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肺癌免疫治疗一年好还是2年好(肺癌基层巡讲洛阳站)

肺癌免疫治疗一年好还是2年好(肺癌基层巡讲洛阳站)毛毅敏教授毛毅敏教授:提升基层诊疗水平,完善科室建制是关键2019年9月8日,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牵头,多位国内知名医疗机构的肺癌专家共同参与,“医学界”全程承办的“基层之路,规范先行——肺癌规范诊疗全国巡讲”第四站在河南洛阳市圆满完成。本次活动形式包括线下巡讲与线上直播,不仅线下座无虚席、交流热烈,在网络的另一端,还有2000余名观众通过医生站直播平台共同聆听了这一场学术盛宴。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形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将优秀学术资源传播至基层,提升基层医务工作人员的规范化诊疗意识,造福广大肺癌患者。会后,医学界有幸对话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毛毅敏教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郭艳珍教授,与上海市肺科医院吴凤英教授,请他们三位就基层肺癌诊疗规范化的话题,为读者分享相关的经验与建议。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蓝字“医学界肿瘤频道关注我们

肺癌免疫治疗一年好还是2年好(肺癌基层巡讲洛阳站)(1)

“医生要加强学习,才能指导患者沿着规范的道路,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2019年9月8日,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牵头,多位国内知名医疗机构的肺癌专家共同参与,“医学界”全程承办的“基层之路,规范先行——肺癌规范诊疗全国巡讲”第四站在河南洛阳市圆满完成。

本次活动形式包括线下巡讲与线上直播,不仅线下座无虚席、交流热烈,在网络的另一端,还有2000余名观众通过医生站直播平台共同聆听了这一场学术盛宴。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形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将优秀学术资源传播至基层,提升基层医务工作人员的规范化诊疗意识,造福广大肺癌患者。

会后,医学界有幸对话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毛毅敏教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郭艳珍教授,与上海市肺科医院吴凤英教授,请他们三位就基层肺癌诊疗规范化的话题,为读者分享相关的经验与建议

毛毅敏教授:提升基层诊疗水平,完善科室建制是关键

肺癌免疫治疗一年好还是2年好(肺癌基层巡讲洛阳站)(2)

毛毅敏教授

谈及基层医疗,毛毅敏教授从医院管理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建议。他指出,基层医疗机构的专科划分不细、肿瘤专科医生少,是基层机构肺癌诊疗水平不高的首要原因。毛毅敏教授说:“没有专科医生,就谈不上规范化诊疗。”因此,毛毅敏教授认为,完善科室建制是提升基层肿瘤诊疗水准的第一步。

其次,他强调了人才储备的重要性:“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首位,对全民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基层医疗机构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毛毅敏教授坦言,“目前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县域之间,医疗资源分配仍极不均匀。怎样使诊疗水准尽可能同质化?关键在于‘请上来’和‘走下去’。”

毛毅敏教授解释,“请上来”是指请基层的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而“走下去”则是指上级医疗机构加强辐射的能力,将优秀的学术资源和临床经验往下传播。作为三级医院的副院长,毛毅敏教授也身体力行,通过双向交流的形式,积极促成区域医联体的建立与完善,力求能做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他认为:“提高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让患者在基层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花费也将大大降低。”

毛毅敏教授充分肯定了本次肺癌规范诊疗基层巡讲活动的意义。他总结道:“这次培训提高了基层医生对肺癌的诊断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规范治疗的理念,对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郭艳珍教授:医生高度参与全程管理,才能使治疗效果最大化

肺癌免疫治疗一年好还是2年好(肺癌基层巡讲洛阳站)(3)

郭艳珍教授

郭艳珍教授初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时是2004年。她回忆道:“当时靶向药物还是奢侈品,虽然疗效好,但价格非常昂贵,就像电影《我不是药神》里描绘的一样,药在这儿,病在那儿,但就是吃不上药,保不住命。”

十五年过去,靶向药物已从供不起的“奢侈品”变成了肺癌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对于EGFR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EGFR靶向药物是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以吉非替尼为代表的药物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助力规范化治疗的推广。郭艳珍教授介绍:“现在在我们医院,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只要检查结果为驱动基因阳性,都尽量用上靶向治疗。十多年的实践过程中,靶向治疗的理念已经很成熟了。”

除靶向治疗外,近年来免疫治疗的进展,也为许多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谈及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现状,郭艳珍教授却十分担忧。她强调:“医生不能给病人开一片药就完事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都需要医生的高度参与与严格管理,才能使疗效最大化,使患者获益更多。”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肿瘤内科医生,郭艳珍教授深知肿瘤治疗的复杂性。她认为:“规范化应该从设立专业门槛开始。进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乃至化疗的医生都应进行充分的培训,贯彻规范化理念。”

因此,对于本次肺癌基层巡讲活动,郭艳珍教授报以很高的期望:“患者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引导。医生要加强学习,才能指导患者沿着规范的道路,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吴凤英教授:

靶向治疗发展迅速为患者带来新生,

免疫治疗规范化培训势在必行

肺癌免疫治疗一年好还是2年好(肺癌基层巡讲洛阳站)(4)

吴凤英教授

“我经常对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说,你们都是幸运儿,是被上天眷顾的人。”吴凤英教授说:“只要还活着,就存在希望。随着基础研究的进步,靶向治疗的迅速进展,治疗肺癌的EGFR靶向药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部分服用一代药物吉非替尼出现耐药的患者,在进一步的检查后,如果表现为T790M阳性结果,则还能改用三代药物奥希替尼。”

她指出,在肺癌靶向治疗中耐药的发生率较高。患者出现耐药后,及时进行基因突变检查、明确耐药机制是进展后关键的一步。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适用于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

而谈及近年来势头红火的免疫治疗,吴凤英教授却说,在最初接触这种治疗方案时,自己有些“恐惧”。“免疫治疗的效果好,但其毒副反应也不能忽视。”吴凤英教授认为,“要掌握这种治疗手段,需要我们重新学习,深入了解它的作用机制。”

她指出,免疫治疗过程中,医生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使其了解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在治疗的全过程中严密监控,对不良反应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吴凤英教授还介绍,近年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部分接受免疫治疗后出现缓慢进展或局部进展的肿瘤患者,继续应用免疫治疗,患者仍能获益。她认为:“这提醒我们,在更换治疗方案时需要更加谨慎。”

吴凤英教授坦言:“免疫治疗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但想把它用好,充分发挥治疗效果,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

专家简介

肺癌免疫治疗一年好还是2年好(肺癌基层巡讲洛阳站)(5)

毛毅敏教授

毛毅敏,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常务副书记、副院长,河南科技大学呼吸病学研究所所长,洛阳市呼吸疾病临床诊疗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症医学专委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康复学会肺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肺癌免疫治疗一年好还是2年好(肺癌基层巡讲洛阳站)(6)

郭艳珍教授

郭艳珍,主任医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河南省姑息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河南省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河南省呼吸与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河南省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肿瘤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洛阳市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肺癌免疫治疗一年好还是2年好(肺癌基层巡讲洛阳站)(7)

吴凤英教授

吴凤英,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靶向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肺癌专科学会会员,

《Lung Cancer: Targets and Therapy》编委,

参与2018年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的编写。

获得 2016年WCLC mentorship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