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妈妈应该辞职回家带孩子吗(职场妈妈应该辞职回家带孩子吗)
职场妈妈应该辞职回家带孩子吗(职场妈妈应该辞职回家带孩子吗)所以尽管和全职家庭主妇相比,职场妈妈因为工作而拥有更高的自尊感,而且很少抑郁,但是和她们的职场丈夫相比,他们确实容易出现“过劳”的诸多症状,比如:容易疲惫、焦虑,更容易生病等等。一位全职妈妈,白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她需要一刻不停地工作,好不容易下班了,等待她的不是放松,而是更多干不完的活。不仅要准备晚饭,还要照顾孩子,虽然可能她认为家庭是她的生命,而不是一份工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下班之后确实又在家里劳作。但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家庭照料类的任务通常被当作是一种理所当然的琐碎“小事”,而这种意识又会让我们进一步地低估了它本身的价值,以及完成它所付出的精力。我想任何一个有孩子的职场父母都会同意,边工作边养孩子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一个小家庭的家务工作量会随着一个孩子的到来,呈现指数增长。经济宽裕的夫妻或许可以请育儿保姆和家务佣人来分担这些工作量,但对于绝大多数中产及以下阶层父母来说,洗衣、做
#头条创作挑战赛#
职场女性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
家庭主妇算不算独立女性?
双薪家庭如何“家务分工”?
我想任何一个有孩子的职场父母都会同意,边工作边养孩子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一个小家庭的家务工作量会随着一个孩子的到来,呈现指数增长。经济宽裕的夫妻或许可以请育儿保姆和家务佣人来分担这些工作量,但对于绝大多数中产及以下阶层父母来说,洗衣、做饭、带孩子的琐碎任务,就通通落在了他们的头上。
那么面对这些家庭任务,职场父母完成得怎么样呢?我们可以看一项研究数据,调查了全美44个城市的1243名职场父母进行家务劳动的情况后,结果显示,职业女性平均每天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为3小时,而男性只有17分钟;职业女性平均每天单独陪伴孩子的时间为50分钟,而男性只有12分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职业男性比女性多了很多闲暇时间,调查显示,平均每天比女性多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多睡半个小时。
职场妈妈与职场爸爸在家务劳动和抚育孩子上的时间差,平摊在每天匆忙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似乎不易察觉,但数据让我们更为直观低看到了职场妈妈对家庭的付出。而将职场有偿工作、家务劳动、抚育孩子的时间加在一起进行平均和估算,发现,女性每周的劳动时间比男性多15小时。换算以下,职场妈妈一年的劳动时间比男性多出一整个月。
一位全职妈妈,白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她需要一刻不停地工作,好不容易下班了,等待她的不是放松,而是更多干不完的活。不仅要准备晚饭,还要照顾孩子,虽然可能她认为家庭是她的生命,而不是一份工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下班之后确实又在家里劳作。但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家庭照料类的任务通常被当作是一种理所当然的琐碎“小事”,而这种意识又会让我们进一步地低估了它本身的价值,以及完成它所付出的精力。
所以尽管和全职家庭主妇相比,职场妈妈因为工作而拥有更高的自尊感,而且很少抑郁,但是和她们的职场丈夫相比,他们确实容易出现“过劳”的诸多症状,比如:容易疲惫、焦虑,更容易生病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职场女性相较于男性,承担了这么多的家庭照料任务呢?是因为女性承担的职场工作都不如男性重要吗?还是有更为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呢?
有数据表明,自20世纪以来,美国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外出工作,她们在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到2011年,算上已婚已育的母亲和单身妈妈,美国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母亲都在工作。并且她们大多从事的是全职而非兼职,调查数据告诉我们,到2009年,孩子1岁以下的职场妈妈中,69%都从事着全职工作。
所以,并不是职场妈妈担任的工作不如男性重要。那么,女性承担更多的家庭劳作的背后还有什么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考察一下父亲的身份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同样用美国举例,父亲身份至少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又对应着社会经济的变迁。第一阶段可以追溯到农耕时期,父亲抚育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儿子劳作,他们常常带着儿子去农场工作,而妻子则负责着家里的大小事务,以及抚养女儿。第二阶段可以从19世纪早期算起,这个时候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经济生活和职业训练开始从家里转移到家外,父亲开始走出家门,进入职场,而女性还几乎没有外出工作的机会,所以养育孩子的责任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母亲的头上。有历史学家总结,这两个阶段,父亲的形象通常都是疏离又严厉的。他们将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赚钱养家这个事情上,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陪伴孩子成长,并且,从性别意识层面来讲,他们认为这应该是母亲的事。
进入20世纪,母亲外出工作已经成为了不可逆的趋势。这背后的原因,首先肯定是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母亲不再满足家庭这个单一的舞台,她们开始走向学校、工厂、办公室,在那里建立新的社会价值和身份认同。家庭结构的这一变化,让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开始失衡。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停下来,进入20世纪下半叶的时候,经济发生了结构转型,制造业开始向海外转移,曾经收入稳定,有工会支持的蓝领工作逐渐消失,与此同时,低薪的服务业开始兴起。这意味着,传统家庭分工中负责赚钱养家的父母很可能面临事业,或者减少收入,而为了家庭的日常开支,母亲们,哪怕是那些没有太强女权意识的母亲,也不得不走向服务业的就业市场,赚钱补贴家用。
然而经济的发展似乎总是会跑在观念的前头,此时,无论是出于性别意识的觉醒还是家庭经济的需要,女性已经走出家门,承担了一部分曾经属于父亲的家庭责任;而反观男性,当时代和女性都向前走的时候,他们还停留在第二阶段的父亲身份里,没能及时回归家庭。同时,从社会层面考量,我们会发现,工作场所也并没有给职场妈妈提供更好的制度空间,比如更为弹性的工作时间、宽松的请假制度等。可以说,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女性的时候,女性挺身而出,但她们确实没有获得更多实际的帮助和支持。这就是为什么,看似女性独立了,解放了,但是也更忙了、更累了。
说到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经济社会发展和家庭照料之间的矛盾,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问题,社会将这个问题转嫁到了每一个小家庭身上,而更多的小家庭又将这个问题转嫁到了妈妈身上。女性的地位是变了,但又没变,这变与不变之间的张力,就是职场妈妈更多地承担了家庭劳作的终极原因。
难么,面对这样一个现代双薪家庭的家务照料困境,难道我们就只能对婚姻丧失信心吗?难道我们就不能生儿育女了吗?当然不是。其中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夫妻双方退回到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养家,女人持家的传统模式。我相信对于一些女性来说,成为一名好妻子、好妈妈比成为一名好员工重要,她们甘愿退回家庭,相夫教子,这样的女性很了不起。但是,这样的选择也有前提,那就是,丈夫一人的收入足够整个家庭开销。我想,仅这一点,对于绝大多数工薪阶层的父亲来说,都是奢侈的。那么,如果我们无论从性别观念和经济角度都退不回传统的家庭模式,那面对家务困境和照料危机,还有什么解决之道呢?
通过访谈双薪家庭发现,不同的父亲都有各自的解决之道,有些人找到了幸福的家庭模式,尽可能在工作、婚姻和孩子之间维持秩序与平衡,有些人也确实在家庭照料的任务面前败下阵来,输掉了彼此。她们看似策略不同,结果不同,但在这些行为背后却有一个相同的影响因素,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认同性别平等,那你很可能会希望你和你的伴侣承担一样多的家务;而如果你是一个更具传统性别观念的人,那在家务分工的问题上,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生活并非一成不变,观念也是一样,婚姻原本就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维持,尤其是在一个社会快速转型和发展的时期,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动,都会蝴蝶效应般的影响到夫妻双发的相处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家庭生活,有些夫妻愿意共同承担家务和抚养任务,比如,丈夫每天准时下班回家,就是为了和妻子一同给孩子喂奶;而面对职场的发展,他们也能为了家庭的幸福而主动选择降速慢行,妻子忙的时候,丈夫主动请假陪孩子,而丈夫不得不出差的时候,妻子也完全支持。所以,这样的家庭不会成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牺牲品,而是成为一个避风港,共同对抗着外界的侵扰。
如何解决家庭工作的负担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从观念上,重新找到对家庭照料价值的认同。这一点适用男女双方。当有偿的职场工作,对上无偿的家庭照料,我们会很自然地贬低照料本身的价值。男性会觉得这远没有在职场上驰骋有价值,而女性也开始投身办公室,一心扎在事业上,去努力实现社会价值。但家里的活计并不会因为他们的视而不见而减少,那么接下来的解决方案无非是两种,一是缩减需求,比如,家务需求,孩子的生活和情感需求,以及夫妻间的各种需求。很多父母会骄傲地评价他们的孩子多么的独立、自立。但是正如作者所说,这些孩子是将自己的需求压缩到了最小,或许他们早早地学会独立,但是他们也封闭了自己的感受。
第二种解决方案,就是将所有的家务和照料任务外包。比如夫妻二人都有自己的事业,丈夫塞思鉴定地认为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赚足够的钱回家,让妻子和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而面对孩子,他既没有心力也没有精力。最终,妻子杰西卡没有让自己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妈妈,而是用钱从市面上买来了所有的服务。她请了育儿保姆、家务保姆,她让一名老友兼职家庭司机和采购员,请园丁打理花园,甚至请了一个男大学生作为父亲的替代,陪儿子踢球、游戏。杰西卡唯一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是,应该找一个更用心的保姆,一个学会陪孩子聊天,会帮孩子报名课外活动的保姆。
杰西卡的做法,无疑是极端的,但反观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已经将不少家庭任务外包了呢?那你可能会问了,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这有什么不好?问题就在于家庭照料任务有它特殊的道德属性,社会化的标准服务无法回应个性化的感情需求。照料活动是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纽带和爱的表达,所以,重要的是照料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一点,是社会化的服务给不了的。就像杰西卡,她可以花钱雇得到中产母亲若干分身,却雇不到一个真心为儿子规划未来的灵魂。她可以花钱给儿子雇一个爸爸,却无法雇人来呵护自己。所以社会化的服务确实是双薪家庭对抗家庭照料任务的好帮手,但不是所有事情都适合交给服务机构,比如,对于孩子的照料与陪伴,父母亲都应该尽可能地亲力亲为。
所以只有当我们重新找回了对家务照料的价值认同,我们才有可能为这些任务做出应有的牺牲和退让。
家庭照料工作是一个属于双薪家庭的挑战,但实际上,它是一个社会系统性的问题。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仅甩锅给职场父母,要从社会的层面给予支持。
在北欧,新生儿或领养儿童的父母都可以享受11个月的带薪假期,新手爸爸还会获得专属的额外一个月的带薪休假。1至3岁的低龄儿童,如果不能送到公里日托机构,父母可以领取现金补贴,无论是将孩子送去私立机构,还是父母请假陪伴孩子,这笔补贴金都很必要。另外,在北欧,如果年老的父母生病了,职场子女可以去市政登记“护理工资“,请假照顾父母。
北欧的经验,很难在人口众多又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全面复制,但是它至少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路,那就是,是不是可以为孩子的父母,提供更宽松的请假制度,更为弹性的工作时间等等。只有父母不会因为照料家庭而付出巨大的职场代价时,家庭内部的问题,才会更容易被解决。
总结一下,克服家庭照料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认同家庭照料任务的价值,这一点无论从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是一个不要的前提。其次,职场父母确实需要整个社会给予的支持和帮助。非全职性的工作,弹性的工作时间,宽松的请假制度,都是帮助小家庭解压的有效方式。
女性确实是扛起家庭照料任务重担的主力军,但是反观一下男性,他们过得怎么样呢?有些男成了超级奶爸,和超级妈妈一样,他们扛下了家庭内外很多责任。不过,主流观点还是认为,家里事是女性的事情,所以难免他们也会存在某种矛盾和撕裂。还有一些男性仍旧固守旧观念,在家里做得很少,但是他们过得好吗?女性的抱怨会将他们推到道德的死角里,沮丧和焦虑会包围他们。
很多研究表明,职场女性的离婚率更高,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背后真实的情景。那就是,让女性离婚的不是工作,而是又要工作,又要顾家,又得不到实际帮助的艰难处境。
所以面对家庭照料任务,我们除了等待社会的进步,承担应承担的部分,还是需要夫妻双方一同扛起家庭照料任务的大旗,用爱、支持和理解把家庭打造成减震器、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