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国演义最完美的赵云(对三国演义中赵云最完整的分析)

三国演义最完美的赵云(对三国演义中赵云最完整的分析)长坂坡大战,危急万分,赵云可以于千军万马中救出幼子弱妇,不但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 的武艺,更需要对刘备的一颗赤胆忠心。建安十三年,曹军大举南下进攻荆州,当时刘表已经去世,而继承荆州的次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不愿投降,带着队伍向江夏撤退,荆州百姓感念刘备的仁德,同时怀着对曹操的恐惧,都选择追随刘备而走。因行军速度太慢,在当阳长坂坡被曹军赶上。而在慌忙之中,刘备抛 下妻小,只带张飞等数十人逃走。赵云本已脱险,当他发现刘备妻小都失陷于军中时,又选择奋不顾身地返回寻找,终于将二人找到并救出重围。建安五年,刘备兵败徐州,谋臣将士大多失散,仅带少数人马投靠了袁绍。刚刚结束兄丧的赵云再次出山,他不顾刘备正处于最艰难的阶段,毅然决然地投到刘备帐下,开始了为蜀汉打天下的戎马生涯。这也正是表现出,赵云对自己选择主公方面是极其有主见的,一旦认定了,就会不顾一切去做。赵云对刘备的赤胆忠心,从“当阳长坂坡救阿斗”和“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是《三国演义》中最为优秀、最为完美的将领之一。赵云出身贫贱,没有背景,以勇武著称,却能在汉末纷乱的局势中看清利弊,较早地选择追随刘备吗,并逐渐成为其最为信任的左膀右臂,后被封为五虎上将。今天,我们仔细研读一下《三国演义》中,并对赵云的经历与其晋升路径加以分析,去得出一个可以借鉴的升职经验。

三国演义最完美的赵云(对三国演义中赵云最完整的分析)(1)

纵观整部小说,我们大致可以认为赵云能够从一没有名气的小将,到最后的五虎上将,是因为其个人独特的特点,大致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有主见,忠心耿耿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作为汉中山靖王之后,雄心勃勃,立志兴复汉室,但自知势单力孤,急需各种人才的帮衬,因此,刘备为人礼贤下士,非常谦和。

在刘备依附公孙瓒时,结识了赵云,他很欣赏赵云的武艺和才识,同样也希望他可以认自己为主,一次你经常与之来往。而赵云也为刘备的气度所倾倒,认为刘备虽然现在是寄人篱下,但胸怀大志,善结恩义,并且待人诚恳,礼贤下士,早晚必定会有一番作为。因此,他、赵云立志追随刘备。

三国演义最完美的赵云(对三国演义中赵云最完整的分析)(2)

建安五年,刘备兵败徐州,谋臣将士大多失散,仅带少数人马投靠了袁绍。刚刚结束兄丧的赵云再次出山,他不顾刘备正处于最艰难的阶段,毅然决然地投到刘备帐下,开始了为蜀汉打天下的戎马生涯。

这也正是表现出,赵云对自己选择主公方面是极其有主见的,一旦认定了,就会不顾一切去做。

赵云对刘备的赤胆忠心,从“当阳长坂坡救阿斗”和“江中飞船夺阿斗”两件大事中可见一斑。

建安十三年,曹军大举南下进攻荆州,当时刘表已经去世,而继承荆州的次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不愿投降,带着队伍向江夏撤退,荆州百姓感念刘备的仁德,同时怀着对曹操的恐惧,都选择追随刘备而走。因行军速度太慢,在当阳长坂坡被曹军赶上。而在慌忙之中,刘备抛 下妻小,只带张飞等数十人逃走。赵云本已脱险,当他发现刘备妻小都失陷于军中时,又选择奋不顾身地返回寻找,终于将二人找到并救出重围。

三国演义最完美的赵云(对三国演义中赵云最完整的分析)(3)

长坂坡大战,危急万分,赵云可以于千军万马中救出幼子弱妇,不但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 的武艺,更需要对刘备的一颗赤胆忠心。

赤壁之战后,刘备率先进入川蜀。孙权为了夺回荆州,使用长史张昭的计谋,想要趁刘备不在荆州之际,将刘备之子刘禅扣作人质换取荆州,就密遣周善入荆州,见到孙夫人,呈上密 书。孙夫人见说国太病危,洒泪动问。周善花言巧语哄骗孙夫人抱着阿斗上了船,后被赵云发现并拦截。

赵云在不知对手武器人数等情况下,只身上吴船就展开了跟孙夫人争夺阿斗的斗争。因忠于刘备就要尊重孙夫人,又因忠于刘备定要留下阿斗,这就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智勇双全的赵 云先礼后兵,唇枪舌剑,在争论讲理无效后,不得不夺了阿斗。

有本事,能征善战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本领高强、能征善战。人们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然而,小说中的赵云,我们可以说整个战局是输了,但赵云作为一个战事的参与者,却并没有输。他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无不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巧妙取胜。

三国演义最完美的赵云(对三国演义中赵云最完整的分析)(4)

袁绍磐河大战公孙瓒,袁绍令颜良、文丑、麴义带兵前后左右围攻夹击公孙瓒,当公孙瓒的 绣旗被麴义砍倒,回马下桥而逃时,赵云赶到,挺枪跃马,直取麴义,战不数合,一枪刺麴义于马下。然后赵云一骑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公孙瓒引军杀回,绍军大败。可以说界桥之战,赵云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了整个战局。

建安二十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黄忠拦截曹军军粮不利,赵云率数十骑接应,与曹操大 军猝然相遇,赵云刺死拦路的慕容烈,杀入重围,又除掉截道的焦炳,挺枪跃马,一路杀去,再现长坂坡之威。

曹魏名将张郃、徐晃可以说是看得心惊胆战,不敢向前。赵云先后救出黄忠、张著,撤回营栅。后来张翼打算关闭营门据守,赵云却传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操疑有伏兵,率军退去。赵云擂鼓震天,下令箭射曹军,然后挥军杀出。曹军惊骇,自相蹂践,掉入汉水,淹死无数。这就是赵云版的“空城计”。

三国演义最完美的赵云(对三国演义中赵云最完整的分析)(5)

蜀汉建兴元年,赵云升任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又迁任镇东将军。建兴五年,赵云 随诸葛亮进驻汉中。次年,诸葛亮一出祁山,曹真率大军来攻,赵云与邓芝奉命迎战,年迈的赵云勇猛不减当年,连续斩杀魏将韩德父子五人。后来因敌强我弱,失利于箕谷。恰在此时,因为先锋官马谡违背诸葛亮调度而使战略要地街亭失守,诸葛亮只好忍痛撤军。因为撤军仓促,军队大乱,曹军乘机追赶,蜀军损失惨重。

不过赵云一军却损失甚微,原因是赵云为了保证军队安然返回汉中,亲自率兵断后,且战且退。曹军畏于他的威名,不敢全力追赶,因而人员和物资都得以平安返 回。

有品德,谦虚谨慎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谦虚谨慎、品德高尚。蜀汉建兴七年,赵云去世,被追谥为“顺平侯”。按照谥法所讲,“柔贤慈惠日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日平”,这“顺平”二字准确而恰当地概述了赵云一生的功过与为人。

三国时代,英勇善战、文武全才的大将不少,但像赵云这样有胆有识而又虚怀若谷、品德高尚的大将却比较少见。关羽、张飞是蜀国最著名的两员大将,但他们各自有着明显的缺点,一个是“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因此最后痛失荆州,身首异处;一个是“敬爱君子而不恤小人”,落了个被部下杀死, 献首敌国。两人的结局都不好。唯有赵云一生功过无亏,善始善终。

三国演义最完美的赵云(对三国演义中赵云最完整的分析)(6)

赵云淡泊名利,甘做绿叶。从攻城略地的角度来说,赵云的功绩似乎没有关羽、张飞二人大,甚至还比不上黄忠。但作为护主良将,他的功绩在蜀汉却是无人可比。有人把关羽、张飞和赵云比作刘备身上的盔甲,关羽、张飞是护手和护腿,赵云是护心镜。

刘备让有结义兄弟关系的关羽、张飞出去攻城略地,而留下有君臣关系的赵云在身边是最 能让自己安心的做法,而关、张二人哪个万一有失,前去接应的一定会是赵云。

因此,从表面上看,关、张二人的功绩远在赵云之上,但论忠诚、论勇武、论智谋、论品德, 他绝不在关、张二人之下,他的威名也早已让敌人闻风丧胆。

然而,赵云从未争名夺利,他愿意听从指挥,甘当“护心镜”,确保了刘备和诸 亮在几个关键时刻安然无恙。

三国演义最完美的赵云(对三国演义中赵云最完整的分析)(7)

赵云是非分明,不贪色利。赤壁大战以后,桂阳太守赵范迫于情势投降了刘备,赵云接任桂 阳太守。赵范心中不安,恰好他的嫂子樊氏寡居,且长得有倾国倾城之色,就想把嫂子嫁给赵云来讨他的欢心。赵云断然拒绝。当时有人劝赵云纳了樊氏,赵云直接指出了赵范的心思,最终没有娶樊氏。后来赵范果然弃刘备而逃,赵云没有受任何牵连。由此可见,赵云不但立 身正派,不近美色,而且谨慎细密。

赵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谏。刘备得了益州,稳定了天下,认为应该把成都的肥田好宅分给诸 官,来奖赏文官武将。这实际上是缺乏远见、享乐主义的一种表现,不仅会遭到百姓的反对,而且对蜀汉政权的巩固与扩大也是不利的。

赵云认识到这一点,又不怕得罪刘备,于是忠言直谏,虽然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得罪了一批人。但是赵云不趋炎附势,坚持真理,不仅从爱护百姓出发,也是为维护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着想,深明大义。

三国演义最完美的赵云(对三国演义中赵云最完整的分析)(8)

后来东吴占了荆州、杀了关羽,刘备报仇心切,仇恨冲昏了他的头脑,使他忘记了主要的敌人是曹操,选择孤注一掷,要去攻打与之力量相差不大的东吴,这是极不明智的。当刘备意气用事,急于起兵讨伐东吴时,又是赵云挺身而出,忠贞直谏。但已经是皇帝的刘备再也听不进去赵云的劝谏,一意孤行,结果遭到了夷陵之战的惨败,大伤刘氏集团的元气。

结语

纵观赵云在蜀汉集团中的历程与功绩,他虽武在关羽、张飞之下,文不能与诸葛亮并论,却能与这些能力高于自己的人处好关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随着时间的推进,显示出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勇武、睿智、忠心,都值得当代人认真学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