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校庆启事(就在明天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校庆启事(就在明天华南农业大学)华农大师云集,获奖无数110年来,一代代华农人为坚守“农业教育要振兴中华农业”初心,淬砺奋发、建业自强;110年来,一代代华农人精耕细作、桃李芬芳。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培养了一批批国之栋梁、社会精英,为国家,特别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华南农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明天,
华南农业大学
将迎来110周年华诞。
华南农业大学,110岁生日快乐!
华南农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
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110年来,一代代华农人为坚守“农业教育要振兴中华农业”初心,淬砺奋发、建业自强;110年来,一代代华农人精耕细作、桃李芬芳。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培养了一批批国之栋梁、社会精英,为国家,特别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华农大师云集,获奖无数
动植物科学、农业科学、
化学、微生物学和材料学5个学科
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兽医学位列软科世界一流学科第44名
农学与林学QS学科排名位列全球45位
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获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实现了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
三大奖项类别全覆盖
被教育部确定为
全国25所“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之一
近两年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4篇
……
华农至今共培养出12位院士,学生们对院士故事都耳熟能详。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必是卢永根的老师、华农首任校长、广东第一位院士丁颖。
丁颖从事稻作科学研究40多年,创建华南第一个稻作育种试验场、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千粒穗”、首次将野生稻基因转移到栽培稻、创建我国第一个水稻生态研究室……
他为学校和国家带来丰硕的科研成果,也给华农留下了“笃学明德,躬行践履,建业自强,求精图新”的丁颖精神。这是一笔千金不换的精神财富。
一片沃土,结实遍野。在丁颖影响下,1953届毕业生卢永根、庞雄飞、郑儒永三人先后当选院士,在全国高等教育界均属罕见。
一株稻穗,花开百年。华农水稻研究领域“一门三院士”亦常被人传诵。
被称为“布衣院士”的卢永根,在物质上坚守了一辈子的节俭,却花光一辈子的心血传承开拓。在最后的日子里,即便是在病榻之上,他还是反复嘱咐前来探望的学生:一定要传承好丁颖等老前辈留下来的珍贵种质资源。
刘耀光院士指导学生
2017年,卢永根的学生刘耀光当选中科院院士。他一生专注水稻育性研究,心无旁骛,为了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甚至缺席了新当选院士的颁证仪式。
从建校先贤到院士巨擘,再到活跃于社会主义事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你、我、他……进入新时期,怀揣薪火的华农人活跃在社会的不同领域,彰显着一份同样的华农传承。
2011届毕业生林小龙首创“F5未来商店”,登上了2018年福布斯精英榜。
2011届毕业生吴俊松创立扶贫电商平台“绿稻人”,探索“互联网 精准扶贫”,如今合作农户已有上千户。
2015级本科生林子森凭“迈创智鞋”夺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目前已获B轮融资。
我们眼中的华农,如此温馨可爱
很多人对华农的印象可能是
桃花、樱花、紫荆花
不过说起华农
大家第一印象还是:大!
华农是在是太!大!了!
在这里挤过华农的校巴
从最早的7点10分,运营到晚上10点,一块钱就有老司机带你穿越华农!
在这里看过学校的“五湖四海”
它们分别是鄱阳湖、宁荫湖、洪泽湖、西湖、昭阳湖,还有竹铭草海、茶山草海、千穗草海、稻香草海,但坦白说,很多华农人至今都还没把这五湖四海的名字记下来……
吃过学校6个饭堂
喝过华农酸奶
这样的华农怎么看都是
“别人家的大学”
令人羡慕,招人嫉妒!
110年的时光潺潺流过
寄存一代代华农人的回忆
在华农110周年之际
祝愿华农桃李尽芬芳、明日更璀璨!
来源:综合华南农业大学(scauxmt)、广东最生活(gdzsh020)、南方日报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