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失血过多有没有后遗症(失血每个人这一辈子)

失血过多有没有后遗症(失血每个人这一辈子)阴虚火旺咳血多伴有咳嗽无力或有白痰,自汗盗汗,五心烦热,额红潮热,食少消瘦,舌红而干,脉细数。 肝火犯肺咳血多伴有烦躁易怒,胸胁牵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鉴别要点:咯血常因肺阴素虚,复感风热燥邪,或木火刑金,肺失肃降而致。应从以下几点鉴别。 (1)咳血情况,咳嗽喉痒,痰中带血者为风热伤肺。咳嗽阵作,痰中带血,纯血鲜红为肝火犯肺。咳血反复量多,色鲜者为阴虚火旺型咳血。咳吐脓血,其味腥臭为肺痈。 (2)兼症,风热伤肺型咳血多伴有头痛发热,口干鼻燥,舌苔薄黄,脉浮数。

失血过多有没有后遗症(失血每个人这一辈子)(1)

失 血

失血,是指血不循经而妄行,溢出脉道,流泄体外的症状,即出血症。由于出血部位不同,临床上有吐血、咳血、便血、尿血、妇女崩漏下血等。

失血原因多由火、热、灼伤脉络而出血;气逆血随之,气虚不摄血,瘀血内停均可使血不循经而致失血。

1、咳血,凡是喉部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随咳嗽而出者称为咳血,不咳而咯出者称为咯血。咳血是肺络受伤所引起的病症。临床上以风热伤肺,肝火犯肺、阴虚火旺为多见。

鉴别要点:咯血常因肺阴素虚,复感风热燥邪,或木火刑金,肺失肃降而致。应从以下几点鉴别。

(1)咳血情况,咳嗽喉痒,痰中带血者为风热伤肺。咳嗽阵作,痰中带血,纯血鲜红为肝火犯肺。咳血反复量多,色鲜者为阴虚火旺型咳血。咳吐脓血,其味腥臭为肺痈。

(2)兼症,风热伤肺型咳血多伴有头痛发热,口干鼻燥,舌苔薄黄,脉浮数。

肝火犯肺咳血多伴有烦躁易怒,胸胁牵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阴虚火旺咳血多伴有咳嗽无力或有白痰,自汗盗汗,五心烦热,额红潮热,食少消瘦,舌红而干,脉细数。

(3)咳血与呕血鉴别

①出血的状态,咳血是咳出的;呕血是呕出的。

②出血的色泽:咳血呈泡沫状,色鲜红;呕血无泡沫,呈暗红或棕色。

③出血的混合物:咳血常混有痰,呕血常有食物及胃液混杂。

④病史:咳血有肺和心病史;呕血有胃和肝病病史。

⑤出血前先兆:咳血前常有喉部瘙痒,并有呼呼声音;呕血前常有腹上部不适及恶心感觉。

⑥大便情况:咳血粪便无改变;呕血粪便带黑色,呈柏油状。

2、衄血:凡是不同外伤所致的某些外部出血的病症称为衄血。如,鼻衄、齿衄、肌衄、舌衄、耳衄、眼衄等。

衄血是血不循常道,上逆于口鼻诸窍,渗于肌肤所致。

鉴别要点,衄血一症以鼻衄、牙衄、肌衄为临床常见的病症,其鉴别如下。

(1)出血的部位:血从鼻出者为鼻衄。(又称红汗)血从齿缝或齿龈中出者为齿衄。血从肌肤出者为肌翅。

(2)出血的色泽:鼻衄血色多为鲜红。齿衄因胃火炽盛者血色鲜红,因阴虚火炎者血色淡红。肌衄多为紫红色,并成点状或瘀斑。

(3)出血原因

①鼻衄多为湿热病邪伤肺,或热蕴于胃,或肝火上扰,迫血妄行,上循其窍所致。

②齿衄多为胃火炽盛,或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循经脉(阳明入下齿,少阴入上齿)迫血妄行而齿龈出血。

③肌衄多为气血亏虚,气虚不能摄血,血虚无所主而外溢或热邪炽盛,迫血妄行所致。

(4)兼症

①鼻衄因肺热所致者多伴有鼻燥,口干咽燥,咳嗽少痰,舌红脉数。因胃热所致者多伴有口渴引饮,鼻燥口臭,烦燥,舌红苔苔,脉洪数。因肝火上扰所致者多伴有头痛,眩晕口干善怒,目赤有眵,舌红,脉弦数。

②齿衄因胃火炽盛者多伴有齿龈红肿疼痛,头疼口臭,大便秘结,苔黄,脉洪数。因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多伴有龈浮齿摇而微痛,舌红,脉弦数。

③肌跑多伴有面色 白,神疲乏力,头晕,心悸,舌淡,脉细无力。

3、吐血:吐血是血自胃面来,从口而出。呕血随呕吐面出,血色紫黯,夹有食物残渣,亦称“呕血”。

本症多因胃中积热,肝郁化火,脉络瘀滞,逆乘于胃,阳络受损或脾失统摄所致。

鉴别要点

(1)吐血的颜色:胃中积热,呕血的血色鲜红。肝火犯胃,血色红或暗。脾失统摄,血色黯淡。

(2)吐血的性质:胃中积热,血中夹杂食物。肝火犯胃,吐血,暴吐如涌。脾失统血,吐血反复发作。

(3)病因:胃中积热,多因嗜酒和多食辛燥致使胃热损伤阳络所致。肝火犯胃,是由精神刺激,暴怒伤肝,肝火横逆伤胃,胃络受伤所致。脾失统血,思虑烦劳伤及脾阳,脾不统血所致吐血。

(4)兼症:胃中积热,多伴有脘腹胀满,甚则作痛,便秘或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肝火犯胃,多伴有心烦急躁,口苦胁痛,躁扰不宁,舌质红绛,脉弦数。脾失统血,多伴有面白唇淡,消瘦乏力,心悸气短,腹胀便溏。肢冷脉细,舌谈少苔。

(5)吐血与咳血、咯血相鉴别

①病因鉴别:咳血是咳嗽损伤肺络,络伤血溢,血出于肺。呕血是固有积热,肝火犯胃,脾失统摄所致,血出于胃。咯血是肾虚火旺,灼伤络脉所致。血来自咽喉。

①出血的状态:咳血是每随咳嗽面出,痰中央血。呕血是随呕吐而出。咯血是不咳一咯而出小血块。

⑥兼症:风热犯肺咳血者,兼见鼻干口燥,脉浮数。肝火灼肺者,兼见胁痛易怒,脉弦数。阴虚内热者,兼见潮热,气短,脉虚数。呕血兼见胸闷作痛,嘈杂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咯血兼见潮热颊红,咽喉于燥。舌质绛。脉细数。

4、便血:血自肛门排出体外,粪便带血或单纯下血,色鲜红或暗红,统称为便血。

便血一症多因脾虚不能统摄或饮酒嗜辛,湿热蕴结。下注大肠,损伤阴络所致。

鉴别要点:大便下血,须分血色鲜、黯及血在便前、便后。先血后便称为“近血”。血色鲜红,也有血下如溅者为“肠风”。先便后血称为“远血”临床上需要鉴别。

(1)血与便的先后鉴别:先便后血为远血,先血后便为近血。

(2)便血的颜色鉴别:下血紫暗者为远血,下血色淡为脾胃虚寒,下血鲜红者为近血,下血色瘀晦为气滞血瘀,下血鲜红,血下如溅为肠风,血浊而色暗是湿热蕴毒,酒毒酿湿热下血为脏毒。

(3)与痢疾和痔血鉴别:痢病便血为新病,便中兼有脓血,有里急后重,腹痛等症。痔血是肛门血射如线,或点滴不止,肛门瘙痒疼痛。

(4)兼症鉴别

①远血,面色少华,神疲体倦懒言,或兼腹痛,舌淡,脉细。

②近血,大便不畅,口苦,舌苔黄腻,脉濡数。

⑨肠风,血下如溅,舌红,脉数。

④脏毒,血下污浊,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5、尿血,小便中混有血液,或间杂有血丝、血块,但无明显排尿疼痛,或仅有轻微热胀感,称为尿血。又称“溺血”,“溲血”。

尿血症多由热蓄膀胱与肾引起,其他一些脏腑如心、肝、胆乃至小肠之火也常累及下迫肾与膀胱,损伤血络而发病。因劳伤脾肾,气虚不能摄血者也多有之。临床以虚实分证,可有:阴虚火动,心火亢盛,肝胆火旺,湿热下注,脾肾气虚等证型。

鉴别要点:除从尿色认症外,还常需仔细询问起病和兼症情况。

(1)辨尿血真假:由于月经、子宫、阴道出血,或痔出血污染尿液以及其他原因,如药物等常使尿液变红。如不经仔细检查每误以做真尿血症,所以应注意排除。

(2)辨尿血颜色深浅,

①尿血颜色鲜红:多属心经实热下移小肠,灼伤脉络所致。

②尿血颜色淡红:多属久病脾肾两亏,气虚不摄。

③尿白混浊如米泔,甚转为白色凝块:多是湿热之邪下注膀胱。

④尿色红紫或杂血丝血块:是内有瘀血或砂石久积,血不循经之故。

⑤外伤尿道出血:尿色鲜红,多有明显外伤史可查。

(3)询问病程久短及起病情况

①发病员急,病程短:多属火热实证。

②发病缓慢,病程长,缠绵不愈:多是阴亏虚火,或久病气虚证。

(4)辨尿血伴随症

①排尿时伴随症:排尿时尿道热痛,尿意急迫,是火热内结膀胱或湿热下注尿血。排尿时尿道热涩刺病,或尿来中断,小腹满急难当,是淋证尿血。小便频数,但不痛者,属脾虚不能统血,肾虚不能摄纳,血不归经尿血。如仅小便短少,多是虚火为患,灼伤脉络尿血。

②全身伴随症:面赤口渴,心烦不寐,舌尖红,脉数。为心经火热下移膀胱尿血。头痛,眩晕,口苦者,为肝胆火旺累及肾与膀胱,热蓄下焦之故。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为肾阴亏损,脉络灼伤尿血。神疲纳呆,腰脊酸软,面色萎黄,舌淡,脉弱。为久病体虚,脾肾亏损,气少摄纳所致。

6、崩漏下血,行经期间,或不在行经期内,大量出血和持续不止者,称为崩漏。崩是言其势急,血流如注;漏是指势缓而淋漓不止。但漏不止可发展为崩,崩后又多为漏,故不能绝对区分,临床崩漏又常并称。

崩漏下血总由血热,冲任受损或气虚不摄所致。崩漏除上述原因外,又可由肝肾亏虚和血瘀造成。

鉴别要点

(1)月经情况

①月经量多,色深红,质稠粘或夹有血块,为血热妄行。

②月经量多,色淡,质稀无块,多延期不止,为气虚证。

③月经淋漓,色鲜红,为肝肾阴虚之崩漏证。

④经血淋漓,量多少不定,色紫黯有块,质稠,为血瘀崩漏。

(2)兼见症

①伴有心烦,口干渴,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

②伴心悸气短,小腹空坠,面色 白,神疲气弱,为气虚证。

③伴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较症,为肝肾阴虚。

④伴小腹疼痛拒按,血块下后疼痛缓解,为血瘀证。

更多中医学加微信 jaszsx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