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并香老师回忆录)
(胡并香老师回忆录)说起我的这个本家姑姑胡汝琴,我还真非常佩服。她思维敏捷,行动迅速,肢体能力相当的厉害,体育方面跳高、跳远、短跑都是她的强项,爆发力特强。我只是有点耐力,在四百米和八百米中长跑上有过一点点成绩。后来她因为专注学习,不重视体育锻炼,否则她会是不错的体育健儿呀。赵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所有人对他万分尊敬。赵老师教学严谨,循循善诱引人入胜,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自从他带上我们,我班的数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使我打心里认识到老师讲课引领的重要性。本来从小就爱好数学的我,更加对数学痴迷了。班里大部分学生也都喜欢上数学这门课,我清晰的记得,第一次考试结束后,赵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我每一个做题的细节,自此我一扫往日的谨言慎行,逐渐变得骄横起来了,发展到竟然和胡汝琴公开叫板,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比起二姐来,我应该说是幸运儿,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九七六年春我只复上了一年,就顺利地
我也可以上初中了!在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年代里,因为出生不好,不能得奖和加入红小兵的人比比皆是,我的高中同学晋田喜就是受害者之一。去年,他即将退休时,代表单位慰问学校“六一”儿童节,孩子们为他戴上红领巾,他心情很是激动,也非常高兴,甚至把感慨发到朋友圈里……
我后来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当过多年的小学班主任,有N次的机会戴上红领巾,可是我的脖子至今没有戴过,哪怕一次,甚至连优秀辅导员的奖每次都是她人代领。我亲爱的同事们,你们有谁见过我上台领奖呢?我的荣誉证书也有很多,但是我从没露过,只是小心翼翼地保存着。而儿孙们一旦领奖状回来,我会高兴地立马就把奖状张贴在醒目的地方,甚至不顾和家里的装饰协不协调。有些伤口时间久了就会慢慢愈合,有些委屈受过了想通了也就释然……然而有些事情却会沉到心底,成为不可磨灭的累累伤痕。我想:不是所有的疼痛,都可以呐喊,即使呐喊出来又能怎么样?性格开朗、乐观坚强的我在其它任何事情上,我都会想通都会看开,唯独这点我永远无法释怀。不用笑,我写的如同西方人的忏悔,回望过去,我此时也是在反省自己的人生吧!
小学毕业了,不知能否上初中,会不会像去年一样……我不敢想,也不敢问,心里惴惴不安。于是刚过春节我就暗暗地到处打听,既想又怕得到不好的消息。当我得知确定不再合并学校的信息,也就说明所有学生全部能上六年级的消息时,我高兴的手舞足蹈,抱着妈妈激动的喊:“我也可以上初中了!!!”然后蹦跳着出门跑去门楼底找筱萍了。
经过一年多的相处,我和宽容随和的筱萍相处入姊妹,情厚异常,情同手足,在她过十三岁生日时,我妈还蒸着白白的、大大的圐圙外加一块布料,按亲戚家的模式去祝贺,我俩就成了当年时兴的结拜姐妹了,自此她就开始了二姐、哥哥、三姐的称呼,妈妈待她亦如同亲女儿一样,后来筱萍和我爸爸更是亲如父女,感情至深。前段时间在我写爸爸的悲惨经历的文章时,她说自己心疼的不忍心看了。小时候爸爸一直称筱萍为“萍儿”,我得知能上初中的信息后,第一时间就与她分享我的快乐。这时她那不善言辞的父亲——我和蔼可亲的叔叔说:“让上就好一定要珍惜这机会,不敢瞎混,好好学吧!”叔叔亲切的一句话,简洁明了,说的我心里信心满满的。
最敬佩的赵老师比起二姐来,我应该说是幸运儿,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九七六年春我只复上了一年,就顺利地上了初中,而且正好遇到了一生中最好的老师:语文王*昌,数学赵玉根。赵老师是校长还兼带数学老师。
我上小学时,就对不苟言笑的赵老师十分惧怕,后来得知,不仅我,其他同学包括老师们也是一样对他惧怕。我最敬佩赵老师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为全体师生树立了守纪律的榜样。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下雨天,后晌下学后道路泥泞不堪,无法骑自行车回家,他家在离涧里村三里地的下李侯村。于是他打着雨伞回家去了。老师们认为这么难走,他晚上肯定不会返校了。农村那时候高年级上晚自习,老师们每天晚上到学校要准备第二天上的课。每天老师们先学一段报纸上的政治精神,而后才备课批作业。所有的老师都没想到,等大家陆陆续续地到校后,赵校长已然端端正正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了。我那天去的早,本想进去抱作业本,看着正襟危坐在办公室的校长,我顿时有点害怕那种威严,不敢进去了,只得期盼着其他老师来到一起进入。
升到初中后,上一届下李侯村的学生已撤走,剩下为数不多的学生,被学校安排到底下的小教室了。我们在二楼最大的教室里上课。学校在庙里,古庙的楼梯是露天的,东西各有一个窑坡台阶。上课铃声一响,学生就从两边分头往上跑,尤其是上数学课,男女生更是比兔子还跑的快。因为赵老师一定是铃声一落就准时站在教室门口,想想谁还敢迟到呢?我就想了笨办法,只要是数学课前的十分钟,索性就不下楼玩,只在教室两边的小空间里活动活动。
赵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所有人对他万分尊敬。赵老师教学严谨,循循善诱引人入胜,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自从他带上我们,我班的数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使我打心里认识到老师讲课引领的重要性。本来从小就爱好数学的我,更加对数学痴迷了。班里大部分学生也都喜欢上数学这门课,我清晰的记得,第一次考试结束后,赵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我每一个做题的细节,自此我一扫往日的谨言慎行,逐渐变得骄横起来了,发展到竟然和胡汝琴公开叫板,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说起我的这个本家姑姑胡汝琴,我还真非常佩服。她思维敏捷,行动迅速,肢体能力相当的厉害,体育方面跳高、跳远、短跑都是她的强项,爆发力特强。我只是有点耐力,在四百米和八百米中长跑上有过一点点成绩。后来她因为专注学习,不重视体育锻炼,否则她会是不错的体育健儿呀。
记得首次考试我考了第一名,她便发奋学习紧追不舍,因为六年级的知识我也是初次接触,不像五年级那么轻松,给我造成了空前未有的压力。于是在学习上我俩明不和暗较劲,一直是旗鼓相当不分上下。虽然她的二姐是学校教师,但我还是隐约觉得赵老师对我有所偏爱,或许是因为我在数学上略高一筹的缘故吧。就连晋年红也总结:“有一次咱们俩在教室外面打口水仗,不知不觉赵老师来了,他不问青红皂白就把我臭骂了一顿,对偷笑着跑回教室的你却熟视无睹,气的我哭了老半天,那时候真恨他的不公平,只是敢怒不敢言呀!”对于威风凛凛的校长,老师们都不敢言语,更何况是学生呀?我当时也十分害怕赵老师,直到今天想起脸上很少有笑容的他仍然是很多的敬畏。
谢谢张树梅老师!一九七六年,也就是我上六年级的后半年,其时已经粉碎了四人帮,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教研工作逐步恢复,成分不好的子女也有奔头了,自然不爱学习的贫下中农家的孩子们也有了危机感——因为看形势是不可能有推荐上学的优惠了,连烈属家的孙女晋年红都告诉她妈妈说:“我得好好学了,看这样子,以后不能靠大队推荐,只能凭考试成绩上学了。”
从那时起大部分的同学,才懂得认真听讲刻苦学习,风气大变。自然期末考试班里出现了不少“黑马”,特别是平时默默无闻的晋万辉同学,成绩突飞猛进一飞冲天。于是我班不再是我和胡汝琴两个人的竞争,而是呈现出“三足鼎力”各不相让的局面,后面的梯队还有正在努力中的晋年红、晋年永、晋月娥、张筱萍和文思敏捷、下笔成章的张晋等同学,后起之秀悄然而至共同崛起,班里读书学习、讨论问题已经蔚然成风。教室里不再有叽叽喳喳的吵闹声了,浓浓的学习气氛在班里悄然绽放,每位同学都不负美好的时光,如今想起来那些日子,不论酸甜苦辣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完美的滋味。
一九七七年的正月,升入七年级的我们很快就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了。语文知识不是很难,数学就有了一定的难度,有的题经常是理解得不够透彻,又不敢去问刚直严肃的赵老师。正巧上一届也可以说是我原来的同班同学,和其他村的学生,在我们学校上社办高中,坏事变好事这句话对我来说是千真万确的,要不是上初中卡下来,也许我也是在本校上高中了。当年招收了两个班,数学是上梁的张树梅老师。在此我先发自肺腑的谢谢张老师,感谢她谆谆善诱、感谢她对我认真指导、感谢她的无私帮助,在这里我必须为张老师以最真诚的祝愿:一生平安、健康、快乐!
刚开始,我听张老师的学生说,数学张老师是如何如何的严厉,全体学生都怕她,男生们无一人敢捣乱。经他们宣扬,我自然对张老师望而生畏了。而有一次我上楼梯路过她窗前时(当时张老师住校),她亲切地叫了我的名字,我顿时感到受宠若惊——惊讶是她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平静下来答应了几句,第二天我就尝试着问了她两道题。自此一发不可收拾!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才知了!张老师对所有疑难的数学题都能够游刃有余、通俗易懂的讲出来,并且一讲我就懂,而且她态度可亲语气柔和,和我想象中的简直就是判若两人。
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后晌下学,我就故意拖拉的不走,等学生们都走光了,就迫不及待地拿着当天弄不明白的题去找张老师。有时她还没吃饭,可她一看到我来了马上放下碗就给我讲解,天天如此,好像向她请教成了我的作业,一天不去就憋的慌。后来我把第二天即将要上的内容,也请她提前给我讲了。这就是当年同学说我是“数学天才”,赵老师眼中“敲脑袋脚后跟还响”的根源,其实都来自张老师对我由易到难、举一反三的引导,和她孜孜不倦的讲解方法,我怎么会有那么高的天赋呢?!可见张老师的师德和教学素质是多么高,我并不是她带的学生,对一个毫无关系的人,能诲人不倦无私奉献,让我终身难忘!这就是我遇到的没有在班里带过我一节课,却令我永生铭记、永远佩服、当之无愧的优秀教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