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癌症筛查别陷三大误区(这几类高危人群)
早期癌症筛查别陷三大误区(这几类高危人群)科学的癌症筛查需要视个人情况来定,根据个人的疾病史、家族疾病史、生活习惯等,制定个体化的检查项目。接下来给大家讲讲,一般情况下,哪些人群需要做癌症筛查? 但同时,市面上也趁机出现了很多打着癌症筛查名义的体检项目。有些体检套餐属于过度检查,有些则是并不适合普通人群用做早期癌症筛查的手段, “一滴血”查肿瘤标志物、收费上万元的全身PET-CT…… 图自:Unsplash尽管癌症早期筛查意义重大,早期发现早期癌症,真正实现早诊早治对肿瘤治疗非常重要。但不是所有癌症都可以进行有效筛查,对普通人群来说,可选择的癌症筛查项目也其实并不多。
4月15日-21日是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动”,旨在倡导政府、社会、个人积极行动起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打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广泛开展防癌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治意识和能力,有效遏制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切实降低癌症疾病负担。
提到癌症,似乎总伴随着衰弱、晚期、死亡……大家关注它,也惧怕它。正因如此,癌症筛查越来越受到关注。
图自:Unsplash
但同时,市面上也趁机出现了很多打着癌症筛查名义的体检项目。有些体检套餐属于过度检查,有些则是并不适合普通人群用做早期癌症筛查的手段, “一滴血”查肿瘤标志物、收费上万元的全身PET-CT……
图自:Unsplash
尽管癌症早期筛查意义重大,早期发现早期癌症,真正实现早诊早治对肿瘤治疗非常重要。但不是所有癌症都可以进行有效筛查,对普通人群来说,可选择的癌症筛查项目也其实并不多。
科学的癌症筛查需要视个人情况来定,根据个人的疾病史、家族疾病史、生活习惯等,制定个体化的检查项目。接下来给大家讲讲,一般情况下,哪些人群需要做癌症筛查?
全国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
01我是高危人群吗?
1.烟民以及暴露在二手烟、三手烟环境中的非烟民
图自:Unsplash
烟草中明确的致癌物质有69种。
相对来说,长时间遭受二手烟暴露对女性伤害更大。就算在吸烟时开风扇或开窗,都无法消除二手烟和三手烟的危害,尤其是对孕妇、婴幼儿和患有呼吸疾病的中老年人的危害。
2.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中
常见的空气污染有:厨房油烟、房屋装修材料里的可挥发有机物、工业废气等等;
图自:Unsplash
使用包括燃煤在内的炊火源做饭,其中释放的有害气体,及中国式烹饪菜肴时产生的厨房油烟都属于高危因素。房屋装修装饰材料也是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产生氡污染(一类致癌物)、苯和甲醛污染。
3.爱生闷气,心情长期抑郁人群
在临床收治的肺癌病人中发现,接近一半的病人与长期的心情压抑、性格抑郁和遭受情感打击等有关。
图自:Unsplash
精神因素并不能直接致癌,但它却往往以一种慢性的持续性的刺激来影响和降低机体的免疫力。造成自主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的失调,使癌细胞突破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进而形成癌症。
02怎样进行科学筛查?
非高危人群不建议过早做肺癌筛查。
吸烟30包年以上的人,从5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LDCT)。
有30包年烟龄且还有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比如生活在空气质量较差地区,开始做肺癌筛查的年龄需要提前至40-45岁,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
注:包年是一个单位,用于计算吸烟者的吸烟程度。
吸烟指数(包年)=每日吸烟量(包)×吸烟时间(年)
全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
01我是高危人群吗?
图自:Unsplash
易发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1. 携带BRCA1、BRCA2基因突变,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可达50%以上,是普通人的5倍;
2. 有胸部放疗史,尤其是儿童时期,在10~30岁之间接受过胸部放疗的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会明显高于其他人;
3. 不良饮食习惯、不良作息及长期处在压力下的人群。
02怎样进行科学筛查?
对于高危女性,推荐20岁以后每年一次MRI检查;
对于20~39岁的非高危女性,只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即可;
40岁以上的女性,建议每年做一次B超或钼靶检查。
胃癌和直肠癌大国
01我是高危人群吗?
胃癌高危人群:
1. 幽门螺杆菌感染持续感染引起的粘膜病变;
2. 患有慢性胃炎、胃部淋巴瘤;
3. 生活作息不规律、长期心理压力。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1.久坐人群;
2.有结肠癌家族史,或遗传性结肠息肉等
3.爱吃油炸等高脂肪食品习惯,摄入膳食纤维食物较少。
02怎样进行科学筛查
建议所有45岁以上的人,每10年进行一次以胃镜为主要手段的胃癌筛查,一次结肠镜和便潜血的联合检查作为结直肠癌筛查。
如果有消化道疾病史,结直肠镜、胃镜的检查频率需要咨询医生意见。
子宫颈癌
01我是高危人群吗?
1.性生活早,容易更早地暴露于HPV感染;
2.性伴侣多,被HPV感染的几率更高;
3.患性传播疾病,导致女性的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感染;
4.激素失调,比如口服避孕药,也会导致HPV感染风险变大。
以上高危因素共同作用下,子宫颈癌的发生率会更高。
02怎样进行科学筛查?
接种过HPV疫苗也不能忽视检查,每次筛查都不能落下。
图自:Unslpash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
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
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或者高危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
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未曾有CIN2、CIN3类型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检查;
◆ ◆ ◆ ◆ ◆
本文专业内容指导
顾艳斐
医疗副总监、肿瘤内科医生
和睦家启望肿瘤中心
顾医生1996年从河北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学士,之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完成了住院医师培训。顾医生2002年从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获得医学硕士并于2013年从该研究所获得医学博士。
顾医生拥有近20年的临床肿瘤实践经验,擅长肺癌、胸部肿瘤、实体瘤等。除了专注于临床工作以外,顾医生还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并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马里兰大学。
顾医生在《中国肺癌杂志》和《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十几篇文章,包括“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等。
田丽军
肿瘤内科医生
和睦家启望肿瘤中心
田丽军医生1998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之后于2002到2005年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田丽军医生拥有超过二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熟练掌握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主要包括乳腺癌、肺癌、胃肠道肿瘤、卵巢癌及恶性淋巴瘤等,熟悉肿瘤生物靶向治疗。田医生也很擅长血液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各种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以及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等。在加入北京和睦家医院之前,田丽军医生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肿瘤中心做国际访问学者,熟悉各种神经系统肿瘤的综合治疗。
除了专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常见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田医生在著名医学期刊,如《癌症进展》上发表过数篇学术文章。
田医生持有肿瘤内科及内科医生执照,是中国抗癌协会会员。田医生还持有基础生命支持(BSL)培训证书。
著作权归和睦家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