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稳准准狠三天计划(工作娱乐全都要)
双十一稳准准狠三天计划(工作娱乐全都要)何况手里的笔记本还是结婚那会买的,二代i3确实是不够用了,虽然加了固态硬盘,也无法避免其老态龙钟的疲态,何况老旧的HDMI接口仅能输出1080P。将笔记本放在第一位相信大家是非常理解的,因为其实作为生产力的核心,不用说,同时也是游戏娱乐的核心产品,即使在手机大行其道的今天,PC端游依然是本人首选的娱乐工具。当然,这同时也是机会,可以利用生产力作为理由,整一些新产品给自己玩了~同时有一些设备也确实是使用了很长时间,可以考虑更新迭代,例如2017年买的群辉NAS,购新后可以作为双备份使用。哇哈!机智如我!所以今天就把已买和计划购买的一些产品好好做一个盘点。个人来说对于品牌介于讲究与不讲究之间,各家产品都有性价比优秀的爆款,同样也会有各种小坑,当然,对于普通消费者,如何购买笔记本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熟虑的事情,千万别学我哥们,明明预算充足偏偏各种妥协,导致其中两台笔记本没用几年就换了,所以建议大家
前言:计划,规划,变化看着我们旭辉运河公园一期业主拿房,说心里不痒痒那是不可能的,不过我就要等到明年了,因为我是二期。
所以从现在开始至双十一,已经买的,没买的都要开始规划起来了。
大家好,我是那个做自媒体六年的铭记,那么做自媒体需要什么?生产力啊!那作为生产力的核心是什么?或者说,如何才能更有效率的产出?其实从去年下手买房开始,就已经开始考虑这些问题了,其实本来的计划是会提前交房,结果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和今年超高的夏季气温,导致延期,最后还是按照开发商的时间交房了,恩,也就是明年四月。
所以这篇文章是改了又改,想了又想,例如笔记本这一部分就写了删,删了写,虽然需求不变,但是耐不住硬件配置的改变啊,而且这还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预算,毕竟装修是非常烧钱的,那么在一些消费上,就只能缩减了。
当然,这同时也是机会,可以利用生产力作为理由,整一些新产品给自己玩了~同时有一些设备也确实是使用了很长时间,可以考虑更新迭代,例如2017年买的群辉NAS,购新后可以作为双备份使用。
哇哈!机智如我!所以今天就把已买和计划购买的一些产品好好做一个盘点。
一.笔记本选购:天选or拯救,还是暗夜精灵?个人来说对于品牌介于讲究与不讲究之间,各家产品都有性价比优秀的爆款,同样也会有各种小坑,当然,对于普通消费者,如何购买笔记本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熟虑的事情,千万别学我哥们,明明预算充足偏偏各种妥协,导致其中两台笔记本没用几年就换了,所以建议大家顶格预算购买,同时除配置之外,散热也是非常考验厂家的研发能力的,毕竟轻薄和性能一直都是呈反比的。
将笔记本放在第一位相信大家是非常理解的,因为其实作为生产力的核心,不用说,同时也是游戏娱乐的核心产品,即使在手机大行其道的今天,PC端游依然是本人首选的娱乐工具。
何况手里的笔记本还是结婚那会买的,二代i3确实是不够用了,虽然加了固态硬盘,也无法避免其老态龙钟的疲态,何况老旧的HDMI接口仅能输出1080P。
NO.1:华硕天选3锐龙版
八千价位机型推荐,挑选了三款作为备选。
如华硕天选3锐龙版 魔幻青
笔记本永恒的三主题,配置,散热,大屏。
我们需要的可不只是高配,但是高配也是必选项之一,CPU采用AMD锐龙7 6800H标压处理器,Zen3 微架构,八核十六线程,最高加速可达4.7GHz,作为一款移动处理器,凭借6nm工艺,其TDP仅为45w,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依然可以相当不错的续航表现,可以说AMD的Yes某种意义上是制程的胜利。
作为游戏党,总是会花些时间在娱乐上,毕竟相较于看电影,不管是《刺激战场》亦或是《孤岛惊魂6》你都是可以随时停止的,那优秀的独显就是必然了。
满血版RTX3060笔记本电脑,6G GDDR6显存,GPU相较于低功耗版的RTX3070差距不大,如果你追求低功耗或者高性能,低功耗版或高功耗版的3070你也是可以选择的。
而相对于游戏,生产力的需求更多地是在CPU和内存上,同时拓展需求同样是需要跟上的,支持500GB PCIe4.0SSD,双M.2硬盘接口且支持RAID 0,支持双8G DDR5 4800MHz,最高可扩展至64G是个惊喜,毕竟DDR5内存的价格确实是越来越低了。
至于PCIe 4.0的性能在很多评测中大家都可以看到,目前是性能最强的SSD。
不过相较于其他硬件的强悍,屏幕更偏向于游戏性一些,15.6英寸IPS屏,1920×1080分辨率略低,就硬件来说2K也是可以的,好在支持144Hz高刷,且支持100%高色域,DC调光,简单来说,这是一块偏向于游戏的电竞屏,完全就是看你需求而选择了。
好在作为生产力,另有两块便携屏可以配合使用,实现多屏输出小意思。
散热虽是放在最后的一个项目,但其实也是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一方面是散热硬件,如热管数量,风道结构,另一个则是软件优化,精准控制噪音和温度。
仅从效果图就可以看出散热系统的尺寸有多夸张了,五热管设计,基本上使用尽每一寸空间。
定制Arc Flow绝尘风扇采用定制的84叶片设计,进一步降低厚度的同时还提升了13%气流,降噪同时可以保证优秀散热,底部双进风口 后侧,两侧四出风口短风道设计,兼顾了硬盘,内存散热。
般来说16寸的轻薄本在1.2~2kg之间,以16寸大屏,独显配置,依然可以实现2kg的重量,属实不错。
最后则是接口,多接口需求还是很大的,毕竟多显也是本人的刚需,两块便携屏一块4K,一块2K,HDMI2.0b Type-C全功能接口一定是可以满足实用需求的。
接口设计规划在两侧从使用的角度来说,还是更合适一些的。
RGB炫彩影刃键,兼顾实用性和灯效,超大触控板,1.7mm长键程,体验更佳,2000万次按键寿命,放心使用。
WASD采用高透键帽,表现更突出,游戏爱好者会喜欢。
NO.2:联想拯救者R9000P 2022新款
作为联想品牌下销量极大的产品大家都很熟悉,更何况我朋友购买的就是R9000系列的产品,也是推荐的一个机型,同样是一款定位电竞本的产品。
CPU采用的是Zen3 架构的AMD 锐龙7 6800H标压处理器,八核十六线程,和华硕天选3一致,同样独显,RTX3060 6GB满功耗140w
采用了内存频率为8GB×2,4800MHz的DDR5内存,依然是双扩展,即双内存插槽 双M.2插槽,不过内存仅最大容量支持至32GB扩展,日常使用没问题,如果作为生产力则稍显不足。
和上一代一致,屏幕采用了16英寸超窄边大屏,并且是特别的16:10,可以获得更大的显示面积,且2560×1600的2K分辨率,支持165Hz高刷,100%sRGB色域,10bit色深,500nits亮度,作为笔记本屏幕的表现来看是很不错了。
散热结构倒是出奇的一致,名为霜刃Pro散热系统4.0,采用的同样是双进风,四出风的短风道设计,同样是五根复合式热管,都是在散热上花了很多心思堆料的,应对于6800H和GTX3060的散热自然是不在话下。
其接口设计同样非常充足,不同的是大量接口被安排在了后侧,连接使用不是特别方便。
当然,尺寸更大也带来了一定的重量提升,相较于华硕天选3重了不少,不过还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NO.3:惠普 暗夜精灵8Pro锐龙版
作为老牌笔记本厂家,HP大家也都是耳熟能详的,过去几年也是出过不好性价比不错的机型,只是相对而言,话题度没那么高,那么和上两款同级别的产品有没有可选的呢?
惠普暗夜精灵8Pro锐龙版
配置差异性三者并不是很大,所以就不用赘述了。三者的具体差异本人会制作表格,一目了然。
就连散热三者都是出奇的一致,双进风,四出风,短风道设计,散热区域同样位于两侧。
比较难得的双Type-C接口,且均支持视频输出,PD充电,简单来说,盲插即可。
该如何选?
先聊价格,联想拯救者确实是名声在外,新款价格暂时没有优惠且确实是贵了些,三款中华硕天选3最便宜,差距在分辨率上,不过定位游戏本倒也可以理解,HP接触确实不多了,让我选的话,天选3吧,当然如果有近万的预算,本人应该会考虑ROG。
我们看表格
这三款确实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机型,大量配置是一致的,市面上虽然仍然有R7 5800H的笔记本销售,6nm相对于7nm的提升虽然不大,性能差距还是300MHz仅7%的频率差距,但考虑到功耗比个人建议还是放弃R7 5800H,尽量购买R7 6800H的产品,至于DDR4还是DDR5其实也是同理,何况从拓展的角度来说,大内存确实是趋势,而且DDR5内存的价格也是越来越低,单条32G DDR5 4800MHz已经到了1000rmb上下,64G基本上1900rmb就可以搞定,确实是摊上好时候啦!
1080P和2K分辨率配合高刷谁更合适?如果你是个游戏爱好者,热衷于3A大作,那么R7 6800H GTX 3060来配合1080P的144Hz高刷,那确实是有现实意义的,而2K屏165Hz高刷在大部分时间都是上不去的,如赛博朋克2077,2K超高画质,最高也仅83Hz,打开光追甚至仅30Hz,降低要求?游戏控怎能忍?15.6英寸的1080P确实是够了。简而言之,165Hz的2K屏,刷新率是明显溢出的。
而另一个优势,华硕天选3的重量是三者中最轻的,却是电池容量最大的,达到了90Wh,也可以更好的保证续航。
如果可以增加预算,满血版的3070配合2K分辨率显然是更合适的。
关于接口三者确实有较大区别,不过考虑到拓展也很方便,倒也并非是必选项。
从外接拓展来看,华硕天选3够用,联想拯救者数量最多,而HP暗夜精灵拥有两个全功能Type-C,但是HDMI却无法询问到。
二.手机选购:iOS还是鸿蒙?一台优秀手机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很多人会问,你不是有了Sony微单了么,为什么还要需要一台好手机?不仅仅是拍照,关键时刻可堪大用。那为什么不是安卓,确实iOS或者是鸿蒙系统?或者说,苹果OR华为?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一个最简单的录屏,iOS可以多久,鸿蒙可以多久,而安卓又是多久。
从日常使用的角度来说,三者均可,体验来说完全是系统差异和硬件差距造成的,但是如果涉及生产力,iOS可以说是很难避开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本人在评测石头G10S扫拖一体机器人的时候,录屏时间就达到了2h,如果使用安卓录屏,1h自动停止,鸿蒙没问题,而iOS更为干脆直接,本人的1T存储的iPhone 13 Pro Max,也不用担心断录而烦恼。
这就是为什么,本人的选择是为什么是苹果OR华为了。
NO.1 iPhone 14 Pro Max 1T
条件允许且可以买到的前提下,个人建议还是购买1T机型,如果嫌单次投入太大,可以在官网购买,用招商银行等信用卡购买,记得,一定要有足够额度,不然你会遇到本人一样的情况,只给我8K额度导致本人给我老婆买的iPhone 12 Pro Max没能用上信用卡,特别费事儿费精力。
关于14,有几个点,如果你和我一样在用iPhone 13 Pro Max,那个人建议是,不需要购买14,作为拥有13顶配机型的我,可以说是手握13心情平静,压根不考虑升级,因为没必要,最主要原因是14的提升实在是太小了,
升级最大的也就是那个半成品灵动岛,说它半成品,是因为除了iphone自家应用,大量软件尚未适配,相信针对灵动岛的优化,要的也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设计,但绝对不是一句差评就结束了的,那为什么有人展示灵动岛特别突兀?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下图。
没错,其实所有的手机都存在相似的问题,在强光下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别,有心之人自然可以那么干,其实这属于正常现象,那么在日常使用中,隐藏于灵动岛中的元器件可以被看到吗?事实是,不会的。
所以这是一个被放大了缺点的设计,但确实还是一个不错的设计,虽然属于补丁设计,但是它并不影响你的使用,毕竟,刘海都那么久了对吧。所以灵动岛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软件的适配度,问题是,跟苹果聊软件适配,会不会有些太儿戏了?
何况,虽然14的提升非常小,但是苹果相较于安卓确实是强了两代,原因大家也都是知道的。
相关实测结果,Geekbench中A16相较于A15单核性能上升了8%,多核性能上升了11%。应该是这些年提升最小的一代,所以严格按照过去来说,14的命名并不合适,13S似乎更好一些,当然这些也并不重要。
因为就性能来说,A15会继续傲视群雄,没错,A16都不需要,对手挤牙膏的时候,恰恰是对方乏力的时候,可以说制裁华为导致的后果,苹果压根就不需要尽全力。是不是像极了当年的牙膏厂?
当然,苹果最强的地方在于iOS和功耗控制,本人的13香也已经升级到iOS 16。
再说到快充,似乎27w快充一直是被诟病的一个点,其实啊,个人是一直没啥感觉,即使是在特殊情况下,本人的iPhone 13 Pro Max依然可以保证在半小时充入48%的电量。如果你用过13应该就是可以理解其中含义了。
但本人却不需要理解,因为我有更好的方案,记得我买了不少配件不?其中用的最多的是哪个还记得吗?没错,磁吸充电宝。
这货已经被我下放,作为备用充电宝使用了,因为它几乎承担了本人的iPhone,多达200次循环以上的充电任务,没错,有了它,配合磁吸压根就不需要其他充电器。当然现在本人是不太推荐努比亚这款充电宝了,做工实在是太一言难尽了。
但是两百次循环后,单次可充入的电量从当初的54%,下降到了现在的40%出头,虽然心水官方充电宝但是当本人得知其电量仅1450mAh后,立马放弃。所以最后我买了这个。
小米磁吸无线充电宝5000mAh,实际额定容量其实为2800mAh(5V2.4A).
相较于紫米,两者最大的差别还是在于充电底座。
相较于当初购买的努比亚,它的体型确实是小了一圈,同时重量也轻了一些,所以不再有压壳的问题。
吸力也是非常的大,和官方基本上一致,10NM。
同样的,新电池在满电状态下,单次可以给本人的iPhone 13 Pro Max充54%的电量,不往容量大了推荐的原因还是因为重量,带了这个充电宝的重量已经达到450g,何况此容量应对于日常使用也完全够了,如果是10000mAh,那就算是我,也要崩溃的。
还有一个好处,Type-C接口的充电线价廉物美哪儿都能买,所以本人的充电头和充电线基本上都是闲置的。
NO.2 华为MATE50
为什么是50而非50Pro,原因很简单,直屏旗舰,我确实希望安卓可以表现得更好一些,我手头也并非没有在使用的安卓备机。
但是说实话,曲面带来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误触,而是对屏幕显示的损耗,即两侧曲面让本就瘦长的显示变得更为瘦长,所以本人对于所谓的高端曲面屏手机确实是爱不起来,没错,曲面屏幕就手感来说提升确实是大,单手握持的体验也更好一些。
那为什么不是其他手机,其实上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一方面是因为鸿蒙,另一方面是因为相机。
鸿蒙,一个比无数人期待将其扼杀在摇篮里的操作系统,因为当初大量华为用户的存在,让其坚挺的生存到现在,甚至很多人都不指望可以看到MATE50,而鸿蒙3.0也随之而来。
在已经被我儿子摔碎屏幕的MATE10上,其实我是体验过鸿蒙了,其实就老机的体验来看,流畅度有一定提升,稳定性仍需时间,而朋友的40保时捷版本,麒麟9000的CPU,多后台之后耗电量明显增大,这也说明系统的优化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理性客观的看待,MATE50系列可以在逆境中发布,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还能有拿得出手的黑科技。
当然拥有iPhone的我短时间去购买华为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有机会确实想试试。
三.群晖似乎成了NAS的唯一选择苹果系统之间的照片,视频,文件互传确实是相当方便了,但是从本人的使用角度来说,购买macbook需求确实不大,虽然Apple MacBook Pro的性能确实很强。
所以笔记本规划还是定位于上面几款,而关于NAS,本人的规划是新旧共两套,自动同步照片,视频,实现热备,一方面从使用的角度来说,更无感,另一方面,也不怕照片丢失了。
群晖DS920
本人的DS416Play也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
在升级DSM7之后,1G内存确实是捉襟见肘,使用起来的卡顿感真是让人后悔去升级它,不得已,对内存进行了升级。
其实NAS的结构是非常简单的,主要还是在于软件。
NAS之间的同步,可以通过简单的几步实现,当然NAS to PC,或者反之也都是可以实现的。当然一定要注意NAS的容量是否足够,本人的NAS硬盘就被堵满过。
最方便的还是DS File对于图片的浏览,和手机图片,视频的自动上传,不需要再为传大量图片或者视频头疼,可以看到仅10个月的iPhone已经上传了88GB,达到了6K个文件了。
可以说就此单一功能就帮本人解决了大量工作上的难题,同时还可以保证照片的热备,不易丢失。
关于硬盘,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考虑到售后,海淘还是不太建议了,当然如果价格够低的话,即使有损坏,总体来说依然是划算的。
当然,如果你爱存电影,尽量购买4盘位大容量的NAS,比如14T?
关于数据备份,群辉DSM7带Hot Spare热备,通过单个未使用的硬盘来实现保护一个或多个存储池,如有存储池降级则自动修复处于降级状态的存储池。其实个人也并不是很推荐RAID5,做好重要文件的备份即可,其他的如电影之类的即使丢失了也问题不大。
关于UPS,看需求,本人购买的是山特的一款支持NAS的UPS。
使用至今一切正常,仅挂了NAS和外挂的移动硬盘,由于设置了修复电源问题后自动启动,所以断电的几次基本上无感,设置耗尽后关机也可以保证一年有1 2次让UPS放电,有益无害。
现估计供电时间为926s,使用两年后还是可以维持15min,也还不错。
如果搬家时候再选,大概率会选择一块容量更大的,续航时间更长的,将PC也接入UPS中,也可以防范突发断电。
四.下载机&HTPC选择首先要知道的是,NAS确实是可以下载,可选的软件也是非常多的,不过考虑到硬盘寿命,建议大家还是挂载一块老硬盘作为下载使用显然更合适一些。
当然你也可以和我一样,整一台小主机作为下载机和HTPC兼顾的机型,唯一不同的是,新房的预算会拉的更高一些,毕竟更好的性能兼顾的可以更多。
本人这款是低配版Intel奔腾N6005,不过外观内部基本上是一致的。
其最大的优势,应该就是小巧的基础上,依然保证了不错的拓展能力。
外部的接口齐全,即使是多显也是毫无问题。
双面主板设计,所以才能实现整体见方,锐龙3版支持双DDR4内存,最高可扩展至64G,自带M.2固态硬盘,同时可以再外加一个SATA硬盘。
固态硬盘整体价格也是非常低廉了。
采用Intel AX201NGW ,WiFi6无线网卡,有它即使是不用有线,在无线信号足够好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相当不错的性能表现,考虑到新房肯定是要组有线mesh,多路由器协同变现自然是会更好的。
话说本人还未确定将客厅搞成啥样来着,不过设备一定都是藏起来的,包括下载或播放器。
说到数码产品,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快,一说是迭代快,每年都会有新品出来,二说是性能快,配置和性能也是越来越高,作为消费者来说,虽说会比较纠结于不同品牌的相似价位的产品,但总归是可选的越来越多,这些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不过从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产品,确实会挑花眼的感觉。
购买笔记本还是有一些细节要关注的:
- 例如高性能笔记本就不要考虑超薄轻薄了,2~3kg也都是可以接受的,高性能超薄本的散热短期内还好,长期来看,大概率会出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空间过于狭小,玩游戏的时候全速运行,风扇同样也是如此,处于100%甚至是超频使用,时间长了或是异响,或是风扇损坏降速,这些都是身边的真实案例。
- AMD的制程优势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优势,功耗比要比Intel的移动处理器更优秀,何况锐龙7000采用的5nm制程,所以在近一两年,PC的CPU可以随意选择,而移动端的,建议还是购买AMD的更靠谱一些。
- 散热大家会发现同规格,重量相差没有特别大的前提下,基本上都是采用相似的设计,但最后的效果仍然要看实测,有条件建议大家去实体店实际体验下会更好,不过朋友中确实有不少购买华硕天选3,联想拯救者系列的,就反馈来看,表现也都是不错的。
购买手机的一些细节要点:
有无数人喷iPhone的这个缺点,那个缺点,作为一个80后,到去年才购买了第一台iPhone的消费者,十几年的安卓体验转向IOS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不管是哪一代苹果,到手的感受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不管是用了几年,同事,朋友手上的XR,11,12,13都是如此,特别是你是用iPhone达到一定时间,那种感受会更强烈,在13Pro支持了自适应高刷后,使用体验那种特别“整”的感觉,即使现在,依然惊喜。
- iPhone已经不再是高价的代名词,适合绝大多数用户,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往高配购买,官网的24期免息可以很好的降低购机压力。
- 华为,鸿蒙是本人一直看好的,MATE50虽然暂时不支持5G,从实际体验来看差别也不大,大部分时候也是开着4G用,愿意支持一下的当然没有问题,其优势点很多内容都讲过了,如北斗短报文,本人无需求。(不表示其他人无需求)。
- 安卓依然是尽可能购买旗舰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