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浙江海洋大学五一安排(浙海大学子暑期实践)

浙江海洋大学五一安排(浙海大学子暑期实践)建设·海岛共富实践团成员还来到了观日点、夜市、后会无期取景地等地,对这个海岛上蓬勃发展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家纷纷用相机记录下东极壮美景色和海洋人文景观。“2021年,东极渔民人均收入11.5万元,人均收入4.9万元,海上养殖收入1200万元。2021年接待游客人数29.25万人,旅游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6.83%。”东极办公室刘哲言就“海岛共富东极在行动”为主题,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了东极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以及东极未来发展设想。东极镇党委成员、纪委书记刘佳洲则通过自己在东极十年的工作经历现身说法,讲述扎根海岛的不易和对海岛未来的期待。调研团成员在东极镇调研交流近年来,东极着力做好“一条鱼”、“一幢房”、“一个岛”三篇文章,渔业资源保护持续强化,海岛旅游发展持续增势,民宿经济优势持续放大,美丽宜居水平持续提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浙江海洋大学鸥讯社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梅从政 )为进一步讲好东极共富故事,弘扬“祖国为重、海岛为家、艰苦为荣、奉献为本”的“庙子湖精神”,7月中旬,浙江海洋大学“海岛共富”东极实践调研团14位师生在舟山本岛、东极镇庙子湖岛、青浜岛等地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

见证·海岛共富

“云雾满山,海水绕礁,风的王国,雾的故乡”,这里就是远离大陆的海岛东极。东极,不仅仅是东海之上的中国住人岛的最东点,更是建设海岛共同富裕路的前哨站。过去,这里是荒岛,如今已是网红景点,成为美丽城镇省级样板。

实践调研期间,实践团成员先后来到了东极镇文化站、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渔民画展厅、财伯公像、烈士纪念碑、里斯本丸沉船纪念地等地,实地感受东极的重要历史文化和发展变化。

“2021年,东极渔民人均收入11.5万元,人均收入4.9万元,海上养殖收入1200万元。2021年接待游客人数29.25万人,旅游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6.83%。”东极办公室刘哲言就“海岛共富东极在行动”为主题,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了东极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以及东极未来发展设想。东极镇党委成员、纪委书记刘佳洲则通过自己在东极十年的工作经历现身说法,讲述扎根海岛的不易和对海岛未来的期待。

浙江海洋大学五一安排(浙海大学子暑期实践)(1)

调研团成员在东极镇调研交流

近年来,东极着力做好“一条鱼”、“一幢房”、“一个岛”三篇文章,渔业资源保护持续强化,海岛旅游发展持续增势,民宿经济优势持续放大,美丽宜居水平持续提升。

实践团成员还来到了观日点、夜市、后会无期取景地等地,对这个海岛上蓬勃发展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家纷纷用相机记录下东极壮美景色和海洋人文景观。

建设·海岛共富

为探寻东极海岛共富之路背后的秘密,实践团成员分别对参与海岛建设的10多位建设者进行了系列视频访谈,从产业、生态、管理再到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东极海岛共富有迹可循。

实践团成员采访了浙江海洋大学2000级校友徐方成,他向实践团成员讲述了他2003年走遍全岛决定参与东极岛旅游开发的故事。2004年,徐方成开发的东极旅游网正式开通,到了2005年“五一”黄金周,客人爆满,原本没什么人光顾的东极船票卖光了,东极逐渐被大家熟知。

实践团成员还采访了刚刚从东极海域潜水采样回来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梁君老师,他这次的任务之一就是观测东极海洋牧场建设的海底情况。2009年开始,舟山东极海洋牧场开始筹建,海研所组建了海洋牧场建设团队,梁君全程参与了海洋牧场的建设。梁君老师和他的团队通过十多年的耕耘,为适应东极海域的生态修复研发了各类的人工鱼礁以及解决了大量关键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洋牧场成效显著,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态的改变,也让这座小岛再次美丽蜕变。在东极青浜西北边海域,一个个深水网箱养殖着经济价值较高的大黄鱼。十多年来,桂福坤教授和他的团队从选址、网箱设计到深水网箱养殖技术推广,东极深水网箱大黄鱼已经成为了东极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

浙江海洋大学五一安排(浙海大学子暑期实践)(2)

调研团成员对桂福坤教授进行采访。

此外,调研团成员对东极镇卫生院院长汤海潮、东极文化站主任梁银娣等“老东极人”和东极文创店老板、日料店老板和“岛与少年”民宿主人、岚汀美宿店长等“新东极人”进行了专访。受访者的介绍让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东极巨大的变化,既离不开东极自身的“风景名片、文化名片、红色名片”,又离不开一代一代的“老东极人”扎根海岛的精神,更离不开为青春奋斗的“新东极人”。

浙江海洋大学五一安排(浙海大学子暑期实践)(3)

调研团成员对东极文化站主任梁银娣进行采访。

分享·海岛共富

海大人不仅是东极海岛共富的见证者、建设者,更是东极海岛共富的故事分享者。

实践团成员利用半个月的实践,采访制作了10余部人物采访口述史,并进行了编辑整理。陈杨泽轩是作为采访记者之一,当写完一篇篇人物专题后,他感叹道:“这一次的东极之行,给我带来的感触,不仅仅是梦寐以求的海岛美景,更是汤海潮院长等人受访时的真诚,是老东极人坚守海岛的精神,也是新东极人选择海岛的魄力。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之下,这一片远离大陆的群岛,必将在未来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实践团宣讲员陈晟伟在采访东极镇医院院长汤海潮后深有感触,“正是因为有着这些像汤院长一样的建设者替我们负重前行,在江浙大地,人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从东极回来后,他以《蓝色东极的白衣卫士》为题录制了“共富青年说”微宣讲视频,并在网上传播,收获了不少的好评和点赞。

实践团成员郑威、何轶佳等同学则用摄影的视角记录了美丽海岛的动人故事,并把它们整理成册,准备进行办一次东极故事的线上摄影展览。“东极是一个美丽的海岛,而在美丽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更加感人的故事,我们希望通过影像的方式引起大家的共鸣。”

后续,实践团还将继续推出系列访谈视频、宣讲视频和开展线上线下的分享会,与更多人讲述东极海岛共富的故事。未来,“海岛共富”东极实践调研团也将持续关注东极发展的方方面面,为海岛的共同富裕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浙江海洋大学五一安排(浙海大学子暑期实践)(4)

“海岛共富”东极实践调研团成员合影。

责任编辑:曹竞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