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边防的千古之策(撰写边防工作手册纲目)
古代边防的千古之策(撰写边防工作手册纲目)(二)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用战争去消灭战争;(一)战争是社会矛盾的产物,是政治的继续;军事思想第一 毛泽东军事思想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
原创 王发虎
阿里高原漫长的冬天,几乎是个与世隔绝的冰封世界。尤其是喜马拉雅山被冰雪覆盖,俨然一派天然屏障。在此期间,却是边防部队整训的大好时机。
为了阿里边防长治久安,在整训实践的基础上,处于责任,我尽自己所学所悟所知和手头资料,以分区司令部的名义,组织编写了一部《边防工作手册》,作为边防一线军事主官和领导机关指挥军官的军事教科书,旨在知己知彼、训练有素、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亦算是我任职参谋长三年来的工作交代。
《边防工作手册》纲目
军事思想
第一 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
(一)战争是社会矛盾的产物,是政治的继续;
(二)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用战争去消灭战争;
二、如何研究战争
(一)必须研究战争规律;
(二)要着眼其特点和发展;
(三)要关照全局,掌握关节;
(四)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三、人民军队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二)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原则;
(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四)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
(五)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
(六)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
四、人民战争
(一)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精神;
(二)为什么必须实行人民战争;
(三)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条件;
五、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一)一切军事行动的根本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二)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三)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五)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三种形式相结合;
(六)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
第二 《孙子兵法》简介
一、《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孙子兵法》的精华
第三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简介
三、《战争论》的精华
战略方针
一、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基本精神
二、贯彻战略方针必须坚持的战略指导思想
(一)坚持后发制人;
(二)坚持持久作战;
(三)坚持人民战争;
(四)立足于以劣势装备战胜敌人;
(五)立足于在最复杂最困难条件下作战;
三、战争初期我军主要作战原则
(一)重点设防、重点守备是战争初期实行坚守防御的基本原则;
(二)要积极开展反空袭斗争;
(三)要正确的运用作战形式;
(四)要避免同敌人进行战略性决战;
(五)要建立并保持强大的预备队;
(六)主动配合、密切协同;
外军研究
第一 印军作战思想和作战特点
一、印军作战思想
(一)突出攻势作战,强调积极防御;
(二)强调在主要作战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
(三)注重诸军兵种协同作战;
(四)重视空袭与反空袭;
二、印军进攻作战特点
(一)兵力兵器相对集中、进攻正面比较狭窄;
(二)强调夺取战术要地;
(三)采取正面进攻与迂回穿插相结合的战术;
(四)强调陆空协同作战,重视直升机和空降兵的运用;
(五)依赖火力,重视坦克的突击作用;
三、印军山地进攻作战特点
四、印军防御作战特点
(一)兵力成纵深梯次配置,留有一定预备队;
(二)强调构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
(三)火器配置靠前,火力计划较严密;
(四)惯于利用工事与火力进行阵地防御,强调组织必要地反冲击;
(五)重视坦克和反坦克火器在防御中的作用;
五、印军山地防御作战特点
第二 印军师以下部队主要编制装备
一、步兵
(一)步兵师
(二)山地师
(三)机械化师
(四)独立步兵旅群
(五)步兵旅
(六)山地旅
(七)步兵营(标准)
(八)摩托化步兵营
(九)机械化步兵营
(十)反坦克导弹营
(十一)侦察营
二、装甲兵
(一)装甲师
(二)独立装甲旅
(三)装甲旅
(四)装甲团
(五)独立装甲连
三、空降兵
(一)独立伞兵旅
(二)伞兵营
(三)空降突击营
四、炮兵
(一)炮兵独立旅
(二)独立防空旅
(三)步兵师属炮兵旅
(四)山地师属炮兵旅
(五)装甲师属炮兵旅
(六)重炮团
(七)野炮团
(八)中型炮团
(九)山炮团
(十)防空团
(十一)军属雷达探测团
五、工兵
(一)工兵旅
(二)工兵团
(三)突击工兵团
(四)独立野战工兵连
六、通信兵
(一)军属通信团
(二)步兵师与山地师属通信团
(三)装甲师属通信团
第三 印军主要武器装备的性能
一、枪支
二、迫击炮
三、榴弹炮(一)
四、榴弹炮(二)
五、加农炮
六、加榴炮、火箭炮、无坐力炮
七、高炮
八、坦克
九、装甲车
十、反坦克导弹、火箭筒
十一、防空导弹
十二、直升机
第四 西、中段印军兵力部署
一、西、中段边境地区印军兵力分布
二、西、中段印军序列
(一)陆军
(二)空军
(三)准军事部队
三、西、中段印军哨所情况
附件一:西段印军警布防图
附件二:中段印军警布防图
第五 西、中段印军战场准备及其他资料
一、机场
(一)西、中段印军前沿小型机场资料表
(二)西段地区主要直升机停机坪
(三)中段地区主要直升机停机坪
(四)印空军主要机场资料表
(五)印空军基地至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城市距离表
二、仓库、医院
(一)军械库、弹药库
(二)军医院
三、公路情况
第六 外军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一、外军研究的内容
(一)敌军作战指导思想;
(二)敌军编制装备;
(三)敌军兵力部署;
(四)敌军战术原则;
(五)敌军军兵种的运用;
(六)敌军核、化学武器的使用;
二、研究外军的方法
(一)广泛搜集资料、点滴积累;
(二)分析判断;
(三)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
(四)模拟敌军演练;
三、研究外军的要求
防区情况
第一 概述
附件:阿里地区地理位置图
第二 边界
附件一:中印边界(阿里段)图;
附件二:中尼边界(阿里段)图;
附件三:中尼边界(阿里段)界桩登记表;
附件四:边境通外山口(道路)调查表;
附件五:通外及境外主要道路情况调查表;
第三 争议区
附件一:班公湖争议地区图;
附件二:碟穆卓克争议地区图;
附件三:巨哇、曲惹争议地区图;
附件四:什布奇山口以西争议地区图;
附件五:桑、葱莎、波林三多争议地区图;
附件六:乌热、香扎、拉不底争议地区图;
附件七:1962年前印军入侵阿里地区据点图;
附件八:1962年印军入侵阿里地区18个据点概况表;
第四 地形
附件一:阿里地区地形图;
附件二:阿里地区地貌图;
附件三:阿里地区主要地形图片资料;
附件四:谷盆地情况调查表;
附件五:土壤、植被示意图;
附件六:主要植物图片资料;
附件七:洞穴分布图;
第五 水系
附件一:阿里地区水系图;
附件二:主要河流图片资料;
附件三:主要湖泊图片资料;
附件四:狮泉河水系图;
附件五:狮泉河主要支流情况表;
附件六:象泉河水系图;
附件七:象泉河主要支流情况表;
第六 交通运输
附件一:阿里地区公路图;
附件二:新藏公路图(叶城---普兰);
附件三:阿里地区驮运路线图
附件四:阿里地区主要公路桥梁图片资料;
第七 各边防站防区情况(略)
第八 战史资料及其它
一、历史上几次较大的战争
(一)1630年阿里之战;
(二)1681年西藏与拉达克之战;
(三)1841年西藏与克什米尔之战;
二、中印边境西、中段的武装冲突与重大事件
(一)1951年班公洛地区追歼哈匪事件;
(二)1959年空喀山口事件;
(三)1962年中印边境西段自卫反击作战;
附件一:空喀山口事件战斗经过略图;
附件二:1962年10月19日敌我态势图;
附件三:巴里加斯作战经过图;
附件四:班公洛地区作战经过图;
(四)1965年战略佯动及杜木契列事件;
三、剿匪平叛作战中的三次较大战斗
(一)斯潘古尔地区战斗;
(二)那木扎山口西北地区战斗;
(三)来宗那加地区战斗;
四、1967年莎壤反革命事件
五、八十年代几次较大的对敌斗争
(一)1987年斯潘古尔当面拆除彩门行动(“871”任务);
(二)1987年对乌热争议区放牧侦察(“872”任务);
(三)1987年对楚鲁松杰地区巡逻侦察(“873”任务);
(四)1988年对乌热争议区放牧侦察(“881”任务);
(五)1988年对楚鲁松杰地区巡逻侦察(“882”任务);
(六)1989年进驻楚鲁松杰地区设立季节性哨卡(“891”任务);
(七)1989年乌热争议区武装巡逻侦察(“892”任务);
六、部队在阿里地区行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被装;
(二)给养;
(三)行军;
(四)宿营;
(五)战斗;
(六)其它;
边防政策(略)
边防勤务(略)
战备工作
---全军部队战备工作若干规定(摘要);
---经常战备;
军事科技
---夜视器材;
---激光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
---电子对抗;
---导弹;
---军用卫星;
---军队指挥自动化简介;
---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简介;
步兵分队战术
---步兵战斗行动的原则;
---步兵分队进攻战斗的任务与加强;
---步兵分队攻防战斗的基本原则;
---步兵分队攻防战斗的组织与指挥;
---步兵分队攻防战斗中加强分队的使用与保障;
---协同动作;
---战术计算;
战斗保障
---侦察;
---警戒;
---行军、输送、宿营、换班;
---对空防护;
军事教学法
---军事教学法规;
---步兵分队军事教学原则;
---步兵分队军事训练的基本方法;
---训练准备会和周表;
---编写教案、想定;
---示教作业;
---教育训练有关知识问答;
分队管理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
---管理的意义和职能;
---分队管理的基本方法;
---分队日常管理;
---战场管理;
---分队常用文书;
附录
……(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