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结果发现,知网收录老教授的文章不仅不告诉他,而且他自己和读者下载都要付费。一位叫做赵德馨的退休老教授,89岁了,平日里还在修订自己的著作,在修订过程中,他要去回顾自己的研究论文。2018年,苏州大学生告知网胜诉;2019年,翟天临不知知网为何物。这次爆的更为集中罢了。

1.

你可能不知道,知网每年都会上热搜,几乎总是负面新闻。

2016年,北大等几所高校宣布暂停续订知网;

2017年,作家汪曾祺的子女起诉知网侵权;

2018年,苏州大学生告知网胜诉;

2019年,翟天临不知知网为何物。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1)

这次爆的更为集中罢了。

一位叫做赵德馨的退休老教授,89岁了,平日里还在修订自己的著作,在修订过程中,他要去回顾自己的研究论文。

结果发现,知网收录老教授的文章不仅不告诉他,而且他自己和读者下载都要付费。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2)

然而这几年来他可是一分钱的稿费都没有收到过。

老教授气不过,和擅自收录他100多篇论文的知网打起了官司。无一例外,他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3)

我注意到的是,教授已经89岁了,还毅然决然地花费数月时间与知网作斗争。

也许正是这种“壮心不已”的精神激发了其他人的维权行动。

教授的学生、73岁的退休教授苏少之,也打赢了和知网的官司,不过他维权成功后,论文便被知网下架了。

作家陈应松最近也在准备起诉,知网收录了他三百多篇文章,如果他维权成功,不知道会不会被知网删论文。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4)

一路走来,知网“吸取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训”。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5)

看到这里,很多人从四面八方过来点赞,一些人大呼“集体诉讼,告死他”,一些人嘲讽“空手套白狼”,一些人怒斥“这就是垄断”……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6)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7)

再难听的话也有。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8)

几乎没有支持知网的声音出现。

究其原因在于,天下苦知网久矣。

2.

很多人听说过知网的问题,但不知道具体是怎么样的。

在这里,我展开说一些。

2.1,论文下载收费高。

一边是知网对学校收费高。

“据报道,2010-2016,知网的报价涨幅高达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由于涨得越来越疯,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曾宣布停用知网。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9)

不过后来高校们都续订了。

高校忍痛交了钱,是为了让学生们免费下载论文,毕竟再苦不能苦学生。

一边则是知网对普通人的收费。

别看只是0.5元一页。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10)

积小成大。

一篇论文动不动就是五六元。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11)

写一篇论文,起码得做几十篇论文的文献综述吧,算下来就是上百元。

谁能不心痛呢?

2.2,论文强制授权。

那么这些高收费的论文从何而来呢?

当然是知网从作者手中“授权”所得。

赵德馨教授的论文发表在了《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上,这是他本人认可的。

而《中国经济史研究》这本刊物说这些论文自己付了稿酬,所以他们具有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及转授权。

于是他们将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授权又给了知网,知网很认同这种说法,它想让网友们付费下载。

实际上,赵德馨教授根本就不知道知网得到授权的事。

因为在最初的合同协议上,并没有写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内容。

所以,刊物得到的授权只是发表老教授的文章,而不是信息网络传播权。

照此说来,知网何从谈起能将老教授的文章在全球传播,供全球用户下载呢。

法院自然不认可刊物和知网的说法。

因为这里的关键就是作者授权杂志发表论文,并不等于授权给第三方平台传播。

知网在其中强行做了等号,并且谋利了。

实际上,很多刊物的投稿须知的那句话,“作者如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书面说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常常被知网忽略掉。

为此,它能够在没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情况下,传播和提供付费下载。

其实只要知网是在未经原作者许可的情况下,收录文章,提供阅读,付费下载,那么仍然是侵权的行为,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12)

不过很多时候知网的授权书写得模糊和隐晦。

比如一些高校的《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里,就基本把所有的授权都给了知网。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13)

像卖身。

加上知网的强势和其背后的法务团队,这常常成了一条霸王条款。

一旦你签了,就放弃了所有的权利,到时候你拿到的只是卑微的稿费,或者拿不到,并让知网赚得盆满钵满。

以致于央视网愤愤不平地说:

中国知网表面上霸王条款自定的“强制授权”,背后却是对知识产权的垄断。

2.3,查重黑洞。

本来不该是这样子的。

知网的初心是国家进行的一次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目的就是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

具体而言,是为了解决论文写作中查找资料的问题,否则写出来的论文没文献综述,没创新性,只是重复或者抄袭前人的作品的话,对学术本身而言不啻是一场灾难。

为了防止抄袭,知网推出了查重功能。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14)

这当然是好事,但知网逻辑下的查重做法,直到AI如此发展的今天,依然是,你和任何已有文字一模一样就是不行。

甭管古汉语专业、法学专业就是要大段引用别人说过的话。

反正在知网逻辑下,就是在抄袭。

可谓机械且效率低,根本防不住各种“融梗式”的抄袭,反倒消灭了很多论文里的精彩之处。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15)

而且,经过了翟天临事件后,知网还加重了这种机械逻辑,导致每年答辩前,很多人本着最纯粹的心态问候翟天临。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16)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17)

虽然知网说,自己从来没销售过查重服务。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18)

但由知网引发开始的查重服务可谓天价,而且每年都在涨。

“据报道,硕士学位论文查重价格基本在每篇750元以上,最高可达950元每篇,加急查重价格则为每篇1200元。”

到了毕业季,更是一天一个价。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19)

由此延伸出了很多黑产,不断让学生受苦。


2.4,作者稿费的问题。

那么好不容易写出论文的作者拿得到稿费吗?

至少硕博士们很难拿到。

虽然知网确实提供了这个路径。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20)

但我问过很多同学和师兄,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写的论文,还可以跟知网要稿费。

更可气的是,他们拿不到论文下载的实际总收益。

博士论文的现金稿酬是100元。

博士论文往往被百十人下载,收益总计超过一千了。

也就是说,现金稿酬和论文总收益是严重不对等的。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21)

一些优秀博士论文的下载量更是近万。这么一算,知网足足拿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20多万元。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22)

更有甚者能破四五万的下载量,光是下载总收益就达到了145万元。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23)

在很多城市可以拿来全额买房了。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24)

当然,再怎么算,数字都和博士本人无关。

他们只要知道自己过几年再去下载自己的论文,往往得交25元就行。

2.5,知网的垄断问题。

这个过程中,知网赚得盆满钵满,主营业务收入能达到近12亿元,且毛利率常年在50%以上。

有几年的数据更是突破了70%。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25)

不知道的还以为它研发出了惊世的新科技。

懂得人自然知道,这种暴利得益于知网的独特地位。

我们来粗略地看看各种数据库的文献数量。

知网,收录的文献总量超过2亿篇。

维普资讯网,收录2000万篇中文期刊全文。

万方,论文总数量达1千余万篇,每年约增加200万篇。

超星图书馆,论文500余万篇。

单纯从文献数量而言,似乎各个数据库的差别也不是特别大。

但国家政策支持,加上清华同方的雄厚实力,不断地造就了知网在文献数据检索市场中的绝对领先地位。

用高校的话来看最恰当了:

“维普和万方的数据库价格都只是知网的零头,学校购买十年维普数据库使用权的费用还没有知网一年的高。”

毫不夸张的说,知网甚至是其他数据库总和的十多倍的体量了。

这已经不是“垄断”所能定义的了。

2.6,知网独大的原因。

很多人就要问了,已经发展如此地步的知网,为什么没被限制?

这还得从知网的发家史说起。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也是清华大学物理系骨干教师的王明亮,借助清华大学的相关资源,办起了学术电子信息数据库。

一门心思钻研信息索引技术的王明亮将数据库运营地有声有色,并从学校里独立了出去,正式建立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不断收录起文献资料。

由于是国内第一家,电子杂志社得到了国家立项的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系统工程,后来还得到国家级火炬计划和几大部门的大力支持……

慢慢发展成为了如今的知网。

同时,另一个需求迎面而来,那就是论文查重。

王明亮意识到了这个需求,开发了查重功能,深得很多高校喜欢。

而且这种使用习惯一旦上手就无法脱手。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让你不用微信/QQ办公,对于很多人来说,等于失业。

可以说,由于国家的项目降临,教育系统的资源扶持,信息技术的领先,导致当时国内确实没有竞争对手。

至今亦如此。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26)

再进一步说。

于是,由于体量的差距,由于下载频率的差异,由于查重效果的差异(根据文献体量决定的),导致知网与其他平台地位越来越悬殊。

并形成强烈的马太效应。

作为学者来说,只会求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海量的文献,所以,对他们来说,知网的使用更像上医院看病,它不是货比三家的购物。

越来越多人去三甲医院看病,哪怕只是看一个感冒,并越来越不去其他医院。

在这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里,知网做大了,高校和学生也就不习惯切换到其他软件。

在这段过程里,知网不是没有问题,实际上对知网的处罚年年都有,普通用户对于知网的投诉在裁判文书网里非常多。

但关键原因是,作为市场上巨无霸的存在,知网没有感受到现实的压力,便不会去试图去讨好用户。

慢慢的,积重难返,缺乏创新,店大欺客……

这才是问题的痛点所在。

3.

看到这里你也就明白了,多年来为什么知网被人诟病,也懒得去改变。

这时候很多人想到了一些方式来主动改善情况。

比如,从最根本的借鸡下蛋模式出发。

很多人提出来,一旦强制知网去调整付费下载机制,让论文作者本人获益,是不是更好呢?

是不是也能让知网有一些压力和忌惮?

理论上当然如此。

不过其实大部分作者更希望的是自己的论文能免费下载,或者越低价下载越好。

学者从来不指望稿费能发财。

毕竟几年下来累积的稿费,也很难说得上能对其生活进行多大的改善。

但是他们指望自己的论文能被更多人看到。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论文的被引数量,加大自己的“曝光力度”,提升自己的学术影响力。

从而借助自己高下载、高被引的数据去争取更好的课题经费,再去借助这些课题发权威期刊的文章。

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年学者在大浪淘沙中留下来。

否则在类似“非升即走”的KPI考核下,光顾着论文稿费的作者迟早被赶出校门。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27)

“三年内,完成人文社科类的5篇C刊。”

“原则上需要达到副教授甚至教授条件才能转长聘。”

“有一些985高校,每年招100多个短聘研究员,但每年只有不到10个人转到长聘,”

否则也抵抗不了科学出版中的陪伴效应。

近几年新秀发表的文章比例在持续下降,而资深专家和他们传承的力量却在不断上升。

以前没发表过Nature等期刊文章的作者以后要在上面发文章会越来越难,以前发表过顶级期刊文章的作者再发文章相对简单不少。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28)

我随便罗列的现象就已说明,青年教师群体在“内卷”,他们想要与前浪竞争更难了。

所以,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要改变命运,就得获得更好的国家课题,发表更好的文章。

在这个逻辑闭环里,如何让自己的论文更好地曝光,则具有关键的作用。

也就是说,更可行的思路应该是,知网论文更大范围的免费,或者低收费,让大家买得起、看得起。

4.

照上面的说法,越来越关起门来的论文下载模式,越是在保护学术大牛的利益。

为此,我们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推论。

那就是,越来越贵、关起门来的论文下载模式,到最后必然是富人家的孩子玩得起学术。

也就是越来越保护好出身孩子的利益。

毕竟只有他们买得起论文,看得全论文。

这在欧美世界已经有不小的苗头了。

到时候有钱人家的子女会带着超级简历横空出世,碾压众人。

其精髓用一个段子表达就是:

“20年后,马斯克第一次登上火星,激动的泪流满面。结果转身一看,有一队穿着人大附中校服的学生正在登上返回舱。”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29)

比看最全最新的付费论文更甚的是,他们在北极看雪景,在南非看犀牛,借助现场教学的方式了解“物种起源”的科学常识。

这下稳稳地将我们普通人甩在了起跑线之后。

定睛一看,这些3岁就会潜水、10分钟就学会了骑单车的小小少年,都有一个复旦硕士老妈和清华博士老爸。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30)

又或者是博士老妈加工程师老爸的配置。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31)

说穿了,全明星阵容之内,不过是“拼爹”二字。

现实便是如此。

长期的耳濡目染下,他们也不负众望,斩获了特别夸张的创新能力。

孩子们像扫地僧一样,偶然现身科技竞赛,轻描淡写地展示他们惊为天人的研究成果。

《论翼龙骨骼结构与灭绝原因的联系》

《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朗伊尔宾1号冰川不同海拔梯度环境对北极罂粟生长的影响》

《一种人工编码的DNA防伪自动印泥基于响应型纳米粒用于抗癌药物的选择性释放》

《基于螺吡喃-双色团的力致多色转变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南极半岛一种新的抗辐射微生物的发现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基于同步辐射技术对提高镁合金硬度的热处理过程的研究》

《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敏感标志物降钙素的ECL比率检测研究》

《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

《苯并(a)芘对稀有鮈鲫p53信号通路影响的分子机制》

以致于很多人觉得中国的诺奖得主就隐藏在小学里。

看看这些获奖论文的题目,试问,一般人怎么可能去北极、南极考察,还是北极罂粟?试问,一般人又怎么拿到翼龙骨骼结构进行分析?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32)



就算是高校教师都不一定申请得到相关的实验机会。

我愿意相信还在这些孩子确实做过了实验。

毕竟他们比普通人家的孩子能下载更多论文,更能接触到国家级实验室。

不管怎么说,他们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5.

与此同时,在未来,像黄国平博士那样的例子将越来越少。

为何知网风波不断:知网为啥被这么多人骂(33)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苦,才将这份博士论文送到你面前”,这样的话也越难越听到。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普通人也应该抵制论文的高价收费下载。

否则,知识的垄断只能带来智识的控制。

没有智识的独立和果敢,又怎么去咸鱼翻身呢?

更别说学术创新和科研发展了。

这里当然不是说不能收费,而应该让大家都花钱买得起,看得起,否则就不利于创造新知识。

自然也就不利于普通人去实现读书的梦。

而读书恰恰又是这个时代普通人最容易成功的渠道之一。

知网肯定也想得到这些点了。

实际上还有很多措施建议,试图扭转知网的负面形象,这里不再赘述。

知网自己也早就听了十多年了。

只是不知道躺着赚钱的知网,如今有没有心力去做改变现状。

-END-

欢迎关注

猜您喜欢: