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门保护黄河的建议(用声音勾勒黄河故事)
环保部门保护黄河的建议(用声音勾勒黄河故事)剧中不仅有主人公黄水清坚守信念、不畏挑战,与污染企业正面交锋的热血情节,也有他与家人到黄河畔观光的温馨桥段,还有他因坚持原则而不惜与同学、朋友产生摩擦的情感展现......广播剧《黄河谣》录制现场。黄河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河,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黄河的治理和保护力度, “环保”也成为讲述黄河故事的一大主题。广播剧《黄河谣》通过一件件小事,既突出黄河儿女保护黄河的信念,也在剧情层层加码中,以小见大地烘托出环保这一主题内涵。从背景到人物,该剧的设定十分讲究“典型”。背景、地点设置方面,《黄河谣》的故事发生在位于黄河岸边的准格尔旗,这里也是全国的最大产煤县;人物设计上,主人公黄水清生长于黄河边,出于对黄河的依赖和热爱,他立下保护黄河的志愿,并进入环境保护专业、从事环保工作,努力践行着保护黄河环境的初心使命。在典型性基础上,《黄河谣》还通过结合写实性与艺术性,让故事矛盾冲突鲜明,编排结构紧凑、展现张
作者:郝世秀 马玉燕
单位:内蒙古广电协会、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广播电视台
6月30日起,广播剧《黄河谣》在内蒙古台评书曲艺广播频率播出。该剧围绕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环境保护故事展开,以丰富的故事内容,真挚的人物情感,艺术化呈现了黄河儿女对黄河的真情实感以及环保工作者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事迹。
以典型故事、人物点题“环保”
黄河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河,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黄河的治理和保护力度, “环保”也成为讲述黄河故事的一大主题。广播剧《黄河谣》通过一件件小事,既突出黄河儿女保护黄河的信念,也在剧情层层加码中,以小见大地烘托出环保这一主题内涵。
从背景到人物,该剧的设定十分讲究“典型”。背景、地点设置方面,《黄河谣》的故事发生在位于黄河岸边的准格尔旗,这里也是全国的最大产煤县;人物设计上,主人公黄水清生长于黄河边,出于对黄河的依赖和热爱,他立下保护黄河的志愿,并进入环境保护专业、从事环保工作,努力践行着保护黄河环境的初心使命。
在典型性基础上,《黄河谣》还通过结合写实性与艺术性,让故事矛盾冲突鲜明,编排结构紧凑、展现张力。
广播剧《黄河谣》录制现场。
剧中不仅有主人公黄水清坚守信念、不畏挑战,与污染企业正面交锋的热血情节,也有他与家人到黄河畔观光的温馨桥段,还有他因坚持原则而不惜与同学、朋友产生摩擦的情感展现......
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黄水清在与环境破坏者的交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成为有原则底线、懂人情世故的成熟的环保战线领导干部。剧集也在最后以环保局与广播电视台合作朗诵的《黄河谣》为故事点睛,将环境保护工作者群体对事业的执着、对家乡大地的热爱和对黄河母亲保护的责任进行了深情表达。
此外,《黄河谣》的故事也让听众感受到,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环保工作由初创到逐步走向现代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该剧以准格尔旗为缩影,以小见大凸显了“环保”的重要性,展现出国家和民族环境意识的全面提升。
用声音塑造人物,拓宽叙事空间
尽管只有声音作为载体,但《黄河谣》通过打造丰富且有质感的音响、音效,塑造了数十位具有辨识度的人物形象。
其中,既有以黄水清为代表战斗在环保一线的工作人员、支持环境保护的政府官员,也有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对黄河有着深沉情感的普通百姓,还有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创业的生产者们……
广播剧《黄河谣》录制现场。
在塑造好人物形象后,该剧还通过描摹场景和人物关系来营造代入感,为广播剧进一步拓宽了叙事空间。
例如黄水清的妻子,一心为他的发展思虑;环保局包局长既关心黄水清成长,也为他的事业领航;还有各路阳奉阴违的企业主,在贪图利益的同时与黄水清激化矛盾、展开交锋……通过语言表达,《黄水谣》让一个个可敬、可爱、可憎、可叹的形象,鲜活而立体地呈现在听众耳边,共同推动故事向高潮发展。
细节特色化,绽放声音之美
在利用声音塑造人物、叙述故事以外,《黄河谣》还注重声音的表现力。通过打造丰富的音效,该剧将黄河两岸时而粗犷、时而旖旎的自然风光“娓娓道来”。
该剧开场就出现大河流水声、涛声、吱吱嘎嘎的摇桨声等,音乐则选取了民歌《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和通俗歌曲《黄土高坡》。这些声音不仅展现浓郁的地域特色、也对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烘托故事氛围气氛起到关键作用,有助于把听众带入故事的发生地,让听众获得“身临其境”的丰富体验。
此外,人物使用地方特色的语言和口音,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剧中,除主人公等国家公职人员使用普通话以外,大量出现了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西部方言,还有东北、四川口音等。这样的表现手法不仅展现出准格尔旗作为全国产煤大县,在煤炭资源的聚集效应下,全国商贩云集的景象,也通过人物方言、口音,表达出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广播剧《黄河谣》录制现场。
通过塑造鲜活的人物和丰富的故事,《黄河谣》将宣传环保工作的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集于一身,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主流思想、打造正能量文艺作品做出了积极实践。
编辑 | 王海婷 佘博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