工程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全国高职技能大赛和行业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校企合作订单人才培养入选了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学生毕业后可在电梯企业从事电梯设计、制造、调试、检验、销售服务、生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岗位。本专业与康力电梯、东南电梯、通力电梯、汇川技术等商会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省重点专业群骨干专业。专业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先进制造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专接本或转本等多渠道就读本科,本专业总人数的40%以上被“专转本”录取。学生毕业后,也可以在企业从事零件、机构与工装的造型与设计、机械制造工艺编制、自动化工装夹具设计、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及维修,产品质量管理、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与强生医疗器械(苏州)有限公司、儒拉玛特自动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签订了就业实习基地协议,每年向合作企业输送大量人才,毕业生供不应求。
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我校老牌特色专业,建有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能制造数字化工程训练中心,专业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模具先进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甪直模具小镇、莱克电器等开展政行企校联合办学,通过“订单班”为企业培养大量优秀人才。历届学生多次参加省、市级“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技能比赛,获得省技能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及模具技能网络大赛一等奖。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模具设计、产品开发、数控加工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专业与苏州莱克电气有限公司、通用模具工业有限公司、苏州博赢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就业实习和双师基地协议,每年向企业输送大量优秀专业人才,学生升本比例逐年递增,在各行业中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
工业机器人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面向苏州及长三角地区高度发达的智能制造产业,培养能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运行维护、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调试、销售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专业建有江苏省首批工业机器人1 X应用编程证书的省级考核管理中心,拥有发那科、ABB、三菱、汇川等知名品牌工业机器人实训和竞赛装备近40台套,学生在获得学历证的同时,可取得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学生拓宽就业与创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提供了保障。专业与汇川技术合作共建“汇川联盟学院”,联合瀚川智能科技、胜利精密、赛腾精密、博众精工等行业知名企业培养非标自动化产业高技能人才,学生就业质量高。
新能源汽车技术
专业优势 面向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兴发展专业。
培养目标 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满足新能源汽车“三电”研发测试、智能网联技术测试、新能源汽车产品设计、整车装配与调试、新能源汽车性能检测与维护保养等工作岗位的要求,成为“精电控、通设计、懂网联、善调试、强技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新能源汽车理论与设计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汽车车载网络技术等。
培养特色 依托东吴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开发基于“互联网 ”学习模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专业师生多次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省教育厅等部门举办的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比赛、智能网联汽车比赛、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获奖。
就业升学 毕业去向包括:(1)专转本等继续深造;(2)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从事测试、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3)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企业从事相关测试、装调、标定等工作;(4)新能源汽车服务公司从事售后保养、维修、检测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