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地标性建筑有哪些(这是常州屹立百年的地标式建筑)
常州地标性建筑有哪些(这是常州屹立百年的地标式建筑)1908年4月1日,沪宁铁路全线通车,至今已有逾百年历史。沪宁铁路通车时常州站的情形(图片来自于网络)但因为尽头是家,所以义无反顾。时光匆匆,让孩子长大,让父母变老。转眼间,城市一年年发生着变化。常州火车站也早已变了模样,曾经在火车站等候的人,也从小时候的我们,变成了年迈的父母。本期发现家乡,我们将镜头聚焦在作为城市窗口的常州火车站,这初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火车站,正用它百年的变化静静讲述着那些泛黄的历史。
2018年08期 总第30期
摄影 | 沈思行 邵雨露 编辑 | 沈思行
— 化龙巷政企出品 —
每次踏上旅途,总要满载行囊、穿越人海
但因为尽头是家,所以义无反顾。
时光匆匆,让孩子长大,让父母变老。转眼间,城市一年年发生着变化。常州火车站也早已变了模样,曾经在火车站等候的人,也从小时候的我们,变成了年迈的父母。
本期发现家乡,我们将镜头聚焦在作为城市窗口的常州火车站,这初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火车站,正用它百年的变化静静讲述着那些泛黄的历史。
来听听,这里有个百年的故事沪宁铁路通车时常州站的情形(图片来自于网络)
1908年4月1日,沪宁铁路全线通车,至今已有逾百年历史。
二十年代的火车站(图片来自于网络)
“记得当初你侬我侬,车如流水马如龙”。那些年残缺的留念,早就在不经意间随着火车流向了未知的远方。
三十年代的火车站(图片来自于网络)
初期的火车站仅仅是一座不那么起眼的小楼,雨棚横向之间仅以一根立柱支撑。看着照片,脑子里想的尽是早期的火车和站台上离别的人们,岁月里的浮浮沉沉便全寄情于此了。
八十年代的火车站(图片来自于网络)
就是那些年老的火车站,就是那些年晃晃悠悠的绿皮火车,曾无数次的从远方带来礼物趣事和我们想念的脸庞。
九十年代的火车站(图片来自于网络)
那时的火车站已是常州相当繁华的地块,雪白的建筑像一位久经沙场磨砺而未解甲归田的老兵,屹然站立在市中心。
现在改造完成的火车站南广场
现如今便利的高铁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常州火车站经过改造后也变的更具现代化气息,透明的墙体、气派的大厅,宽敞的广场,像是在用它的变化证明着常州这些年的发展速度有多快。
不经意间,它早已是另一幅模样网络购票现在已经十分普遍,不知从何时起,售票处窗口没有了原本的拥挤,取而代之的自助售取票机变成了我们出行取票更快捷的方式。
长长的火车,载着复杂的心情,不止是惬意,还带来了离别的哀伤,带来了相聚的喜悦,在出站口焦急等候的人们,或坐,或站,盼望着重逢。时光中的想念在见面的那一刻瞬间消融。
改造完成的火车站南广场进站大厅
改造完成的南广场大厅宽敞明亮又整洁,恍神间会让你觉得是不是误入了北广场,指示牌清楚的告知了各个检票口的位置。
改造完成的火车站南广场一楼候车大厅
随意走近一楼的候车大厅,早已不是之前阴暗混乱的样子,换上的全新座椅也更为干净和舒适。匆忙而疲惫的旅人啊,请在这歇歇脚吧。
每一个火车站都会有这样一个售卖处,泡面、饮料、面包、饼干便是这里的主要产品,长途的旅程总是需要这些的,怕火车上售卖的品类不多,便会顺手在这买上一两件,解决就餐的问题,更多的只是给无聊而漫长的旅途增加点事做罢了。
这些小马扎算的上是火车上的特色,总有些时候买不着坐票,只得勉强靠着站票回家,有时候长达七八个小时的旅途小马扎便是必备品了,有了它,也勉强能在火车的过道上找到供自己的休憩的角落。
在南广场,麻袋是这里的常客,南广场主要是火车的候车点,大部分乘客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辛苦工作得来的工资更愿意带回家,给远在老家的亲人贴补家用,对于自己的吃用往往就没那么讲究了。
小小的麻袋里,装着的是奔波的辛劳,是满满整年的喜悦,是迫切归家的盼望,更是对终点那头家人的浓浓思念。
常州站北广场
北广场更多的是外出上学的学生和出差工作的年轻人,往往一个简单的行李箱就可以装下所有的东西,甚至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手提包也足以满足外出需求。
高铁的速度一年比一年快,如今也有一部分年轻人选择了坐高铁去临近城市工作。因为距离而引起的那一部分乡愁也在渐渐淡去。
看着站台,就不由的让人想起朱自清的《背影》,想起那青马褂和稍胖的身躯,儿子透过车窗看着父亲的背影,禁不住泪如泉涌。就是这样一个背影,牵动了多少游子的柔肠。如今这样的故事,又在哪里上演着呢。
北广场一侧便是汽车客运站和城市候机楼,有些火车高铁到不了的地方,灵活的大巴车便显得方便多了。
北广场的另一侧是已经开始逐步投入使用的天宁时代广场,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丰富的入驻商家,也将为周边居民以及旅客们提供更多的便利。
从此,南北一体无论是慢悠悠的火车,还是快速且整洁的高铁动车,只要终点是家,交通工具好像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但是在以前,要是不留神弄错了进站口可是件麻烦事。
过去,南北广场的旅客互通,需步行约20分钟走地下的社会通道,时常会有些外地旅客弄错进站口,提着大包小包在这长长的地下通道里慌张的奔跑着。
新建“一字形”非付费通道
11月18日起,南北广场正式打通,非付费通道正式启用,从这头到那头,仅需短短三分钟,通道通了,回家的路也就更近了。
如今,旅客从两边都可购票、候车、进站,凭票从二层候车厅过闸机,走“一”字型非付费通道进入对面候车厅。若发车在即,可以直接通往进站天桥下站台乘车。
改造完成的旅客出站地道
这次的改造工程还新建了一座出站地道,到达常州的旅客下车后,不需要出站就可从该地道行走至对面的广场换乘。相比于之前处处绕行的不便,常州站这一次的改造可谓是相当成功了。
有些事你忘了,但耳朵还记得“新鲜哈密瓜,三块钱一个了啊!”
每次出站便会迎来这样一群抱着大盒水果的小商贩,最常见的就是西瓜和哈密瓜,到了夏天,来上一块切好的大西瓜,好不爽快。
“帅哥,要擦个皮鞋不?”
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擦皮鞋的匠人,如今已经很难再见到了,没想到在南广场还是能遇见几个。总觉得,擦亮了皮鞋,也就擦亮了在这个城市打拼的道路。
“炒饭炒菜,水饺汤面,吃点啥?里面看看啊。”
每个火车站旁好像都会有一条这样的“美食街”,面条水饺炒菜盖饭,种类丰富,价格也都在十几二十左右,对刚下火车的人来说,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饭就很是让人满足了。
“帅哥住宿吗?标间大床都有,干净卫生网很快。”
往往一出车站就能看见一个个手里拿着牌子的小旅馆老板,带着满脸热情的微笑迎向你,这家车站饭店光从店招牌就足以看出它的历史,十几年下来,这里接待过的旅客早已散落在四方。
“去哪啊,要送送哇?”
除了旅店老板,同样热情的就是出租车师父们了,遇到第一次来常州的旅客,师傅们往往会热情的和你聊着天,给你介绍着常州的方方面面,跑遍大街小巷的他们俨然已成了这个城市的“活地图”。
“找工作哇,来看看撒,大公司待遇很好的”
对于来常州打工的人来说,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往往也就有了一个在这个城市立足的根,琳良满目的招工信息,丰厚的工资回报,在诱惑着每一个驻足窗口的人。
火车站见证着常州日新月异的发展
它就像是人间的缩影
是终点,也是起点
在这里,你不仅是一个看客
也是故事的演绎者
悲、欢、离、合
人世间所有的眼泪都在这里被放大,被品尝
有苦有涩,有酸有甜
欢迎在文末留言
说说那些年你和火车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