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特色菜(舌尖上的东部非洲)
非洲的特色菜(舌尖上的东部非洲)有一种笑话说非洲人吃饭靠大树,饿了就爬上树摘几个芒果吃。据说当地人就算不种庄稼,也能靠吃树上的水果过活。坦桑尼亚虽然很穷,但从来没有听说坦桑尼亚饿死过人的。这里地处热带,果树资源丰富,水果品种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如椰子、芒果、香蕉、菠萝、菠萝蜜和木瓜等,还有香脆的腰果,让你大饱口福。坦桑尼亚的野外,到处都可见面包树,其果实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和猩猩等动物最喜欢吃的,所以被称为猴面包树。当地将猴面包树的叶片也用来当菜吃,特别是将树发出梢像芦笋那样食用。另外,据说猴面包果的种子也可作为咖啡的替代品。羊肉特布斯英吉拉,发酵后的食品酸酸的,光吃不胖。没有筷子刀叉,都是用手的,我已经被当地人同化,再说了吃肉用工具太麻烦,直接上手!在当地特色的餐馆里,还常见印度香饭。其是由咖喱、米饭、肉(牛肉、鸡肉、羊肉、山羊肉和鲜虾)或蔬菜(素食)和酸奶混合烹饪而成一种混合米饭,有点类似于扬州炒饭。因加了咖
非洲是地球上的第二大洲,有五亿八千万人,六百多种语言和五十多个国家。我们今天吃的农作物种类许多都起源于非洲,如小麦、大麦、燕麦、小米、豇豆、高粱、酸豆、黄秋葵、山药、西瓜、香瓜、芝麻、孜然芹和甜菜等。因为气候、地理、地源及历史的不同,其烹饪文化可分为几大类,包括埃塞俄比亚类型、西非类型、东非类型、葡萄牙语非洲类型和南部非洲类型。
东非人的烧饭时,主要靠木炭作为燃料。虽然木炭火力不大,但持久。故当地的烹煮方法主要为炖、煮、焖、烤等。由于炖煮焖的多,有时当地人煮一顿饭要化上五个多小时,这才是慢工出细活。炖煮的菜肴采用当地的蔬菜与肉类(牛肉、羊肉),比较传统。东非也有养殖牛羊的人,但他们一般不是用来自己吃的,传统上,牛羊是一种货形式,是用来交换的。当地气候条件适合养殖奶牛,可大量的鲜奶及黄油。他们养牛就是为了食用鲜奶。当然,当的马赛部族则比较特殊,在特定的场合他们会喝生牛血的。
乌嘎喱是当地的一种主食,是由玉米面加在水中煮成很浓稠的玉米糊糊,最后形成生面团状。城市的人主食为米饭或者乌嘎喱,伴以菜汁、肉汁或者炸鸡、烤鱼。而郊区及农村的人主食则为乌嘎喱伴以菜汁或肉汁进食。乌嘎喱的传统吃法是:用右手将乌嘎喱面团捏成一个面球,然后将面球沾在调料或炖菜或炖肉里,用姆指使一下力,以便让乌嘎喱面团将肉片卷起来或裹起来吃。
doro wot,鸡蛋鸡腿辣椒酱乱炖,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bosina,一种豆粉煮的糊糊酱,当然里面有肉
在当地特色的餐馆里,还常见印度香饭。其是由咖喱、米饭、肉(牛肉、鸡肉、羊肉、山羊肉和鲜虾)或蔬菜(素食)和酸奶混合烹饪而成一种混合米饭,有点类似于扬州炒饭。因加了咖喱,印度香饭呈现出金黄的颜色,给人一种色香味浓的感觉。
坦桑尼亚人喜欢吃烤肉,在达累斯萨拉姆,离可可海滩不远的一条街上,有一些露天酒吧,在晚上很多人喜欢去吃很有特色的烧烤肉,有点类似于我们重庆喝夜啤酒。斯瓦西里语称为Kitimoto 原意为火上的椅子。主要是烤猪肉、牛肉和羊肉,除了烤肉外,还有配以西红柿片与辣椒。用手拿着烤肉,沾上盐与调料吃,并喝喝啤酒,口味确实不错。只是猪肉有点骚味,因是没有阉割的公猪。
“英杰拉”大饼是当地人最喜欢的一种食物,这是用当地苔麸粉或大麦粉做成糊状发酵后,在平底锅内烙烤而成的 配上"瓦特(wot)"(主要加入了咖喱粉和辣椒) 是当地餐馆普遍提供的食谱。
羊肉特布斯英吉拉,发酵后的食品酸酸的,光吃不胖。没有筷子刀叉,都是用手的,我已经被当地人同化,再说了吃肉用工具太麻烦,直接上手!
有一种笑话说非洲人吃饭靠大树,饿了就爬上树摘几个芒果吃。据说当地人就算不种庄稼,也能靠吃树上的水果过活。坦桑尼亚虽然很穷,但从来没有听说坦桑尼亚饿死过人的。这里地处热带,果树资源丰富,水果品种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如椰子、芒果、香蕉、菠萝、菠萝蜜和木瓜等,还有香脆的腰果,让你大饱口福。坦桑尼亚的野外,到处都可见面包树,其果实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和猩猩等动物最喜欢吃的,所以被称为猴面包树。当地将猴面包树的叶片也用来当菜吃,特别是将树发出梢像芦笋那样食用。另外,据说猴面包果的种子也可作为咖啡的替代品。
坦桑尼亚濒临印度洋,是非洲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海产品相当丰富。在达累斯萨拉姆和巴加莫约都有比较大的鱼市场。在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海产品,如龙虾、螃蟹、大虾、海参、鱿鱼、石斑鱼、甲鱼等。我们有时到达市,也会在早上去鱼市场买点螃蟹、大虾、鱿鱼、石斑鱼等,当天赶回莫罗戈罗达卡瓦示范农场,饱餐几顿海鲜。除了去达市出差顺便宜买海鲜回来外,到了雨季,也可在达卡瓦当地买几条淡水鱼。
其实东部非洲并不是像大家想象那样都是沙漠,其实东非非常适宜人类生存,自然环境特别好,也许正是因为生存太容易了,才形成了当地人不思进取的性格,导致在文明进化和发展过程中掉队了,这算不算地理决定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