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国时期魏蜀吴先后灭亡的顺序(一文带你了解三国终结之战)

三国时期魏蜀吴先后灭亡的顺序(一文带你了解三国终结之战)《晋书·羊祜传》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兗并向秣陵,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误之,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吴国兵力少,战线却长,不足以防备全线,只能在沿江重镇防守,长江以南诸城,防守十分空虚。羊祜正是看准这一点,才给了司马炎如此建议。《晋书·羊祜传》今不于此平吴,而更阻兵相守,征夫苦役,日寻干戈,经历盛衰,不可长久,宜当时定,以一四海。伐吴战略:羊祜整体策略就是全线压制,水陆并进。晋国用大军与吴国正面对峙,然后用奇兵攻吴国虚弱之处也即后方。

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司马炎在朝堂政局稳定后,便开始准备伐吴,想要结束这乱世。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司马炎的伐吴之战。

三国时期魏蜀吴先后灭亡的顺序(一文带你了解三国终结之战)(1)

晋国伐吴战略布局

司马炎伐吴战略出于咸宁二年(公元276年)的羊祜上书。羊祜在其中将伐吴原因、战略部署都详细的向司马炎介绍了一遍。。

伐吴原因:

羊祜认为,蜀国都已经平定十三之久了。吴国的兵力数量、地势险要等等都不如蜀国,吴国也该平定了。否则长期屯兵与吴对峙,不是个长久之计。

《晋书·羊祜传》今不于此平吴,而更阻兵相守,征夫苦役,日寻干戈,经历盛衰,不可长久,宜当时定,以一四海。

伐吴战略:

羊祜整体策略就是全线压制,水陆并进。晋国用大军与吴国正面对峙,然后用奇兵攻吴国虚弱之处也即后方。

吴国兵力少,战线却长,不足以防备全线,只能在沿江重镇防守,长江以南诸城,防守十分空虚。羊祜正是看准这一点,才给了司马炎如此建议。

《晋书·羊祜传》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兗并向秣陵,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误之,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

三国时期魏蜀吴先后灭亡的顺序(一文带你了解三国终结之战)(2)

咸宁四年(公元278年)羊祜病逝。不过,司马炎仍然按照羊祜生前的上书,来布局伐吴战略。

伐吴之战的主要战场

按羊祜的战略布局,伐吴战争主要在扬州、荆州展开,由成都沿长江一线自西向东,向建业展开。

荆州双方控制的城池:

吴有武昌(今鄂城)以及长江北岸一带,汉阳、汉水下游以及江陵(又叫荆州城)、西陵、丹阳、建平(建平郡治所为巫县)

晋有安陆县,襄阳,襄阳为晋国伐吴前线,晋国历任荆州都督,便坐镇襄阳。

三国时期魏蜀吴先后灭亡的顺序(一文带你了解三国终结之战)(3)

吴国荆州防线

西陵,今宜昌县。是吴国荆州西方门户。西陵有荆门、虎牙二山立于长江南北两岸,形势险峻,易守难攻。若吴国失去西陵,那么晋军就能自长江上游东下,进入荆州。

江陵,又叫荆州城,历来是南北必争之地。

夏口、武昌,是吴国扬州西方的门户,也是吴国长江上的西面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对吴国的重要性,可以从孙吴曾两次迁都武昌,就可见一斑。

失去夏口、武昌,吴国就失去了长江天险的作用,建业西方便再无任何屏障。

注:东晋的诸位皇帝没有什么权力,也多与建业上游被权臣把控有关。比如王敦控制荆州,随时能顺江东下,威胁建业。所以东晋权臣首先拿下的便是都督荆州军事一职,然后才会拿下都督扬州军事一职。

晋国军队想要进入荆州,要么从襄阳攻打江陵,要么从长江上游乘船东下。

羊祜的战略便是从巴蜀出奇兵,渡过长江,攻取东吴沿江军事重镇的后方,与正面的大军共同拿下。

《孙子兵法》:以正和,以奇胜。便是如此。

而自西向东,东吴防守关键防线便是江陵、夏口、武昌。长江南岸的荆州一带遍布水道山脉,根本不利于陆上行军,想要向东攻下东吴,只能拔除这三个钉子,而非全军绕后。

从下图中也能看出荆州地形险恶。

三国时期魏蜀吴先后灭亡的顺序(一文带你了解三国终结之战)(4)

扬州:

晋有广陵以北及涂中、合肥、六安等要地。

吴有长江、长江北岸的棠邑,巢湖南岸、寻阳(今黄梅县北)

濡须坞是自巢湖进入长江的入口,是吴都建业的北方屏障。

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古濡须水口处。因形似偃月,又名偃月坞、偃月城,亦称濡须城。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东汉建安十七年 (212),孙权 “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

待一切准备好,晋国于咸宁五年十一月开始攻吴。

晋国三线共六路大军伐吴:

《资治通鉴》

(咸宁五年)冬,十一月,大举伐吴,遣镇军将军琅邪王伷出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鲁国唐彬下巴、蜀,东西凡二十馀万。命贾充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以冠军将军杨济副之。

太尉贾充为大都督,冠军将军杨济为副手,总督六路大军。

荆州西部:两路大军

龙骧将军王濬率领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从巴蜀沿长江东下

镇南大将军将军杜预出江陵

杜预在羊祜死后都督荆州军事,主导荆州战场,率领大军自襄阳南下攻取江陵。

王濬自成都进入长江,东下攻吴。

三国时期魏蜀吴先后灭亡的顺序(一文带你了解三国终结之战)(5)

王濬便是羊祜上书中的奇兵,其作战目的便是迅速插入敌后,为前线主要战场,创造战争有利时机。另外还有类似斩首行动的意思。

王濬进入荆州后,绕过建平(巫县),继而又拿下夷道、荆门(宜都城,也就是西陵)二城,吴国长江西线溃败。

然后王濬便开始攻击江陵的后方乐乡,乐乡是吴国荆州都督治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作战指挥司令部。

待王濬开始攻击乐乡,杜预也派人帮王濬攻乐乡,毕竟王濬是奇兵,奇兵便在于让人想不到,注重行军速度,人数自然不很多。

因此乐乡便在杜预与王濬的联合进攻下失守了。

三国时期魏蜀吴先后灭亡的顺序(一文带你了解三国终结之战)(6)

《晋书·王濬传》

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

二月庚申,克吴西陵,

壬戌,克荆门、夷道二城,

《资治通鉴》

杜预遣牙门周旨等帅奇兵八百泛舟夜渡江,袭乐乡,

《晋书·王濬传》

乙丑,克乐乡,获水军督陆景

乐乡既破,江陵后方便处于空虚状态,被杜预轻易拿下。

《资治通鉴》杜预进攻江陵,甲戌,克之,斩伍延。

王濬攻下乐乡,被司马炎封为平东将军,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与胡奋、王戎共平夏口、武昌。

荆州东线两路进攻:

一、平南将军胡奋兵发夏口。

胡奋这一军在史书中没有记下功绩。甚至胡奋本传中都没有提及伐吴的任何事。

最大的可能便是王濬比胡奋更早一步到达夏口,而夏口守将是向王濬投降,胡奋什么战功也没捞到,晋书自然不会提及了。

《晋书·王濬》濬自发蜀,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夏口、武昌,无相支抗。

二、建威将军王戎兵发武昌。

王戎是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率领豫州军从项城(豫州治所)出发,攻击武昌。

不过王戎同样没怎么打仗,一到武昌,吴国杨雍、孙述、江夏太守刘朗等就率部投降了。

但从《资治通鉴》中知道,攻打武昌也有王濬的参与。

因此从中可以看出,王濬才是中线两路进攻的关键,胡奋、王戎都随着王濬的前进节奏而采取攻势。

王濬在夏口、武昌两地的作战目的如江陵时一样——攻入两地后方(也就是长江南岸),夺取吴国防守虚弱的城池,为胡奋、王戎的正面战场创造机会。

谁知道,吴国这两地的武将直接投降,给晋国省下了不少功夫。

《王戎传》迁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受诏伐吴。戎遣参军罗尚、刘乔领前锋,进攻武昌。吴将杨雍、孙述、江夏太守刘朗各率众诣戎降。

《资治通鉴》王戎遣参军襄阳罗尚、南阳刘乔将兵与王濬合攻武昌,吴江夏太守刘朗、督武昌诸军虞昺皆降。

三国时期魏蜀吴先后灭亡的顺序(一文带你了解三国终结之战)(7)

扬州东路二军,各有分工

一、安东将军王浑兵发江西。

王浑都督扬州军事,率扬州诸军从寿春(为当时晋扬州治所)出发,兵发两路。王浑主力东攻横江(今马鞍山和县),另派偏师西攻寻阳(今湖北黄梅县),这是为了迎接王濬,为他打通东下道路。

王浑攻克两路,表示吴国江西全部失守。

和县为建业近邻,东吴不得部派军阻击王浑。

孙皓派遣张悌、诸葛靓率兵数万迎击王浑。不过张悌、诸葛靓都并非将才,兵力上又不占优势,被王浑轻易击败。

王浑军击败张悌,便屯兵江北,等待王濬军队的到来。

在伐吴之前,司马炎便对王濬下过命令:在荆州听杜预指挥;进入到扬州便听从王浑指挥。

从这一命令可以看出:杜预、王浑分别负责正面战场,王濬穿插两线。

《晋书·王濬传》初,诏书使濬下建平,受杜预节度,至秣陵,受王浑节度。

张悌率领的便是东吴建业仅有的兵力。张悌一败亡,吴国也只能龟缩建业。

《晋书·王浑传》

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寻阳濑乡,

吴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率众数万指城阳,浑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击破之,临阵斩二将,及首虏七千八百级,吴人大震。

三国时期魏蜀吴先后灭亡的顺序(一文带你了解三国终结之战)(8)

二、江北方向——镇军将军琅琊王司马伷兵发涂中。

琅琊王司马伷都督徐州诸军事,率徐州军自下邳(徐州都督治所),向涂中进发,南下威胁建业。

司马伷的职责比较灵活,若吴军留守建业,那么司马伷便与其对峙长江,等待上游晋军的消息。若吴军西出,司马伷便趁机南下,争取拿下建业。

所以司马伷一开始便没怎么行动,但当张悌、诸葛靓率军西去建业空虚,司马伷便开始攻击濡须坞,为渡江攻击建业做准备。

注:涂中指今江苏、安徽境内长江支流涂河

《晋书·司马伷传》

琅邪王伷督率所统,连据涂中,使贼不得相救。又使琅邪相刘弘等进军逼江,贼震惧,遣使奉伪玺绶。又使长史王恆率诸军渡江,破贼边守,获督蔡机,斩道降附五六万计,诸葛靓、孙奕皆归命请死,功勋茂著。

注:诸葛靓是在王浑手里逃回来的,从这一点也可以判断出司马伷攻击建业的时间在王浑破张悌之后。

三国时期魏蜀吴先后灭亡的顺序(一文带你了解三国终结之战)(9)


晋国的伐吴之战,随着王濬不断东进而接近尾声。当王濬攻破石头城,孙皓便出城投降,东吴至此灭亡。

东吴自孙策(公元195年)取江东开启基业,孙权于公元222年称帝,到公元280年被灭。国祚58年,历四位帝王,是三国中最后灭亡的一国。

东吴的灭亡,标志着中原的再次统一。轰轰烈烈的三国落下帷幕,本以为大乱之后,会是大治,谁也没有想到一个比三国更为混乱的年代,即将来临。

三国时期魏蜀吴先后灭亡的顺序(一文带你了解三国终结之战)(1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