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经典美食名句: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汪曾祺经典美食名句: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五味》中说到山西人能吃醋,辽宁人爱酸菜白肉火锅,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南方爱吃甜,四川人口味偏爱麻辣等让人不由在心中勾画起一张美食地图。火腿月饼。昆明吉庆祥火腿月饼天下第一。因为用的是“云腿”(宣威火腿),做工也讲究。过去四个月饼一斤,按老秤说是四两一个,称为“四两坨”。前几年有人从昆明给我带了两盒“四两坨”来,还能保持当年的质量。(一九九三年)在汪曾祺的文字里,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都洋溢着情趣。汪曾祺先生说自己是很爱逛菜市场的。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人间有味》前两辑尽写吃食在《昆明的吃食》中,写到过桥米线,汽锅鸡,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护国路白汤羊肉,玉溪街蒸菜,葱油饼、锅贴、片儿汤,火腿月饼、酥皮包子,玉麦粑粑,洋芋粑粑,摩登粑粑;
有人说,“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的确如此,美食不光是能填饱肚子的食物,舌尖上酸甜苦辣的味觉享受,更蕴藏着种种让人感动、流泪、温暖的情愫。每个人的命运轨迹虽不一样,但对于美食的态度是有通性的,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当中,只要心感美味,普通的食物也会给人温暖慰藉令人难忘。尝的是味道,品的是时光和情怀。
汪曾祺
汪曾祺,1920年出于江苏高邮,逝世于1997年,中国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的散文受到许多读者的热捧,他的作品主要以个人日常化的细小主题展开,不追求辞藻堆砌、苦心经营的结构,也不追求主题的玄妙晦涩。他善于将日常生活散文化、诗意化,文风质朴,娓娓道来,让人从中领略出中国传统名士散文的味道。
在汪曾祺的文字里,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都洋溢着情趣。汪曾祺先生说自己是很爱逛菜市场的。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人间有味》前两辑尽写吃食
在《昆明的吃食》中,写到过桥米线,汽锅鸡,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护国路白汤羊肉,玉溪街蒸菜,葱油饼、锅贴、片儿汤,火腿月饼、酥皮包子,玉麦粑粑,洋芋粑粑,摩登粑粑;
火腿月饼。昆明吉庆祥火腿月饼天下第一。因为用的是“云腿”(宣威火腿),做工也讲究。过去四个月饼一斤,按老秤说是四两一个,称为“四两坨”。前几年有人从昆明给我带了两盒“四两坨”来,还能保持当年的质量。(一九九三年)
《五味》中说到山西人能吃醋,辽宁人爱酸菜白肉火锅,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南方爱吃甜,四川人口味偏爱麻辣等让人不由在心中勾画起一张美食地图。
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因为一个大人物年轻时常吃而出名。这位大人物后来还去吃过,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文化大革命中火宫殿的影壁上就出现了两行大字: 最高指示: 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故乡的食物》中,写到炒米和焦屑,淌着红油的鸭蛋,咸菜慈姑汤,各种河鲜、野味和田间地头的野菜;
他总能用三言两语将美食写活了,食物的香气仿佛跃然纸上,譬如这段对高邮咸蛋的描述: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 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肉食者不鄙》大约是看得人最垂涎的一章,狮子头、镇江肴蹄、乳腐肉、东坡肉、火腿、腊肉、烤乳猪······样样诱人,令人垂涎不说,汪老爷子似乎还样样会做,实在佩服。
《食道旧寻》中写老舍先生的好客、沈从文经常吃米线,陶重华、吴宓、张宗和、孙凤竹、崔芝兰、沈有鼎、吴征镒诸先生在牛肉面馆的定期聚会;写冰西瓜的技巧,写豆腐的各种做法……让人不由觉得垂涎三尺,美味藏在街巷和普通人的厨房里。
后两辑写亲情、友情、街巷之情和乡情,充满着浓浓的回忆。那种淡泊、洒脱、释然的心境透过纸被,直抵人心深处。
热爱食物的人,往往是热爱生活的人,他们总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里找乐子。正如他所言,万事有心,人间有味,人生必须有热爱之事,才能发现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