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有诀窍护阳滋阴防秋燥(争秋夺暑养生)
处暑养生有诀窍护阳滋阴防秋燥(争秋夺暑养生)谨防秋疾,饮食宜少辛多酸尽管白天的气温仍然很高,但是日照时间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节气发生了变化,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都是顺应四时而养生。所以在这个时节,应该突出一个“收”字,即是所谓的“容平”。《管子》云:“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所以起居上应该早卧早起,不熬夜,不恋床;要懂得收敛神气,不急不躁,才能够顺应秋天肃杀之气,否则可能埋下病根,导致冬天出现泄泻的情况。这个时节往往昼夜温差大,夜间似乎还有些秋意,白天却如入蒸笼,所以一些解暑的食品仍不能从餐桌上撤下,比如说绿豆汤、冬瓜汤等等。同时,要防止大量的汗液丢失,尤其是在户外工作或者活动的人群。适当的出汗可以维持体温的恒定,排泄一些有害的代谢产物,但是大汗淋漓会导致人体津液的过度丢失,微量元素的丢失,导致虚脱,中医讲“过汗既伤阴又伤阳”,由此可见,防止大汗淋漓十分重要。虽有暑热,仍应“容平”《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
争秋夺暑养生
文/内分泌科 沈创鹏副主任中医师
尽管已是秋分时节,岭南仍然是烈日炎炎,酷暑还在张牙舞爪,“秋老虎”如此嚣张,在这个似暑非暑,似秋非秋的时节,又将如何养生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沈创鹏副主任医师给出了以下建议:
秋老虎不可小觑,防暑降温要继续
这个时节往往昼夜温差大,夜间似乎还有些秋意,白天却如入蒸笼,所以一些解暑的食品仍不能从餐桌上撤下,比如说绿豆汤、冬瓜汤等等。同时,要防止大量的汗液丢失,尤其是在户外工作或者活动的人群。适当的出汗可以维持体温的恒定,排泄一些有害的代谢产物,但是大汗淋漓会导致人体津液的过度丢失,微量元素的丢失,导致虚脱,中医讲“过汗既伤阴又伤阳”,由此可见,防止大汗淋漓十分重要。
虽有暑热,仍应“容平”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伤肺,冬为飧(sūn)泄。奉藏者少。”
尽管白天的气温仍然很高,但是日照时间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节气发生了变化,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都是顺应四时而养生。所以在这个时节,应该突出一个“收”字,即是所谓的“容平”。《管子》云:“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所以起居上应该早卧早起,不熬夜,不恋床;要懂得收敛神气,不急不躁,才能够顺应秋天肃杀之气,否则可能埋下病根,导致冬天出现泄泻的情况。
谨防秋疾,饮食宜少辛多酸
肺主秋,秋主气为燥,在这个时期,门诊不免会多了两类问题的患者,一类是燥咳,另一类则是失眠加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咳嗽比较容易理解,因为秋燥,特点便是咽痒,干咳,少痰,鼻子嘴巴等苗窍干燥等,所以应该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芥末等等,可避免发散泻肺,适宜用一些麦冬、百合,沙参、玉竹等煮水代茶养肺润燥。
为什么会出现睡眠障碍呢?从中医五行学说而言,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故而肝气不能得到很好的调达和疏泄,肝郁气滞,故而出现睡眠障碍和情绪的低落。《素问·脏气法时论》:“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所以从养生的角度而言,可以选择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李子、石榴、葡萄、芒果、杨桃、柚子、山楂、橘子、猕猴桃等以收敛肺养肝。
另外,《本草纲目》记载:粥淡渗下行,能利小便。每天晨吃餐粥,可以畅胃气,生津液。在这争秋夺暑时节,白扁豆粥、薏苡仁粥、苋菜粥、冬瓜粥等等最合适不过了。
专家简介
沈创鹏,医学博士,博士后,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南区域中医内分泌诊疗中心副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学会援疆工作委员会常委,广东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秘书长。
在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州中医药大学后备学科人才项目1项。第一主编出版中医药专著《岭南中医药名家何志雄》。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UT、Oxidativemedicine、JEthnopharmacol等杂志发表论文。
编辑:刘庆钧
复核:郑小英、杨艳责编:钟天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