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任正非谈华为产品发展:华为不打价格战

任正非谈华为产品发展:华为不打价格战三豪商学院从国家统计局网站上面查找到过去2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数据,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一点,相信传统制造业的老板们,最能深刻体会。工厂老板,越过越惨过去十年电商行业的低价倾销,虽然养肥了一批互联网公司和快递公司,但是对于整个实体经济来说,却是得不偿失的。别看许多工厂规模扩大了不少,但实际上利润却没比十年之前多出多少,如果再考虑下通货膨胀,可能还不如十年之前。

任正非谈华为产品发展:华为不打价格战(1)

今年双11明显变了,越来越多的厂商表示不参与价格战。

要放在前些年,这种表态会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因为大家会好奇:不打价格战,那还搞个毛线?

真的,很多做电商的就会“刷单、打折、买流量”三板斧,你要是不让他用,他也使不出别的招式了。

更为不幸的是,过去十几年里,这种策略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犹如饮鸩止渴,对实体经济的伤害流毒深远!

任正非谈华为产品发展:华为不打价格战(2)

工厂老板,越过越惨

过去十年电商行业的低价倾销,虽然养肥了一批互联网公司和快递公司,但是对于整个实体经济来说,却是得不偿失的。

别看许多工厂规模扩大了不少,但实际上利润却没比十年之前多出多少,如果再考虑下通货膨胀,可能还不如十年之前。

这一点,相信传统制造业的老板们,最能深刻体会。

三豪商学院从国家统计局网站上面查找到过去2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数据,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从2011年开始到2020年这十年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就基本停滞在一个平台区间,没有获得实质性的增长。

任正非谈华为产品发展:华为不打价格战(3)

而作为对比的是,同一时期内全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却增长了约100%,这也就意味着工厂老板们的收入相对萎缩了近50%。

任正非谈华为产品发展:华为不打价格战(4)

任正非曾经说过:“互联网是个实现工具,我们的目的是发展实业,首先解决人们的生存、幸福问题。实业是就业和 社会稳定的基础。低价格、低质量、低成本,会摧毁我们未来的战略竞争力。企业必须有合理的盈利,才会去持续投资研发。没有适当的利润积累,把利润打这么低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战略上破坏这个产品。”

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利润,而利润也是企业长期经营的根本支撑。假如企业长期不能盈利,那拿什么来发工资?拿什么来搞研发?

难道全靠融资和贷款来维持吗?短期来说没问题,但是长期来说根本行不通,因为借来的钱,迟早都是要还的,还不起就要变成乐视和苏宁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企业长期能挣钱但是利润微薄也是不行的。虽然短期能够支撑下去,但是长期肯定会出问题的。

因为利润微薄就注定没多少钱搞研发,研发投入少就注定产品要落后,落后了竞争力就弱,竞争力弱就会慢慢被市场淘汰掉。

即便是三年五年不被淘汰掉,但是遇到十年、六十年的周期性经济萧条时,也往往会因为现金储备不足,扛不住寒冬而馁毙,就像今年,很多底子薄的企业都扛不下去了。

这就跟动物过冬一个道理,冬季冰天雪地不容易找到食物,所以就得在秋天提前储备。不然如果体内没有储备厚厚的脂肪、窝里没有储备充足的干粮,那么就得被冻死、饿死。

任正非谈华为产品发展:华为不打价格战(5)

不打价格战,却活得更精彩

与广大企业不同的是,华为经历的冬天更久、更漫长,但是人家却没有倒下,反而活得更精彩,这就离不开掌舵者任正非的深谋远虑。

任正非谈华为产品发展:华为不打价格战(6)

早在2005年的时候,任正非就已经认识到低价倾销产品的策略对企业和行业带来的危害,并写了一篇《华为与对手做朋友,海外不打价格战》的文章,明确提出不打价格战的口号。

他在文章中指出:“在海外市场拓展上,我们强调不打价格战,要与友商共存双赢,不扰乱市场,以免西方公司群起而攻之。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来获取客户认可,不能由于我们的一点点销售来损害整个行业的利润,我们决不能做市场规则的破坏者。”

哪怕是在2012年前后,电商企业打价格战之风盛行,小米靠着借鉴电商企业的运作思路,推出性价比极高的小米手机并大获成功之际,任正非依然坚持不打价格战。

那时候整个行业都在学小米的成功经验,华为终端部门在余承东的带领下也开始做智能手机,或多或少也会模范和借鉴小米的经验。

据说有一次任正非在体验华为D1手机的时候,由于频繁出现卡顿和死机,他当众将这部手机摔在了余的脸上,怒吼:“不要给我搞价格战,先把质量提上去!”

任正非谈华为产品发展:华为不打价格战(7)

后面华为的手机研发团队转变思路,在产品质量和实用体验上面下足苦功夫,最终令华为在性价比路线之外,走出一条高端品质路线。

坚持走品质路线后,虽然华为手机卖得比其他国产品牌的手机贵,但是仍然不妨碍华为在2015年超越小米,成为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手机品牌。

而后几年的时间里,华为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更是与日俱增,不仅逐渐拉大与国内其他品牌的差距,更是在2020年赶上苹果和三星,问鼎全球第一。

几乎可以笃定,要不是美国蛮横无理,对华为进行残酷的打压和制裁,现在华为手机可能大幅大幅超越苹果和三星,成为全球手机行业里的新王者。

从华为的例子可以看出,低价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竞争优势,只有质量才能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要不然为什么中国那么多手机厂商,偏偏就华为被美国往死里整?

这是因为美国人看得明白,你华为身上是有核心竞争力的,是可能撼动苹果、高通,进而威胁到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霸权地位的!

2015年的时候,任正非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最终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里面有两段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特地找出来与大家分享。

任正非说:“在短缺经济时代,只要把生产的量放大,满足需求就可以赚很多钱;现在是过剩经济时代,生产量超过了实际需求,要么是降价这样的残酷竞争,要么就是生产地沟油这样的劣质行为,最后把自己搞死了。这样烧钱的最终目的不是为客户服务,是想把竞争对手烧死以后赚客户大钱。”

“华为公司的价值观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要把自己的质量做好,让运营商通过与我们合作带来好处,从而运营商就会坚定不移地选择我们。我们也不卖低价,卖低价发低工资,那样我们的人都跑光了。我们是要真正地提高质量,竞争最本质的问题是提高质量。

任正非是大家公认的哲学家,哲学家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把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弄得明明白白,从而能够很好、很科学的指导实践。

任正非谈华为产品发展:华为不打价格战(8)

企业长寿秘密:深淘滩、低作堰

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多学学任正非、学学哲学,不要以为哲学是一门高谈虚论的学术,其实它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华为之所以能够这么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战略思想和管理思维厉害,而这个厉害背后,又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其实华为公司里,不仅任正非自己研究哲学,他还要求中高层干部都要学习哲学。

任正非谈华为产品发展:华为不打价格战(9)

任正非曾经说过:“作为基层员工,学不学习哲学都不重要,只要踏踏实实努力工作,多产粮食,多拿奖金,也就安居乐业了。但是中高层以上的干部要学习一点哲学,因为哲学是人生的罗盘。

哲学的厉害,我个人也是有深切体会的。学好哲学,做事情的时候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举个例子,我们商学院有许多华为出身的老师,他们在讲到一些比较复杂的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时,常常会引用一些哲学概念来加以解释。原本挺难理解的问题,一下子就能茅塞顿开。

这些“学习了一点哲学”的老师们尚且如此,更不用说被人称为哲学家的任正非了,有一次他去四川都江堰玩,就悟出了让企业长盛不衰的六字箴言:深淘滩、低作堰。

任正非谈华为产品发展:华为不打价格战(10)

这六字箴言,其实就是2000多年前李冰留下的管理都江堰的“治堰准则”,但是任正非看到后,就领悟了其思想精华,并发展出一套让企业长存的经营管理思想。

用任正非的话来说:

深淘滩,就是不断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作成本,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客户决不肯为你的光鲜以及高额的福利,多付出一分钱的。我们的任何渴望,除了用努力工作获得外,别指望天上掉馅饼。公司短期的不理智的福利政策,就是饮鸩止渴。”

低作堰,就是节制自己的贪欲,自己留存的利润低一些,多一些让利给客户,以及善待上游供应商。将来的竞争就是一条产业链与一条产业链的竞争。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的整体强健,就是华为生存之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疑惑,前面不是说不要打价格战、要获取利润,现在怎么又说要少留存利润,多让利给客户?

这两个看似互相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因为打价格战是拿自己合理该得的利润去倒贴客户,让客户获得了不合理的性价比。而追求暴利是从客户身上拿了超出自己合理该得的利润,让客户付出了不合理的代价。

各位看明白了没有,打价格战和追求暴利,错就错在了存在不合理、不公平,分别走了两个极端,极端了就会失衡,失衡了就无法长久。所以要追求适可而止,否则将过犹不及!

总而言之,任正非的六字箴言的内涵就是:

让企业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运作效率、降低生产和经营的成本,从而创造出更大的利润空间。而企业有了更多的利润空间,也不要顾着自己吃独食,而是应该让渡一部分利润给你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让大家一起共享发展的成果,从而营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圈。

任正非谈华为产品发展:华为不打价格战(11)

如何实践六字箴言?

不过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而言,要想去实践任正非这个理念,也必须清楚一个因果关系。那就是得先深淘滩,创造出更大的利润空间,才能有余力去低作堰,让利给客户。

任正非谈华为产品发展:华为不打价格战(12)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深淘滩呢?其实这里面也是大有学问。

一般来说,要想降低成本,无非就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降低生产成本,二是降低人力成本,三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正常情况下,当生产工艺成熟之后,要想从生产环节降低成本的空间是很小的。而且硬去降低的话,反而可能出现偷工减料,从而影响了质量。

而管理体系成熟的企业,要想降低人力成本也是比较困难的,而且硬要去降低,反而可能造成人手不足和人才流失,最终也是得不偿失。

所以最有潜力的地方,还是得从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方面来入手。像华为历史上提升效率最显著的一次,就是通过IPD改革来降低了研发的浪费,同时提升了研发的效率。

因为对于制造业和高科技企业来说,发展成熟以后,生产环节和人力成本方面都没有多少降低成本的空间,因为在过去几百年里,前人在这方面以及做出了很多轮优化。

反倒是在研发环节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因为放眼全世界,大公司的研发体系基本都是20世纪以后才建立起来的,并且圈子相对比较小众和封闭,所以经历的优化还比较少。

举个例子,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IBM董事长郭士纳在调研后发现,IBM公司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损失费用巨大,但是研发成果却不能及时转化为产品为公司创造利润。

任正非谈华为产品发展:华为不打价格战(13)

所以他提出了一个目标,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研发管理体系,让IBM公司的产品上市时间压缩一半,并且在不影响产品开发结果的情况下,将研发费用减少一半的目标。

结果在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这个目标竟然成功达成了。

大家想想看,IBM这样的大公司,都能够把产品研发体系的成本降低一半,同时效率提升一倍,那要是放在其它管理体系不完善的中小企业身上,提升的空间该有多大呀!

当年任正非去IBM参观考察的时候,也曾经对这套管理体系赞叹不已,最终花了占当时华为年销售收入50%的20亿元天价,聘请IBM把IPD管理体系传授给华为。

之后在经过几年的学习吸收、掌握消化和创新改进之后,华为成功融会贯通出一套自己的IPD管理体系,并靠着它从“巨大中华”四家公司里面脱颖而出,跻身世界一流的科技巨头行列。

所以说,不学习能行吗?

肯定是不行的呀,不学哲学你就不会拥有高屋建瓴的思维见识,不学先进的管理经验你就不懂得如何去具体实践。

作者:三豪商学院

关注三豪商学院,为变革赋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