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能自愈吗(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能自愈吗(胃食管反流病) 诊断 患者主要症状为烧心和反流。其他少见或不典型的相关症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如上腹痛、胸痛、嗳气、腹胀、上腹不适、咽部异物感、吞咽痛、吞咽困难等。此外,还有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等。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本病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以及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GERD在欧美国家十分常见,随年龄增加发病增多,40岁以上多见,男女比例接近,但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主诉
患者主要症状为烧心和反流。其他少见或不典型的相关症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如上腹痛、胸痛、嗳气、腹胀、上腹不适、咽部异物感、吞咽痛、吞咽困难等。此外,还有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等。
诊断
1.临床表现
(1)反流症状:反流为胃或食管内容物不费力地反流到口咽部,无恶心、干呕和腹肌收缩先兆,如反流物为不消化食物即称为反食,如为酸味液体则为泛酸,少数情况下可有苦味的胆汁或肠液。
(2)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主要有烧心、吞咽困难、胸痛。
2.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线方法。内镜下易发现Barrett食管,可见橘红色黏膜分布于齿状线2cm以上,可呈岛状、舌状、环状分布,染色有利于诊断,而活检发现肠化生是Barrett食管确诊的依据。
(2)食管测压:不直接反映胃食管反流,但能反映胃食管交界处的屏障功能。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诊断中,除帮助食管pH电极定位,术前评估食管功能和预测手术外,也能预测对抗反流治疗的疗效和是否需要长期维持治疗。因而,食管测压能帮助评估患者食管功能,尤其是治疗困难的患者。
治疗要点
(一)一般治疗
1.应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防止加重反流,避免刺激物。
2.应停用或慎用某些药物,如硝酸甘油、钙通道阻滞剂、茶碱等。这些药物对食管和胃的动力有抑制作用,因而有利于反流。
3.告诫肥胖患者控制体重。由于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发病主要在餐后,尤其是进餐量大和高脂食物后,应强调节制饮食尤其是高脂食物。
4.抬高床头15~20cm,避免餐后立即卧床和睡前2小时禁饮水。
(二)药物治疗1.抑酸剂临床上,应用抑酸剂仍是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手段,可选用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抵制剂(PPI)。
(1)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400mg,每日2次,口服;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口服;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口服。
(2)PPI: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或每日2次,口服;兰索拉唑30mg,每日1次或每日2次,口服;泮托拉唑40mg,每日1次或每日2次,口服。新一代PPI:雷贝拉唑10mg,每日1次或每日2次,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1次,口服。
2.促动力剂增强上胃肠道动力,增强抗反流作用,减轻胃食管反流病。
(1)枸橼酸莫沙比利片5mg,每日3次,餐前服用。
(2)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
3.胃黏膜保护剂(1)铝碳酸镁0.5~1.0g,每日3次,餐后1~2小时、睡前或胃部不适时服用。
(2)硫糖铝片1.0g,每日4次,饭前1小时及睡前空腹嚼碎服用。
(3)硫糖铝混悬液10~20ml,每日2~4次,餐前1小时及睡前服用。
(4)铝镁加混悬液15ml,每日3次,餐后1~2小时或睡前服用。
(5)铋剂:得乐胶囊110mg,每日4次,前3次于三餐前半小时,第4次于晚餐后2小时服用;或每日2次,早晚各服220mg。
(三)内镜扩张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伴有严重的食管狭窄时,患者吞咽困难,可考虑内镜扩张治疗。但在扩张后,仍需要进行抗反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