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施工常见通病(主体结构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
混凝土结构施工常见通病(主体结构施工有哪些质量通病)2、砼浇筑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1、配制砼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减小空隙率和砂率,要振捣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砼抗裂强度。2、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3、砼水灰比过大,模板过于干燥。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通病现象
表面裂缝:塑性裂缝又称龟裂,严格讲属于干缩裂缝,在结构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类似干燥的泥浆面。
原因分析
1、砼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2、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
3、砼水灰比过大,模板过于干燥。
防治措施
1、配制砼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减小空隙率和砂率,要振捣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砼抗裂强度。
2、砼浇筑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3、在气温高、温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下施工,砼浇筑后,应及时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
4、砼养护可采用覆盖草袋、塑料薄膜等方法,当表面发现微细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覆盖养护。
通病现象
缺棱掉角: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原因分析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
2、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3、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4、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5、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匀。
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浇水养护。
2、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MPa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
3、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4、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通病现象
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防治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水泥砂浆等杂物。
2、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封堵严密。
3、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5、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通病现象
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 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的空隙。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 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 许多小凹点。
2、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
防治措施
1、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易性、坍落度;
2、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 应设串筒或溜槽;
3、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
4、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5、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筑后停留,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 1∶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通病现象
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 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原因分析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位,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防治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使模板内充满;
2、预留孔洞,侧面加开浇灌口,两侧同时下料,严防漏振,及时清除干净掉入混凝土内的黏土块,工具等杂物;
3、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 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通病现象
露筋: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原因分析
1、保护层垫块垫得太稀或移位。
2、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
3、钢筋在施工过程中踩踏严重,使钢筋移位。
4、混凝土浇筑厚度不符合设计尺寸。
5、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护筋人员不到位。
防治措施
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保护层厚度。
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 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
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
4、浇筑过程中应安排护筋人员,护筋人员应服从管理人员安排,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
通病现象
烂根:柱墙底部模板封堵不严密,根部出现漏浆、烂根、夹砂现象。
原因分析
1、未定压脚条或压脚条不稳而漏浆。
2、柱墙脚未设清扫口或清理不干净。
3、未先浇50mm厚同配比混凝土砂浆结合层。
4、根部钢筋偏位,模板底部拼缝不严。
5、根部楼板不平,模板底部有空隙而漏浆。
防治措施
1、压脚条应依线钉牢固。
2、预留清扫口,浇筑前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并封闭严密。
3、混凝土浇筑前先浇50mm厚同比砂浆结合层。
4、及时校正柱墙偏位钢筋,保证模板封闭到位。
5、楼板应拉线找平,模板根部垫塞海绵条。
通病现象
楼板裂缝:混凝土拆模后发现板底有不规则裂缝,转角处呈三角形斜裂缝。
原因分析
1、混凝土尚未初凝或强度较低时,就大量放置材料,过早上人,或材料堆放过于集中。
2、塔吊吊运钢筋等材料时对楼板造成冲击。
3、现浇板中预埋管较密集或管径较大,而未设构造加强钢 筋。
4、对于大跨度板的配筋设计考虑不合理,转角处未设放射 筋。
防治措施
1、材料分散堆放,混凝土终凝前严禁上人操作或吊运钢筋。
2、吊运、堆放重物时避免对楼板造成冲击。
3、线管密集地带敷设钢筋加强网,洞口处附加钢筋加强筋。
4、建筑端头及转角处根据设计要求加设放射筋。
5、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才能上人进行下一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